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如能预防和控制献血反应的发生,可大大提高再次献血的比率,特别是捐献成分血,采集时间长,需双臂穿刺,易导致枸缘酸钠中毒症状,献血者极不易接受。为此,我们在献成分血前或献成分血中给献血者服用2支10ml 10%的葡萄糖酸钙对预防和降低献血反应,特别献二个治疗单位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无偿献血的过程中,偶然会出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面色苍白、眩晕、出冷汗等现象。这是献血的不良反应。为了减少献血的不良反应,正确宣传解释献血反应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以确保献血制度的正确实施和临床用血安全,如何预防和减少献血的不良反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不同献血体位与献血反应及献血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偿献血,拯救生命”,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一个适龄健康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献血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虽然发生率低,却大大影响着公民献血的热情。在目前献血者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献血反应及增加献血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就献血体位与献血反应及献血量的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献血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偿献血是每个健康的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适量献血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少数献血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为探讨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笔就本献血车组自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间发生的478例献血反应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无偿献血是件面广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牵扯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如何做好献血者献血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具有极其特殊的重要意义,为了搞好献血工作,降低、避免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的身心健康,运用心理学知识,观察了解献血者的不同心理特征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使献血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献血,保证整个过程使献血者感到安全、愉快。对促进无偿献血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自动电子信息系统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在汉口火车站献血屋,把使用全自动电子信息系统的进行献血登记的献血者设置为自动组,使用手工填写方式进行献血登记的献血者设置为手工组。自动组和手工组各随机取100名献血者,分析2个组献血过程的差异。开发电子签名系统,实现献血者与工作人员电子签名。开发献血过程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实现设备数据的自动传输。结果通过对自动组与手工组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献血数据的准确性、献血过程需要时间均存在差异。自动组的献血者可以电子签名,献血过程数据可以自动采集。结论该系统能缩短献血过程时间,提高数据准确性,实现了献血健康检查和征询表的电子化,在血站无偿献血服务中有很好的示范效果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孙晓红  田会  赵莉华  牛宏伟  杨凤霞 《临床荟萃》2006,21(6):F0002-F0002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随着不断提高血液质量的需求,自2002年起河北省血液中心完成了由计划无偿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在采血过程中献血反应现象时有发生,笔者总结了自愿无偿献血和计划无偿献血发生献血反应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了解和认识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1月~12月在本中心无偿献血的33651人,对献血量及献血次数的不同分类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献200ml血发生献血反应数:初次献血者483人(2·21%),再次献血者19人(0·08%);献400ml血发生献血反应数:初次献血者245人(2·26%),再次献血者15人(0·14%);献200ml与400ml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524,P>0·05),两组内献血数比较差异具显著性意义(χ2=0·762,P<0·05)。结论200ml与400ml献血量与献血反应无明显关系,但献血次数对献血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400ml献血者的献血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2000年3月~2002年12月,在本站96646名志愿献血400ml者中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共1437人次,占献血总人数的1.487%。献血不良反应者中头晕、心慌385人次,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264人次,出汗、心慌、胸闷、自述呼吸困难296人次,出汗、神志模糊46人次,心慌、面色苍白375人次,出汗、肢体麻木29人次.头晕、视力模糊、耳鸣34人次,幻觉、神志模糊、抽搐5人次,神志模糊、小便失禁2人次,心房纤颤1人次。  相似文献   

10.
献血反应主要是机体因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疼痛刺激、晕针晕血、疲劳、空腹、环境等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神经系统、体液因子调节失调和迷走神经兴奋导致的外围小血管扩张,以致组织有效循环血量短暂减少而出现的临床症状[1].  相似文献   

11.
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献血反应是由于有些人不了解血液生理知识,对献血存在“恐血”心理,这种状态若不及时予以“疏导”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尤其是第一次献血者,更易产生心慌、出汗、头晕、恶心甚至晕厥等症状,现就工作中对减少献血反应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街头与计划献血血液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深入实施,公民的无偿献血意识逐步提高,自发到街头流动采血车上参加无偿献血的市民在逐渐增加。为了解街头献血与计划献血的检测合格率及各项经血传播疾病检验结果。笔者对2002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无偿献血者献血400ml后相关血液学指标的恢复情况,以获取我国献血者献全血的适当限量及频次的科学资料。方法选择各年龄自愿无偿献血者123名,其年龄、体格检查与血液检验均符合现行我国法规要求,在其献血前及献血后24h、7d、1个月和3个月采集血样,检测WBC、RBC、HGB、HCT、PLT、TP、ALB、血清铁,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献血后3个月内各项血液学指标均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结论献血后3个月的恢复期是安全的,全血献血间隔期3个月、献血量400ml对献血者身体健康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献血体位(坐、半卧)与献血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献血反应的发生给献血者带来了一定的身心影响,为了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笔者对献血体位与献血反应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血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以献血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千方百计为所有无偿献血者提供优质、高效、热情的服务[1].为了更好地开展献血高峰期的献血服务工作,中心有针对性地加强献血服务管理,从献血前、中、后的各项服务细节做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市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的关系,为推广1次献血400 ml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广州市6个城区流动献血车的献血情况,计算无偿献血者中1次献血200 ml或400 ml者的比例,对其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6个城区流动献血车的总献血人数为289 730。其中,献血200 ml的有59 831人,占总献血人数的20.65%;献血400 ml的有229 899人,占总献血人数的79.35%。献血量200 ml的献血者中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76 6%)显著高于献血量400 ml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250 5%)(P0.05)。结论 1次献血400 ml的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1次献血200 ml者,为提倡献血量从200 ml到400 ml的转变提供了科学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计划献血与个人自愿献血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笔者对2001~2002年计划献血与自愿无偿献血的献血反应、初复检不合格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时间段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和无偿献血事业的推进,公民无偿献血非常踊跃。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对人们无偿献血的热情和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笔者对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时间段的关系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涪陵区在实施计划献血阶段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种弊端和矛盾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无偿献血工作的持续发展。为全面实现自愿无偿献血,2005年初血站开拓思路,采取可行对策,转换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当年实现了自愿无偿献血比例81.7%,2006年至今实现了100%,满足了供血辖区内,陆床用血需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