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郑惠兴 《河北医药》2012,34(2):218-219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组服用氯沙坦钾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结果 2组治疗前比较,血清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TNF-α和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能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时能够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梁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50-2251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s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的保护机制.方法 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d,治疗10 d,采用ELESA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ET、sICAM-1及MCP-1的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进行对照.结果 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ET、sICAM-1及MCP-1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ET、sICAM-1及MCP-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显著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IL-6、TNF-α、ET、sICAM-1及MCP-1的表达,减轻脑组织炎性反应和脑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对脑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北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4):538-540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HBO治疗组,另选2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IL-6、TNF-α、NO和ET水平并进行比较,并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HBO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x2=8.89,P<0.05);常规治疗组、HBO治疗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NO和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4.21,4.31,4.76,4.15,4.25,4.33,4.89,4.14,均P<0.05);HBO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NO和ET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3.21,3.01,2.89,3.34,均P<0.01).结论 HBO治疗HIE疗效明显,HBO治疗可能是通过降低IL-6、TNF-α、NO和ET水平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5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测定血清IL-6、TNF-α和E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IL-6、TNF-α和E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IL-6、TNF-α和ET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的发生发展与炎性反应有关;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在AC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够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TNF-α和IL-6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治疗前后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TNF-α表达的变化,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HSP患儿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及细胞因子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L-10、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急性期患儿血清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活血化瘀中药对HSP患儿血IL-10、TNF-α有调节作用.②HSP患儿血IL-10、TNF-α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血清TNF-α、IL-6术平;同时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TNF-α[ (13.11±1.93) ng/L]、IL-6[(0.34±0.32) ng/L]水平与对照组[分别为(2.23±1.22) ng/L、(0.04±0.0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67、3.582,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51、3.826,均P<0.05).结论 TNF-α、IL-6与脑出血患者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外周血TNF-α、IL-6可作为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CRP和TNF-α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择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部血循环和神经活化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片每天一次,每次20mg.两组均治疗4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浆hs-CRP和TNF-α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hs-CRP和TNF-α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4周后较治疗前hs-CRP和TNF-α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从而产生抗炎,稳定斑块及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探讨AngII在冠心病发病、病变程度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110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对照者血清AngII,同时测定IL-6、TNF-α.结果 冠心病患者AngⅡ、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AngⅡ与IL-6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51,P<0.05;r=0.60,P<0.05).结论 血清血管紧张素Ⅱ是影响IL-6、TNF-α的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IL-8、TNF-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5例AA患者及30名健康人血清中IL-8、TNF-α水平.结果 血清IL-8、TNF-α水平AA组及急性AA(AAA)亚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AA(CAA)亚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A亚组明显高于CAA亚组(P<0.05).AA组血清IL-8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682,P<0.05).结论 A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IL-8和TNF-α过量分泌可能在AA特别是在AAA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河北医药》2012,34(5)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大鼠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抗炎因子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分为溶剂对照组、LPS 组、LPS+ MT组、MT组,每组12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10含量.结果 LPS+MT组的血清SOD活性较LPS组明显增高(P<0.01),MDA含量较LPS组明显降低(P<0.01);LPS组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给予LPS前后应用MT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6含量,与同时间点LPS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T可以降低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孟鲁司特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IL-6、IL-8和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儿科中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酮、西咪替丁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孟鲁司特口服药物.比较两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差异.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IL-6、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痊愈率(30%)、显效率(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7.5%比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孟鲁司特能够明显降低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6个月,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内皮功能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并测定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 治疗前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EDD及NO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1)、ET明显降低(P<0.05),EDD及NO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贝那普利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是理想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程度与血清中IL-6、TNF-α含量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放射免疫法,测定轻度颅脑损伤(GCS13~15分)46例、中度(GCS9~12分)53例、重度(GCS3~8分)63例入院第2d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水平,另设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所有颅脑损伤者于伤后1年进行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所有颅脑损伤患者入院第2d均明显升高(P<0.05,P<0.01);入院第2d中度较轻度颅脑损伤患者升高更显著(P<0.05),重度较中度颅脑损伤者明显升高(P<0.05).同等条件下,IL-6<200 ng/ml、TNF-α<1.30 ng/ml以下各组间GOS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IL-6>200 ng/ml、TNF-α>1.30 ng/ml以上组与IL-6<200 ng/ml、TNF-α<1.30ng/ml以下各组间GOS良好率、中残率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P<0.01),但对重残率无影响(P>0.05).结论 颅脑损伤程度不同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水平不同.其含量水平在IL-6>200ng/ml、TNF-α>1.30 ng/ml以上时,对GOS良好率、中残率影响较显著,但对重残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IL-6、IL-8与TNF-α的水平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彩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801-180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索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0例EMS患者(Ⅰ~Ⅱ期22例、Ⅲ~Ⅳ期28例)手术前后血清IL-6、IL-8与TNF-α的水平,并与35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照组)患者作比较.结果 EMS组患者血清IL-6、IL-8与TNF-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EMS组Ⅲ~Ⅳ期患者血清中IL-6、IL-8与TNF-α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手术后其水平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S患者血清中IL-6、IL-8与TNF-α水平明显增高,它们与E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EM患者IL-6、IL-8与TNF-α水平对病情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30例健康者血清SAA、IL-6、TNF-α和hs-CRP水平.结果 CHD患者血清SAA、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并呈AMI> UA> SA的趋势(P<0.05和0.01),且在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者逐渐增高(P<0.01);SAA与IL-6、TNF-α和hs-CRP水平显著相关(P<0.01).结论 SAA、IL-6、TNF-α和hs-CRP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可作为CHD病情观察的指标,以预防CHD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TNF-α、BNP和IL-18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体检中心健康者10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 ELISA)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利钠肽(BNP)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TNF-α、BNP和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TNF-α水平分别与BNP和IL-18呈正相关( r=0.689,r=0.728,P均<0.05),BNP水平与IL-18水平亦呈明显正相关( r=0.835,P<0.05)。结论临床上可将联合检测TNF-α、BNP和IL-18三项水平作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及FEV1/FVC值.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血清TNF-α、IL-6、IL-8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炎症反应,可作为判断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介素(IL-5)和IL-10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茶碱口服和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各项肺功能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5和IL-10水平,比较两组血清IL-5和IL-10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最大呼气流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5水平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IL-5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效的药物,可减轻气道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TNF-α和IL-6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清TNF-α和IL-6水平对急性胰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急性胰腺炎患者36例,其中重症13例,轻症23例,健康对照组16例.血清TNF-α和IL-6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 重症和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亦明显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时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升高,它们可以用来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