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杨慧 《医学信息》2018,(17):176-177,180
目的 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改善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细节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负性情绪,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3.10±7.44)分和(33.25±7.71)分,低于对照组的(40.03±10.87)分和(39.20±9.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86.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细节护理是对传统手术护理的优化,在改善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质圈管理模式对术中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行品质圈管理模式期间行骨科手术的压疮高危患者295例作为观察组,实行品质圈管理模式前行骨科手术的压疮高危患者267例作为对照组,对手术室护士压疮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压疮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护士压疮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压疮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中压疮患者实行品质圈管理模式,针对高危压疮患者采取护理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3个医疗专业组内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住院患者各10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进行医护工作。通过检查预约等待时间、异常结果反馈时间、正确执行医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4个方面比较两组的骨科临床各项指标;通过调查两组患者及在骨科工作的正式护理人员和医师各30例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及骨科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医师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检查预约等待时间由1.65 d降至0.88 d(P〈0.05),异常结果反馈时间由8.32 min降至5.12 min(P〈0.05),正确执行医嘱时间由18.12 min降至13.12 min(P〈0.05),平均住院时间由14.12 d降至11.12 d(P〈0.05),患者满意度由90.32%提高至95.24%(P〈0.05),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由3.35%提高至3.97%(P〈0.05),医师满意度由86.12%提高至93.23%(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在骨科护理工作中,促使医护高效配合,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深化护理工作内涵,促进护理专业化进程,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取得了患者护理人员、医师的满意。  相似文献   

4.
王爱国 《医学信息》2019,(22):181-182,187
目的 观察护理质控小组管理在ICU床旁连续性肾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2月在我院ICU接受床旁连续性肾替代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质控小组管理,比较两组管路使用时间、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时间、ICU时间、住院30天死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管路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时间、ICU时间、住院30天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0.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控制小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ICU重症患者床旁连续性肾替代治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提高患者机体康复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流程在灼伤手术室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手术室接受手术的100例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在同一灼伤手术室接受手术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护理操作和配合,实验组根据标准化护理流程开展护理工作,分为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3个部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流程实施前后各项护理缺陷发生率及医师、患者满意率调查结果的差异。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实验组医师满意率为(98.600±2.114)%,高于对照组[(96.605±3.3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0,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4.520±1.096)%,高于对照组[(92.550±3.5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7,P <0.05)。护理缺陷中的实验组消毒隔离、设备操作、专科配合、护理安全的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2%、3%、1%,分别低于对照组10%、9%、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 结论实施标准化护理流程可以降低手术室护士的护理缺陷,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从而有效节省手术时间,提高效率,提高了医师和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实施快速康复对肺癌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接受治疗的肺癌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肺癌术后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接受快速康复护理(FTS),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疼痛情况、免疫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 肺癌术后,观察组的术后开始通气时间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2 h、24 h、48 h及72 h的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14.00%),低于对照组15例(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术后对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郭青 《医学信息》2019,(24):75-77
目的 探讨采用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认知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骨科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根据术中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n=28)及观察组(n=32)。对照组于骨科手术中选用全麻方式,观察组术中选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比较两组认知功能(MMSE评分)、镇痛效果(VA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对照组T1、T2时间点MMSE评分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6、12 h VAS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血压、心率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血压降低,心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均具有良好镇痛效果,但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更小,且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刘兵兵  张灵芝 《医学信息》2018,(12):182-183
目的 观察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全面的疼痛护理干预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4 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骨科患者98例,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调查其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的观察组VAS评分(4.2±0.63)分和住院时间(19.4±1.8)d,低于对照组(7.6±0.94)分、(13.8±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护理满意度91.84%,高于对照组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科患者实施全面的疼痛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护理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智能监控内压输尿管软镜吸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观察组[(134.14±31.05)min vs(68.61±29.12)min],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378.14±40.69)ml vs(205.04±31.6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82% vs 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智能控压的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应用于肾结石中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下床活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应用PDCA管理法,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术中压疮管理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术中压疮管理制度与流程,组建手术室皮肤管理小组,制定“皮肤评估表”及“皮肤特殊情况登记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将制度应用于手术患者压疮管理中.应用PDCA管理法,规范了术中压疮管理制度与流程,降低了术中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徐艳 《医学信息》2019,(19):187-18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护理,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15.31±2.95)mmol/L vs(16.82±3.27)mmol/L]、[(6.87±1.20)mmol/L vs(7.51±1.2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定期检查、锻炼、血糖监测、服药、饮食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小组可提升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控制稳定血糖,辅助性提升糖尿病治疗疗效,促进疾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中的影响。方法 9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2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给予预防性护理。结果对照组的死亡率为28.26%,预后良好率为34.78%,致残率为32.61%,而研究组的死亡率为23.91%,预后良好率为56.52%,致残率为21.74%。两组之间的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之间的预后良好率和致残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ADL评分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护理干预的2周和12周时的ADL评分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再出血、肺部感染及消化道溃疡发生率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采取全方位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提高预后良好率,降低致残率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彭瑛 《医学信息》2018,(9):172-174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输尿管结石URSL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输尿管结石URSL术患者100例展开研究,采用双色球随机模式将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2.00%vs76.00%),碎石时间[(22.76±1.94)vs(29.63±3.82)] min、患者下床活动时间[(2.05±0.81)vs(3.74±1.49)]d及住院时间[(3.98±0.78)vs(5.94±1.69)]d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输尿管结石URSL手术效果有提升作用,同时还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不同的外科手术切除方式治疗非小细胞癌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手术治疗的280例非小细胞癌患者,其中全肺切除组180例,肺叶袖状切除组100例,将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肺切除后并发症发生率21.1%,袖状切除后并发症发生率1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肺切除后死亡率3.9%,袖状切除后死亡率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肺切除5年生存率30.2%,袖状切除4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0、N1分型患者5年生存率袖状切除优于全肺切除(P〈0.05),N2型患者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癌的治疗,采用肺叶袖状切除的总体治疗效果要优于全肺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蔡振  桑畅野 《医学信息》2019,(6):114-116
目的 分析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按照患者意愿及手术适应证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8例直接行保乳根治术,实验组32例根据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病理结果确定是否进行腋窝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疼痛、麻木、上肢水肿、活动障碍、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无肿瘤复发情况、对美容效果满意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21.88%)低于对照组(71.42%),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25.00%),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局部转移率高于实验组,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以在不增加复发率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及腋窝引流时间,提高整体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摇摆操在妇科开腹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6月在我院妇科行开腹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妇科开腹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早期实施摇摆操,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 实验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开腹术后患者实施摇摆操,可促进患者较快肛门排气、排便,改善胃肠功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蒙婷婷  陈幼琼 《医学信息》2018,(11):174-175
目的 研究手术室护士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能力的培训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24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能力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手术室护士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水平、腹腔镜手术配合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护士空间管理能力评分为(94.18±1.20)分,高于培训前的(87.02±2.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手术准备时间(24.70±3.11)min,短于培训前的(32.01±2.8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手术配合满意度(88.90±2.56)分,低于培训后的(95.01±2.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术室护士开展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能力培训,可提高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能力,促进腹腔镜手术的配合,进一步提高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肝胆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9月我院肝胆外科行胆囊切除和胆道探查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8年10月~12月我院肝胆外科行胆囊切除和胆道探查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1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留置管道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管道安全事故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护理安全事故总发生率为5.63%,低于对照组的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管道护理规范性、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专业性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肝胆外科术后患者管道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张玉龙 《医学信息》2019,(18):87-88
目的 比较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观察组采用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意识障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意识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接受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促进患者意识恢复,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世秋 《医学信息》2018,(9):169-171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在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及改善产妇生存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9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130例产妇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产妇术后感染发生率、伤口愈合时间、排气时间、疼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6.15%,低于对照组的1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9%,低于对照组的2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循证护理,可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和排气时间,减轻产妇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