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莲花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莲花药材进行质量标准研究。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反应鉴别金莲花药材;测定金莲花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重金属、砷盐的限度;采用标准曲线法以芦丁计,测定金莲花总黄酮的含量。结果:金莲花水分未超过15.0%,总灰分未超过10.0%,酸不溶灰分未超过6.0%,重金属未超过20/100万,砷盐未超过2/100万。总黄酮以芦丁计,每克不少于90.0mg。  相似文献   

2.
钟凌云  易炳学  龚千锋 《医药导报》2005,24(12):1154-1156
目的建立厚朴饮片(厚朴、姜厚朴)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测定4个产地各10个批次的厚朴和姜厚朴饮片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及其有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并进行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在此基础上建立各指标的质量控制标准。结果测得了厚朴和姜厚朴饮片各指标含量平均值,其中水分分别为8.31%,8.47%;总灰分分别为3.77%,3.79%;酸不溶性灰分分别为1.58%,1.89%;70%乙醇溶液浸出物分别为20.67%,21.55%;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分别为4.34%,3.62%。结论建议厚朴和姜厚朴饮片的质量标准暂定为:水分7%~13%,总灰分不得高于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高于3.0%,70%乙醇溶液浸出物不得低于18.0%,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之和分别不得低于2.5%,2.0%.  相似文献   

3.
朱丽娜  李炜  杨术  徐林忠 《中国药师》2009,12(10):1490-1492
目的:建立橘红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传统方法及薄层色谱法对橘红饮片进行鉴别,同时对橘红饮片中的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测定,对其中所含挥发油进行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橘红饮片中的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法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为确定橘红饮片的含水量、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挥发油含量提供了依据;检品橙皮苷品批间含量一致,可信度较高。结论:该方法准确方便,能较全面有效控制橘红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维药恰麻古儿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测定新疆9个不同产地恰麻古儿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体积分数75%乙醇浸出物及总黄酮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各指标的质量控制标准。结果测得了恰麻古儿各指标含量的平均值,其中水分为10.89%,总灰分为7.56%,酸不溶性灰分为0.38%,乙醇浸出物为17.79%,总黄酮为2.88%。结论建议将恰麻古儿的质量标准暂定为:水分含量8%~14%,总灰分含量不得超过9%,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不得超过0.5%,体积分数75%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6%,总黄酮含量不得低于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制定浙产三叶青质量控制的方法和限度。方法 运用显微鉴别法、化学反应鉴别法进行鉴别,采用UV分别对活性成分(总黄酮、总多糖、总氨基酸)进行测定;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相关方法对水分、总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和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 浙产三叶青的化学反应、显微特征明显;12批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总黄酮、总多糖和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0.18%~0.66%,21.59%~61.76%,0.93%~3.68%;水分、总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分别为7.6%~14.3%,2.2%~5.7%和12.4%~22.6%;铅、镉、砷、汞、铜均未超过中国药典2015年版已收载品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项下的限量标准。结论 研究所得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浙产三叶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中南药学》2019,(5):730-733
目的对蛇莓饮片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显微、TLC法对蛇莓进行定性鉴别;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相关方法,对蛇莓饮片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蛇莓中鞣花酸含量。结果蛇莓显微特征清晰;建立了蛇莓的TLC鉴别方法,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水分、总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符合《中国药典》附录药材及饮片检定通则要求;浸出物均大于20%;HPLC法中鞣花酸在2.1432~21.432μg·m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 8.4%,RSD为2.7%(n=6)。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蛇莓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丹参饮片炮制工艺、鉴别、灰分、浸出物、含量等的分析研究,制订出丹参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工艺采用药典和陕西省药品标准(3)及文献方法;鉴别、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采用2005年版药典丹参药材的方法。结果与结论水分确定丹参片≤12%为宜,酒丹参、醋丹参≤11%为宜;总灰分确定为≤10.0%为宜;酸不溶灰分确定为≤3.0%为宜;水溶性浸出物以≥50.0%为宜;醇溶性浸出物酒丹参、丹参片以≥13.0%为宜,醋丹参以≥12.0%为宜;丹参酮ⅡA以≥0.20%为宜;丹酚酸B酒丹参、醋丹参以≥2.0%,丹参片≥2.2%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蒙药饮片煨诃子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色谱法、化学检查法等方法,对煨诃子进行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等项目进行研究。结果 显微鉴别特征明显;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拟定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5.0%,浸出物的含量不得低于30.0%,含没食子酸(C7H6O5)不得少于0.74%(按干燥品计算)。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煨诃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臧远芳  林永强 《药学研究》2017,36(6):341-343,352
目的 对山东省市售厚朴饮片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并考察了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二氧化硫残留量等测定结果.结果 35批厚朴饮片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差异较大,总含量在1.0%~6.4%之间,说明目前市场流通厚朴饮片质量差异显著.结论 本研究为评价山东省市售厚朴饮片的质量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鹞鹰风的质量标准.方法 通过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四大经典鉴别法鉴别鹞鹰风;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方法测定鹞鹰风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以绿原酸为指标性成分测定鹞鹰风的含量.结果 四大鉴别均具显著特征,可作为鹞鹰风药材的鉴别方法;并初步拟定鹞鹰风中水分的含量不得超过13.0%,总灰分的含量不得超过10.0%,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不得超过1.2%,浸出物的含量不得少于6.0%;绿原酸的含量不得少于0.08‰.结论 所用方法可为鹞鹰风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畲药十二时辰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对十二时辰进行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鉴别;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相关规定,对十二时辰水分、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以齐墩果酸为对照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十二时辰药材在性状、显微和TLC鉴别方面均有专属性特征;6批不同采收期的十二时辰水分平均值为11.79%,总灰分平均值为3.16%,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值为0.34%,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31.46%;含量测定齐墩果酸平均质量分数为1.72%。结论 该研究结果可为畲药十二时辰的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暂定本品水分不得超过14.0%,总灰分不得超过4.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40%,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25.00%。  相似文献   

12.
华彬  毛春芹  陆兔林 《中国药业》2012,21(14):28-30
目的 对不同批次莪术饮片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建立莪术饮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运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水分、灰分、浸出物及β-榄香烯含量等为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法具有较好的专属性;水分不超过14%,总灰分不超过7%,酸不溶性灰分不超过2%,醇溶性浸出物不超过2%,不同批次的莪术饮片中β-榄香烯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莪术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百药煎的质量标准。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进行百药煎的薄层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百药煎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对百药煎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黄曲霉毒素及显微特征进行检测。结果:百药煎的显微特征性强;薄层色谱分离度好,斑点清晰。根据7批百药煎样品测定结果,建议百药煎水分不得超过11.0%,总灰分不得超过4.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0%;没食子酸的进样量在0.24~0.64μg(r=0.9999)其峰面积积分值与进样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43%,RSD为0.79%,没食子酸含量不得低于33.0%。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评价百药煎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制川贝母的质量标准。方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川贝母质量标准中相关方法,建立制川贝母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测定、总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以西贝母碱为指标的总生物碱含量项目的检查方法并规定限度,采用HPLC法建立制川贝母中贝母辛含量测定方法并拟定含量限度,以此对制川贝母进行质量标准研究。结果:川贝母炮制前后显微鉴别特征变化不大,薄层鉴别显示炮制品和生品提取物没有太大差别,制川贝母的水分不应超过13.0%,总灰分不得超过1.60%,浸出物不得少于25.0%,总生物碱含量以西贝母碱计不得少于0.04%,贝母辛含量不得少于0.02%。结论:本研究可为制川贝母的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国栋  赵翡翠 《中国药房》2011,(47):4454-4457
目的:建立维药芝麻菜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10批芝麻菜子样品,对原植物的形态和性状进行鉴定;对粉末进行显微鉴别;以芥子碱硫氰酸盐为对照品对芝麻菜子药材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测定10批芝麻菜子药材的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过氧化值、浸出物和脂肪油含量,建立芝麻菜子中芥子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结果:原植物形态、性状和粉末的鉴别结果均较理想;10批药材的TLC图较一致,重复性好;暂定芝麻菜子药材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过氧化值、浸出物分别不得超过1.40%、8.00%、8.00%、2.60%、0.12、14.00%;暂定本品脂肪油含量不得少于17.00%;建立的芥子碱含量HPLC测定方法可行、重复性好。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芝麻菜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山枝仁炒制前后槲皮素含量,拟建立生山枝仁和炒山枝仁质量标准。方法:按照药典相应项目下规定,测定山枝仁炮制前后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含量。结果:生山枝仁水分不得超过12%,总灰分不得超过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7%,浸出物不得少于10.0%,含槲皮素量均不得少于0.10%;炒山枝仁水分不得过11%,总灰分不得超过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8%,浸出物不得少于11.0%,槲皮素含量不得少于0.13%。结论:建立了山枝仁炒制前后的质量标准,并测定了炮制前后槲皮素含量,其操作方法简便,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复性,可作为本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并完善白果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一增补本相关方法对29批白果仁饮片及12批炒白果仁饮片进行性状鉴别,并测定水分含量。结果 不同批次的白果仁饮片及炒白果仁饮片性状较一致;白果仁饮片水分含量为8.8%~12.2%,平均为10.5%;炒白果仁饮片水分含量为5.4%~12.3%,平均为8.9%。鉴于白果饮片存储较久,易虫蛀发霉,规定白果饮片水分含量不超过10.0%。结论 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一增补本相比,增加了白果仁及炒白果仁饮片的性状鉴别,完善了白果饮片的质量标准;白果仁及炒白果仁饮片水分含量需严格控制,不超过10.0%,以防止饮片发霉及虫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峨嵋双蝴蝶的质量标准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中药峨嵋双蝴蝶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水分检查、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检查。结果建议峨嵋双蝴蝶的质量标准为:总灰分不得超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0%,水分不得超过13.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14.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4.0%。结论该建议可以为峨嵋双蝴蝶质量标准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彝药水指甲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分别对水指甲药材进行性状鉴别和粉末显微鉴别,再以β-谷甾醇为对照品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采用《中国药典》方法测定不同产地水指甲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并制定其限度。结果:样品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明显,TLC特征斑点清晰,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的平均百分含量分别为9.5%、12.9%、2.6%、22.5%。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水指甲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荔枝草的质量标准建立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完善中药材荔枝草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等项目对荔枝草的质量进行考察。结果 荔枝草显微鉴别特征明显;薄层鉴别斑点清晰,易于识别;质量标准为:水分≤12.0%,总灰分≤10.0%,醇溶性浸出物≥20.0%;含量测定原儿茶酸在1.068~106.8 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其含量≥70 μg·g-1。结论 荔枝草药材的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研究可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