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新娣 《当代医学》2013,(11):162-163
目的分析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情况,通过研究间质评活动结果发现问题,提高室内质控水平和微生物检验水平。方法室间质评标本来源于X省临床检验中心,时间跨度为2007~2011年;将120株细菌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标准方法进行检验鉴定,对其中部分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7~2011年共接受125株质控菌株(5株转种失败);其中120株菌株当中鉴定失误12株(12/120,10.0%),鉴定正确108株(90.0%,108/120),其中革兰阴性球菌鉴定符合率100%(11/11),革兰阴性杆菌符合率92.2%(59/64),革兰阳性杆菌符合率76.0%(38/50);108株菌株进行抗菌素敏感试验,总符合率为94.4%(102/108),革兰阳性球菌的药敏符合率94.1%(48/51),革兰阴性杆菌的药敏符合率为94.7%(54/57);其中6株鉴定失误,失误率为5.6%(6/108),青霉素为失误率最高的抗生素,失误率为50.0%(3/6)。结论实验室菌株鉴定、药敏试验均会出现一定的失误,导致实验室细菌鉴失误的原因较多,为了提高微生物实验室的常规工作水平、细菌学诊断水平、质量控制水平以及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水平,非常有必要开展微生物室间质量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科2002年至2011年十年间参加甘肃省临床检验中心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微生物的检验水平。方法:对甘肃省临床检验中心发放的质控菌株按要求进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和特殊耐药酶检测,根据回报结果与我室报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十年间共接收标本112份,分离鉴定细菌123株,鉴定错误13株,鉴定正确率为89.43%;应对32株菌进行224种药敏试验,其中213种检测结果正确,正确率为95.09%;对特殊耐药酶检测正确率65.71%(23/35)。结论:通过参加室间质评活动,我们对常见菌的鉴定有较高符合率,但对混合菌中致病菌的判断临床少见菌的分离鉴定符合率不高,对CLSI指南掌握不透彻和新的细菌分类学知识缺乏了解。应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做好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工作,加强同行间的交流,同时重视微生物实验室的发展,添置必要的检验设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参加广西区临床检验中心微生物室间质控,提高微生物鉴定水平。方法:由广西区临床检验中心发放微生物室间质控物,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共对54份标本进行了细菌学鉴定和部分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共鉴定出20个属56种,正确率为92.9%,其中常见菌18个属53种,正确率为96.2%,不常见菌3个属3种,正确率66.7%;药敏试验共考核16株菌,92次药敏试验,正确率为92.4%。结论:参加微生物室间质评工作,可促进细菌室常规工作,提高临床病原学诊断水平和专业人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于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的118株细菌,按照标准方式实施检验鉴定,针对部分菌株给予药敏检测。结果:全部菌株中,鉴定失误有11株,鉴定准确为107株。而革兰阴性球菌的准确率为100%,属于符合率最高的细菌。结论:为了提高实验室鉴定准确率,避免出现过多的失误,则需实施临床微生物室间质量评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找出问题,提高微生物检测水平。方法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和河南省卫生厅临床检验中心发放的2014—2018年室间质评标本,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检测,并对部分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对153株菌进行鉴定,正确率为96.7%,真菌鉴定率最低,只有94.4%。共做药敏247种,正确241种,有误6种,正确率为97.6%。结论参加微生物室间质评可加强室内质控,提高职业人员的临床微生物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于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的118株细菌,按照标准方式实施检验鉴定,针对部分菌株给予药敏检测。结果:全部菌株中,鉴定失误有11株,鉴定准确为107株。而革兰阴性球菌的准确率为100%,属于符合率最高的细菌。结论:为了提高实验室鉴定准确率,避免出现过多的失误,则需实施临床微生物室间质量评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部、省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提高实验室微生物鉴定水平。方法 2001-2009年参加卫生部和湖北省临检中心的微生物学室间质评活动,菌株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药敏试验结果判定以CLSI/NCCLs标准进行。结果部、省质评菌株共23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0株,肠杆科菌细菌67株,非发酵菌46株,奈瑟菌属细菌8株;肠杆科菌和肠球菌属细菌鉴定正确率较高为100.0%,菌株鉴定总正确率为92.1%;药敏试验共测试63株菌,总正确率为90.5%。结论参加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对提高细菌鉴定水平、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我室2000年至2006年参加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提高微生物的检验水平。方法对卫生部临检中心发放的质控菌株按其要求进行分离培养,对我室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我室共接收质控菌110株,其中10株菌未转种成功,鉴定菌株100株,误检菌6株,其中对革兰阴性球菌、肠杆菌科、非发酵菌和酵母样真菌的鉴定正确率达94%以上,药物敏感试验准确率达95%以上,对细菌产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MRSA菌株的检测正确率均为100%。结论我室对临床常见细菌和真菌的鉴定正确率较高。应加强对培养基质量和青霉素类药物的药敏纸片的控制,增加分离成功率,提高对苛养菌或混合菌标本的分离和鉴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2007—2011年参加卫生部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情况,提高微生物的检验水平。方法对卫生部临检中心发放的质控菌株按其要求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上报,对反馈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接收75份标本,分离鉴定出81株菌,误检菌10株,鉴定正确率为87.7%,出现错误的原因是过分依赖仪器鉴定、对难分离不常见菌不熟悉、革兰染色或关键性试验出错。对31株菌进行了125种药敏试验,其中118种结果正确,正确率为94.4%。结论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做好室内质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全面提高细菌学检验水平,1994~2002年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全区性的细菌检验室间质控.方法:采用细菌室常规鉴定,依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9年来15次36株细菌进行了检验,包括细菌学鉴定药敏试验、各种基本技术的检查.结果:共鉴定出常见菌14属22种,正确率80%,不常见菌3属6种,正确率50%,药敏试验考核12次正确率90%,各种基本技术的检查合格率90%.结论:通过9年的室间质控对我室的细菌鉴定水平有很大的促进和提高,但对临床细菌的分离水平作用不大,建议自治区临检中心加强室间质控的深度和难度.  相似文献   

11.
医疗质量分析要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军 《中国医院》2002,6(8):40-42
医疗质量分析要略应包括:(1)依据医疗质量概念和医疗质量管理结构,建立统计信息指标体系,提供和运用针对性强的医疗质量管理统计数据和信息。(2)面向医疗质量管理需求,分析的内容重点上应突出医疗质量的总体综合分析、未达到的指标分析以及影响医疗质量因素的专题词查分析。(3)针对医疗质量管理的规律性和特殊性,注重不同时段医疗质量分析中突出各月或季度医疗质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强化质量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发挥质量管理体系作用,增强医疗质量控制自觉性;抓重点环节管理,确保医疗质量的提升等三个方面介绍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加强医疗环节质量管理的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13.
质量管理课应该讲清楚哪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惠中 《中国医院》2006,10(7):25-28
要精心设计有中国医院特色的质量管理课。讲清楚质量现状,参照现代质量管理,提出医院质量管理新策划。全员质量教育是起点,科主任护士长是关键,ISO9000标准是参照模式,4个质控平台是医院的质控重点。质量之路曲折漫长,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  相似文献   

14.
“以评促教”的理念在促进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方面体现出显著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促进教师重视自身教学素养与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其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及艺术,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以评促教”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活动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促进人才质量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上,具有积极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发展,“以评促教”的评判标准也应与时俱进,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李蒨  王伟  唐翔  唐维新 《中国医院》2010,14(9):60-63
从全面质量管理的层面上,运用医疗质量成本理论对某三甲医院2006~2008年医疗质量成本总额及其构成比例进行研究,对其质量成本比例与理论比例差异进行分析,了解该院质量成本结构状况,发现该院医疗质量成本结构中控制成本偏高,提出建立动态质量成本观念、大力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建立规范的诊疗工作流程体系等三方面的质量成本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6.
医院质量管理的十个要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阎惠中 《中国医院》2008,12(11):22-25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论述,领悟发达国家现代质量管理发展演变的规律,对改进我国医院质量管理,提出了十个要点:学懂现代质量管理发展史,谨防陷入时髦理论误区;认清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已成为质量门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是质量目标;深刻认识过度医疗看病贵引发的质量危机,制订中国特色的医院质量战略;反复全员质量培训,确立质量意识,激励人人履行质量职责;近几年先总结完善质量检查评价体系,减少平时的繁琐检查;利用数字化医院条件,构建系列化医疗质量基本质控平台;开展SQC监控质量波动,探索医院质量效益;综合评价稳步采用ISO9000,逐步进入TQM现代质量管理主流;每年发动QC小组再造服务流程,持续改进质量;争取35年走出看病贵危机,冉迎战公立医院低费用——低质量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17.
邹郢  荣霞 《中国病案》2012,13(8):21-22
病案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中的热点,也是难点。仅依靠终末病案质量检查已难以把住病案质量关,返修也不再是提高病案质量的法宝。针对医院病案质量管理的难点,我院从病案管理机制入手,充分发挥质控网络的管理效能,加强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加强病案环节质量控制,规定病房主治医师为病案质量监控第一人,加强病案环节质量检查,狠抓病历书写制度的贯彻执行,切实提高病案的内涵质量。  相似文献   

18.
阎惠中 《中国医院》2011,15(8):21-24
历经30年学习一实践一思考一写作的探索,整合与提炼自己的思想,如今认为:提供患者最想要的质量,从构建质量检查评价体系走向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是目前阶段的指导思想与工作总纲,是医改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CT设备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及检测方法。通过对比日常质控、周期性质控和保养前后质控的检测数据,从中发现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从而对CT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ISO9002是质量体系,即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用于证实组织提供合格产品的过程控制。我院于1997年实施此标准,建立了完善的护理质量保证体系,使护理人员共同成为护理管理的直接参与者,使护理管理更具科学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