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和血糖指标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和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用药、运动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以及降低血糖水平,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家庭自我管理在糖尿病儿童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医院住院部收治的糖尿病儿童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自我管理护理,通过出院后的家庭访视及电话回访指导患儿家庭进行居家护理,强化家庭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比较两组患儿血糖控制情况、遵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长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两组患儿出院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过家庭自我管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家庭自我管理后遵医行为中门诊就诊、血糖监测、饮食规律、运动锻炼及安全用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出院前患儿家长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患儿家长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儿童治疗中实施家庭自我管理效果理想,有利于控制患儿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老年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8例,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单一社区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死亡、住院、血压达标、血糖达标、并发症发生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体死亡率与心力衰竭死亡率稍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住院率与心力衰竭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达标率及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嘱规律服药率、血压血糖自我监测率、适量运动率及合理饮食率等自我管理能力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有助于稳定控制老年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与血糖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基于网络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照护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各失访5例,最终纳入分析患者均为55例。对照组患者由责任护士实施常规健康指导和随访,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网络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照护模式进行管理。2组患者在出院后随访6个月,采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SDSCA)评估患者出院后1、3、6个月的自我管理水平,采用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AQL)评估患者3、6个月的生活质量,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SDSCA、DAQL评分。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SD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SDSCA评分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1、3、6个月SD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干预前DAQ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DAQL评分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2组患者DAQ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观察组患者DAQ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网络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照护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本社区收治的160例老年脑卒中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饮食管理评分、运动管理评分、用药管理评分、自我监测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9例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饮食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饮食总依从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4.36%(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糖监测、运动管理和用药管理各维度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T2DM患者饮食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异常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住院和门诊的糖尿病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一体化管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对两组血糖、血脂变化情况、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FBG,HbA1c、LDL-C、TG、TC水平显著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DL-C水平、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显著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糖、血脂达标率,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动力学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社区收治糖尿病患者200例,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药物降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动力学干预,比较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糖标率、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干预后遵医师行为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糖代谢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86.00%显著高于对照组6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遵医行为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动力学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显著,明显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有效自我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张晶  李鑫  苏丹  王熙燕  李婧婧 《西部医学》2021,33(5):771-775
【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闭环式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DPN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闭环式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心理健康状况、周围神经病变情况以及神经传导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用药、饮食、血糖测量、健康行为等方面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以及睡眠饮食情况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量表(MDNS)和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量表(T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DPN患者应用医院-社区-家庭闭环式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维持血糖平稳,缓解不良情绪以改善DPN病情。  相似文献   

10.
闫朝霞  张森森  栗娟 《黑龙江医学》2021,45(10):1088-1090
目的:研究知-信-行理论下的健康教育门诊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2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建立档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9例和观察组1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知-信-行理论下进行教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情况和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教育前饮食行为、运动行为、血糖监测行为、足部护理、用药行为和吸烟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饮食行为、运动行为、血糖监测行为、足部护理、用药行为和吸烟行为得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教育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知信行理论下进行门诊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约束力,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和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78-181+185
目的 探究医联体中采用医院-社区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能力及血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丽水市中心医院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9 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4 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5 例(医联体模式下医院-社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能力、血糖代谢指标、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自我管理行为。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个月后、2 个月后观察组血糖自我监测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BMI、FBG、2hPG、HbAl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个月后、2 个月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发生率为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个月后、2 个月后观察组DSC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联体模式下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医院-社区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能力,改善血糖代谢指标,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血糖自我管理能力,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餐后2小时血糖(2 hPPG)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微信延续护理,能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控制、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4例常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超过6.5%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组(自我管理组,74例)和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组(对照组,60例)两组。自我管理组首先在综合医院糖尿病中心接受连续五天的全日制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随后建立社区健康管理档案定期接受电话和门诊随访。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和社区常规跟踪随访。评价干预前和实施健康教育管理1年后的血糖、血压、血脂、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自我管理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自我管理组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效能和技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自我管理组患者的满意维度得分和生活质量总分显著提高,并且满意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联动自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治未病家庭-社区-医院三级防控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5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采取家庭-社区-医院三级防控糖尿病模式,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并制定健康服务计划,患者出院前接受内分泌专科医师的健康知识宣教,出院后定期接受电话/家庭医师上门随访及相应的中医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糖尿病管理模式,出院后不定期进行随访和健康知识宣教。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代谢指标及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体重指数(BMI)水平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BMI、FPG、2 h PG、HbA1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和自我管理技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糖尿病知识水平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效能和自我管理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治疗维度评分和生活质量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治疗维度评分和生活质量总分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社会关系维度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中医治未病家庭-社区-医院三级防控糖尿病模式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代谢指标及加强其糖尿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积极影响,能从本质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老年医院2019年1-12月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其中1-6月的45例为对照组,7-12月的4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自我管理能力、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中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169-172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的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7月我院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观察组(全程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73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自我管理行为与管理效果。结果教育前两组血糖指标与自我管理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较对照组低,饮食、运动、药物与足部护理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有效率(98.63%)高于对照组的8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血糖指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果、改善预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13-117
目的 探讨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 选择衢州市4个县市区为研究地区,将2017年5月~2019年8月选取的7529例(四个县市区登记在册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468)与管理组(n=4061),对照组开展常规家庭管理,管理组采用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及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评分。结果 精神症状情况:两组患者管理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管理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及总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情况:两组患者管理前SDSS、M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管理组SDSS评分、MRSS评分(依赖程度、活动能力、社会交往/隔离状态、目前症状与病态行为)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家庭负担情况:两组患者管理前F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管理组经济负担、日常生活、娱乐活动、家庭关系、成员躯体健康、成员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恢复,提升患者社会功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9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实行自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以及血糖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饮食、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饮食、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模式的实行,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影响.方法 将42例以"低血糖昏迷"急诊入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康复出院后均按糖尿病管理要求进行糖尿病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评价两组患者1年后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并比较1年内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在饮食、运动、用药及血糖监测方面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提高(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且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率明显改善(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强化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提高了血糖控制达标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正常的住院规范诊治及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观察比较疾病控制的相关指标和学习质量及家庭负担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总控制率91.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26,P0.01)。两组管理1年后FEV1和PEF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或P0.01)。观察组管理1年后的FEV1和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在发病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家长请假天数等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对于有效控制哮喘发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认真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