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应用2种以上不同类型口服降糖药、规律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均停止服用原降糖药,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等糖尿病常规治疗,在该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泵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胰岛素、C肽、餐后2 h胰岛素等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和C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空腹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的两组餐后2 h C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提高血糖达标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秀霖联合拜糖平和门冬胰岛素对治疗老年T2DM患者血糖、HbA1c变化、低血糖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8例口服降糖药物疗效较差的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长秀霖加拜糖平组和门冬胰岛素组。长秀霖组每晚睡前皮下注射1次加三餐前口服拜糖平,门冬胰岛素组早晚餐前各皮下注射1次,共13周,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BG)、血脂、HbA1C下降情况,C肽(C-P)水平上升情况,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HbA1C下降明显,C-P上升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对比无显著差异;低血糖反应长秀霖组明显低于门冬胰岛素组(P〈0.01)。结论长秀霖组和门冬胰岛素组都具有明显降低FBG、2hBG、血脂、HbA1c的作用,均明显提高C-P水平。低血糖的发生率长秀霖组明显低于门冬胰岛素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应用2种以上不同类型口服降糖药、规律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均停止服用原降糖药,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等糖尿病常规治疗,在该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泵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胰岛素、C肽、餐后2 h胰岛素等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和C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空腹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的两组餐后2 h C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提高血糖达标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114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每组38例。A组采用地特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组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治疗,C组采用预混胰岛素组(诺和灵30R)治疗,分别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3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评价血糖(M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A、B组治疗后FBG、2 h BG、MBG及HbA1c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FBG、2 h BG、MBG及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MAGE、SDBG、LA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每日胰岛素用量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方案、诺和锐30皮下注射方案可以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对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短期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64例初诊T2DM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CSⅡ组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MDI组予三餐前门冬胰岛素加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周后,两组门诊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PG 2 h)、空腹血清C-肽(C-P)、餐后2 h血清C-肽(C-P 2 h)、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CSⅡ组治疗(4.19±1.14)d后血糖达标,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为(40.26±8.15)IU;MDI组分别为(5.08±1.43)d、(50.04±7.06)IU,两组比较,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住院治疗2周、门诊治疗6个月后两组FBG、PG 2 h、HbA1C均下降(P均<0.01),空腹血清C-P、C-P 2 h均升高(P均<0.01);两组上述指标比较,P均<0.05。CSⅡ组治疗2周、门诊治疗6个月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6.1%、35.5%,低于MDI组的38.7%、61.3%(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住院治疗2周两组BMI均升高(P均<0.05)。出院6月后CSⅡ组未服口服降糖药物仅靠严格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血糖达标者占45.2%,高于MDI组的19.4%(P<0.05)。结论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相比,短期应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初诊T2DM,能更快、更平稳地控制血糖,并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选取30例新诊断的严重(HbA1c〉9%)T2DM患者,和30例经两种或两种以上OADs治疗后血糖不达标(HbA1c〉7%)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每日二次或三次注射强化治疗,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门冬胰岛素30强化控糖后两组性别、年龄、BMI、HbA1c、低血糖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初发T2DM组强化治疗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已使用口服降糖药但血糖不达标的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结论:预混胰岛素可作为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初发的T2DM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能够尽快纠正高血糖毒性,保护胰岛βp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7.
魏爱风 《山东医药》2011,51(43):46-47
目的探讨诺和锐、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A组予诺和灵30R皮下注射;B组予诺和锐三餐前及中效胰岛素每晚睡前皮下注射;C组在B组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目标均为空腹血糖(FBG)4—7mmol/L、餐后2h血糖7—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各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放免法测定FBG、餐后2h血糖及HbA1c;记录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组FB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B、C组餐后2h血糖、HbA1c均显著低于A组,且C组HbA1c显著低于B组(P均〈0.05);胰岛素用量c组〈A组〈B组,B、C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均〈0.05)。结论诺和锐、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可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地特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起始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MCI患者分为地特胰岛素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每组50例。地特胰岛素组继续口服降糖药治疗,予地特胰岛素睡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组停用口服降糖药,予门冬胰岛素30早餐前和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24周,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压、体重、体重指数(BMI)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的变化,并记录血糖达标、低血糖及痴呆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LDL-C均显著降低(P<0.05),且地特胰岛素组2hPG、HbA1c降低程度大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TC、TG、血压、体重、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特胰岛素组血糖达标率高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低血糖发生少而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Mo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起始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MCI患者均安全、有效,可作为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对口服降糖药(OAD)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疗效。方法33例OA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每日睡前皮下注射,共24周。观察用药前后FBG、2hBG、HbA1c、BMI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T2DM患者FBG、2h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日间低血糖发生率9.1%,无夜间症状性低血糖发生,体重无明显增加。结论OAD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可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52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地特组26例,预混30R组26例,地特组三餐前服阿卡波糖,30R组中餐前加服阿卡波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及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肽分泌改善,地特组空腹血糖下降更明显,空腹达标时间缩短,低血糖发生率低,并且体重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组(A组):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阿卡波糖50mg每日三次口服。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组(B组):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甘精胰岛素晚9时皮下注射。共治疗2周,观察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及体重增加情况、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BG)、日平均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低血糖反应少、安全性好。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组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体重无明显增加。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可以良好控制高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对体重影响小,是初诊2型糖尿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赵弋于 《内科》2012,7(4):350-353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按数字分配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40例)采用阿卡波糖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B组(40例)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中性鱼精蛋白人胰岛素(NPN)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hA1C)、空腹C肽、餐后2hC肽(2hC肽)、体重指数(BMI)、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相比,A组餐后血糖达标更快,低血糖发生率更低,体重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地特胰岛素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快速达标,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6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n=30)采用每晚8点注射来得时,当某餐餐后血糖控制不良时,即加用诺和锐。强化治疗组(n=30)采用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R,每晚10点注射诺和灵N。目标为空腹血糖≤7.0mmol/L和餐后2h血糖≤10.0mmol/L。结果治疗后两组FBG、P2BG均较前明显下降,P2BG及血糖达标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甘精胰岛素组FBG低于强化治疗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强化治疗组,每日注射4次胰岛素患者明显少于强化组,且患者坚持用药时间明显长于强化治疗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餐时超短效胰岛素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80例口服磺脲类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加口服格列美脲片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甘精胰岛素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口服格列美脲,预混胰岛素早晚餐前半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C肽的变化。结果A组治疗后FPG(6.4±1.5)mmol/L,2hPG(8.8±1.5)mmol/L,HbA1c(6.8±0.7)%;B组治疗后FPG(6.4±1.1)mmol/L,2hPG(8.9±1.3)mmol/L,HbA1c(6.7±0.8)%,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叭);但A组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B组(P〈0.01);且A组治疗后C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且可能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临床将40例联用多种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_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组(简称甘精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简称门冬组)。甘精组每晚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并于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门冬组每日早晚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以FBG7.2mmol/L、2h BG10.0mmol/L为治疗目标,治疗12周。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FBG、2hBG都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下降幅度比较,(P0.05),血糖达标时的甘精组胰岛素用量少于门冬组,(P0.01)。低血糖事件发生例数甘精组少于门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能更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胰岛素用量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口服降糖药控制欠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体重变化。方法将56例口服降糖药控制欠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28例。两组均保持原有的口服降糖药方案不变,A组给予睡前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治疗,B组给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3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后体重增加较A组多(P<0.05);两组之间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降糖药控制欠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加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均较低;相比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减少体重增加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北京燕化医院收治的7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按照投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参照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对应的治疗方法分别为门冬胰岛素治疗以及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达标时间、同时达标时间)及母婴不良结局。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血糖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餐后2 h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达标时间及同时达标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系列展开比较,研究组母婴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治疗,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改善母婴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8.
在68例服用2种或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仍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HbA1c10.5%)中,随机分两组进行为期16周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继续服用原有的降糖药物,但于每天睡前加用一次甘精胰岛素或人NPH胰岛素,使(FBG)≤5.6mmol/L的目标值。结果:治疗后FBG、PBG、HbA1c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且使用甘精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T2DM继发失效患者,能有效降低血糖,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动态血糖监测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CGMS),评估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9例口服药联合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IG)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睡前皮下注射,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血糖和HbA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IG组血糖下降更明显(P〈0.05),2组HbAlc无明显差异(P〉0.05),IG组治疗后餐后2hC肽水平提高(P〈0.05)。CGMS显示IG组24h血糖曲线平缓,血糖达标时间延长,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P〈0.01).血糖波动幅度小。结论IG作为老年T2DM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替代治疗,血糖控制达标率高,胰岛素剂量控制更方便、安全,优于NPH。  相似文献   

20.
26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n=13)和预混胰岛素组(n=13).原口服药不变,每晚10点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组采用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胰岛素,停服原有口服降糖药,若餐后血糖高,加用阿卡波糖片用量(150mg/d).两组治疗目标为空腹血糖≤6.8mmol/L和餐后2h血糖≤10.0mmol/L.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糖均良好下降,但甘精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混组.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