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纠纷事件,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服务.方法 分析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预防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结果 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大幅提高,保持95%以上,护理纠纷与投诉明显减少.结论 实施有效护理安全管理,可预防护理纠纷事件,防范安全隐患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 分析我院近5年来132宗护理纠纷,针对这些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进行总结.结果 发现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的素质差、态度恶劣、护理专业知识不足、工作强度大及患者医学护理知识欠缺等方面.结论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具有安全的意识、科学的工作态度,开辟处理纠纷新思路来化解矛盾,采取安全的防范对策,尽可能地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医护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医疗护理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的阶段,这其中对于妇产科的护理尤为受到关注。护理安全工作是妇产科护理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医院管理、护士责任心、医师技能和孕妇本身心理状况都会存在不安全因素,如何保证产妇和孩子人身安全,如何让家属对医院放心,避免失误,下文将以产科的护理工作为出发点,对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做出分析,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对于研究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夏经慧  蒋月姜 《中国保健》2007,15(24):32-32
目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高质量的服务.方法以管理入手,组织法律、法规学习、护理业务学习,成立护理差错事故防范小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结果强化了道德观念,增强了法律法规意识,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确保了护理质量,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护理工作中的纠纷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建立护患纠纷登记记录本,分析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纠纷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与结论: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加强护理工作安全质量控制;加强抢救器材药品管理;加强服务意识;重视法制教育;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疾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虹  鲍庆年 《中国保健》2010,(8):110-111
通过分析护理工作的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建设、对策以及影响因素、存在的安全隐患,从思想上认识安全护理的重要性,加强管理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规范护理管理工作。结果: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保证各项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黎萍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473-2473
危重患者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与重点,为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因护理工作缺失导致的护患纠纷,在此将危重患者护理中出现的护理纠纷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1 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 1.1 患者及家属因素 患者及家属缺乏基本医学常识,无理取闹;对重症疾病治疗上的局限性及高危险性缺乏认识,期望值过高;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维权意识增强;危重患者住院费用昂贵,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家属对抢救及治疗期望值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分析在CT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为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山东省高唐县人民医院接受CT检查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研究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CT室护理工作效果(安全管理质量评分、护理差错以及护理投诉发生率)展开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差错率为1.96%、护理纠纷率为0.0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3.73%、7.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际开展CT室护理工作时,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可明显促进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提升,减少临床护理差错事件,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发生风险,为接受CT检查的患者提供安全保障,对护患关系的改善也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林芝芳 《健康大视野》2007,15(6):109-110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健全与加强,人民群众法制观念大大提高,同时患者对医院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确保病人的治疗护理安全是每一个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防范护理纠纷?就此问题,凭借在普外科多年工作的经验,笔者将对造成普外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防范护理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护理学科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巨大变革,21世纪的护理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自2002年4月9日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举证倒置》措施的相继出台,对医疗护理安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而加强护理质量管理,防范护理纠纷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黄新  吴丽琴 《现代医院》2002,2(5):56-56
护理道德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护理质量,而护理质量高必然发生差错少。加强护理法规教育,增强群体道德意识,强化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培养,是减少护理差错保证。  相似文献   

12.
分析护理质量 防范护理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晓春 《现代医院》2004,4(7):71-71
每周利用晨会或班外时间组织科室全体护士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 ,讲评本周护理质量存在的缺陷 ,提出改正措施 ,将结果质量控制转变成过程质量控制和事前质量控制 ,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将存在的护理质量隐患及时给予纠正 ,同时及时进行补救和解释 ,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张思苑 《现代医院》2007,7(Z1):120-121
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就是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为目的开展的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有安全感、生理、爱和归属感等各种不同的需要.要满足这些需要,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由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甚至还会达到相反的结果.为了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我们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使用护理警示标识,降低护理风险,消除安全隐患。方法在护理活动过程中,系统、合理、科学地使用护理警示标识。结果住院患者发生院内压疮、跌倒、脱管、烫伤、高危药物外渗等护理不良事件的例数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警示标识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全程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在产科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理论,探索适宜围产期服务的方式。方法以200例顺产和剖腹产产妇为研究对象(病理产科除外),对照组:按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按照预先制定的产科护理路径表进行实施,护长对每个产妇进行提问及评价护理路径的实施情况,出院前进行新生儿护理操作实习及理论知识考核,并采用匿名自填调查表方法对产妇进行满意度调查、统计母乳喂养成功人数、产妇泌乳情况、产后尿潴留、乳房肿胀硬结人数,结题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产妇在理论考核、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母乳喂养成功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产后尿潴留和发生奶胀现象明显减少、泌乳早。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能使护理由被动变为主动,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