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挑选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下肢DVT发生率、下肢肿痛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较好预防脑梗死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罗定市红十字会医院和罗定市中医院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发生率、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住院时间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形成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1%(P 0.05);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干预1周后D-二聚体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而护理干预服务满意度为92.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1%(P 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骨科术后下肢DVT形成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96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为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住院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通过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93例骨科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53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形成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DVT形成率、下肢肿胀以及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运用预见性护理,能够由于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早期干预对预防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增加双下肢被动运动及按摩,并穿上弹力长统袜.两组患者均于入院10天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DVT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仅有1例患者并发下肢DVT,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有8例患者并发下肢DVT,发生率为1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早期的预防干预,可安全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可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20.0%,在发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2、4周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需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入院后进行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前来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DVT发生率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20例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下肢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DVT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13例DVT,发生率为21.7%,干预组发生4例DVT发生率为6.7%。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下肢护理干预,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罗云英  朱珍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66-2867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5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入院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10 d内两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 康复护理组入院后10 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x2=5.75、4.64,均P<0.05).两组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7,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76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38例对照组和38例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21.05%,且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该护理模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何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230-2231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症医学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244例ICU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剔除入住ICU时间≤1周的患者,单数为观察组(125例),双数为对照组(119例),入院后分别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入院2周内双下肢肿胀及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双下肢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 =8.54,P<0.01),观察组DVT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x2 =5.28,P<0.05).结论 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期能明显降低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9年~2011年间来我院就诊的80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外科手术后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预防深静脉血栓进行护理干预,测量术后3d、7d、15d双下肢周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肺栓塞、疼痛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周径差。结果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实验组疼痛发生率12.5%,DVT7.5%,优于对照组的22.5%和17.5%,差异显著(P<0.05)。术后7d、15d实验组下肢周径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下肢疼痛和肿胀,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此次实验进行研究观察,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患者实施脑卒中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TT、PT、APTT以及Fbg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25.45%,对照组患者DVT发生率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模式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对DVT预防知识掌握程度及DVT、下肢疼痛或肿胀、浅静脉曲张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DVT预防知识掌握程度各项评分(疾病知识、症状观察、术后早锻炼、穿弹力袜、饮食、生活习惯)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下肢疼痛或肿胀、浅静脉曲张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模式可使患者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方式,有效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方法所选的下肢骨折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下肢骨折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短于后者(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使用抗血栓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抗血栓泵进行辅助治疗。2组均于治疗18d后行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测和凝血指标检测。结果观察组未发生DVT,对照组发生DVT6例,两组DVT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抗血栓泵辅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2例和干预组60例。常规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30dLEDVT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30dLEDVT发生率为1.7%,低于常规组的11.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LEDVT的发生率作用显著,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及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80例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实施手术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骨折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于本院的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干预组)35例以及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情况。结果在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仅有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共有6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71%;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防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措施。方法 1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预防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预防组给予预防护理措施,观察2组DVT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DVT发生率为15.3%低于对照组的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髋部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