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经后期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我们自1994年~1999年用妇香调经青治疗月经后期,获得较好的效果,并与温经汤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所观察病例,均符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1986年4月第1版之月经病,月经后期诊断标准。并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按辨证分型标准分为1)血寒型:经期延后,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行量少,色紫黯,有块,经行不畅,爱寒喜暖.苔白,脉沉紧。2)气滞型:经期延后,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行量少,色黯,有血块,胸胁,乳房胀痛,答质…  相似文献   

2.
痛经论治     
妇女在经前、经期或经后发生腹痛或其他不适,影响工作和生活者称痛经。中医过去称为“经行腹痛”、“经期腹痛”或“行经腹痛”。一、痛的症状(一)时间1.痛在经前者:大多在经前2~3天开始,月经来潮后1~2天加剧,嗣后则逐渐缓解。2.痛在经期者:月经来潮后1~2天开始,很剧烈,以后逐渐减轻、消失。个别病例到月经将完仍有疼痛。3.痛在经后者:月经基本干净或干净后开始,痛势多不剧烈,常绵绵不休,持续5~7天方渐消失。  相似文献   

3.
经行吐衄     
经行吐衄主要是由肝火上逆,肺胃燥热,迫血妄行,致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有规律吐血或翩血,并伴有经量减少或不行的病变。又称”倒经”或”逆经”。1诊断依据吐血、出血连续2次以上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月经量相应减少,甚或闭而不行。应注意与鼻咽器质性病变所出现的经行吐觑相鉴别。2证侯分类2.1肝郁化火经期或行经前,发生吐血、扭血,量较多色鲜红。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或月经不行,面赤烦热,口苦咽干,乳胁胀痛,烦躁易怒。舌红苦费,脉弦数。2.2阴虚肺燥行经前后或月经期间,出现鼻血或咳血。经行量少色红,甚或不行。…  相似文献   

4.
月经后期即月经周期延后7d以上,甚或40~50d一至,并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妇人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痛或引腰骶者,亦称“经行腹痛”。月经后期伴  相似文献   

5.
经期乳胀为妇科常见症之一,随月经周期而消长,以经前发作者居多,故称为经前乳胀。本病常兼有其他妇科疾病,如不孕症、月经不调等,若不注意治疗,可影响身心健康或生育,甚至有少数患者可转化乳房肿瘤。其表现为经前3~7天左右,乳房胀痛,经行则消。亦有经前半月左右开始发生,经净后始消失,随同周期消长。乳房胀痛,手不可触,或喜按,或有乳头发痒,或有硬块,边缘或清或不清,质有硬有软,硬块大小不等,按之疼痛,或有灼热感。其他可兼见少腹胀痛引及胸胁、咽中如有物梗塞、纳食不佳、情志郁郁不乐、腰酸腹冷、性欲淡漠不孕、带下、月经  相似文献   

6.
经行发热是指女性每到月经期,或者经行前、后,即出现以发热为主的症状,也称“经来发热”。少数患者则于经间期(排卵期)发热。发热时,一般体温多不太高,约在38℃左右。特点是,伴随月经周期每月均有发作,经前或经期发热者,经净后其热自退;经后或经间期发热者,三天左右其热也多能自退。若偶有一次经期发热,或经期外感发热者,均不作本病论。  相似文献   

7.
月经不调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月经期、量、色、质方面的改变,单从月经周期的异常来看,即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经期过长、经期过短等数种之多,对于这些病症的诊治,在妇科学中已有详细论述,此不赘述。但随着中医时间医学的兴起,不少医家逐渐认识到  相似文献   

8.
月经前期出现乳房胀痛、头晕头痛、腰背胸胁疼痛、腹痛,或情绪急躁、兴奋激动、易怒抑郁,或面浮肢肿、体重明显增加、便溏,或鼻衄、咳血、声哑、荨麻疹、耳痛,或癫痫样发作等症,现代医学称之为“经前期紧张症”。这些症状一般多在月经后半周期时渐渐明显,特别在经前二三天最为突出,一旦月经来潮,诸症即随之消失。祖国医学虽无此病名,但按其与月经有关的各种经前临床表现,可见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妇人不孕、经前乳胀等证中。  相似文献   

9.
月经前后诸症为妇科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群,是指周期性地出现在经期或行经前后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经期或行经前后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或抑郁忧虑、心悸失眠、头痛身痛、头目眩晕、视物昏花、泄泻、头面四肢浮肿,偶见身热、口糜或皮肤红疹瘙痒等。按其不同表现诊为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眩晕、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发热、经行口糜、经行风疹块等,为肝脾肾三脏阴阳气血失调所引起,在临床中笔者采用“周期疗法”治疗12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1年龄与职业120例中年龄<20岁6例,21…  相似文献   

10.
经前期综合征(PMTS)是指妇女反复在经前1~2周,周期性出现躯体、精神及行为方面改变,严重者影响生活质量,月经来潮后,症状自然消失,发生率为30%~40%,严重者占5%~10%。
  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根据其所表现的不同症状,当分属于:“经行乳胀”、“经行泄泻”、“经行头痛”、“经行浮肿”、“经行口糜”等范畴,清代《叶天士女科》载该类病名最多,达20余种,现代中医妇科学常将以上症状统称为“月经前后诸证”。  相似文献   

11.
妇女每到月经来潮前,或行经期间,即出现大便溏泻,甚至清稀如水,一日数次的症状,月经过后便逐渐缓解,不治自愈。但在下次经潮时又复如是,呈周期性反复发作,这种病症就称为“经行泄泻”。有的肠炎患者,偶尔也可能在经期发生腹泻,但非每月必发,与月经周期无关,因而不属于本病。也有些慢性肠炎病人,平时就有腹泻,一到经期便加重,这种情况虽也不属于经行泄泻病,但在治疗上  相似文献   

12.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在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随着月经周期持续发作,这种症状称痛经,又叫“经行腹痛”。痛经的发病原因很多,有寒热虚实之分,但临床上多数属于血瘀型痛经,多因经期血海满盈而致溢泻,气血变化急骤,阴阳转换显著,致病因素可乘虚而入,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碍,以致“不通则痛”。其一般症状有:经行时少腹疼痛剧烈,少腹发冷或经行乳房胀痛,月经紫黑色或带有瘀块等。此病给广大女性带来很多痛苦。近年来,笔者对406例就诊病人采取中医内外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将临床常用方剂及治疗效…  相似文献   

13.
经行浮肿为妇女经期的常见病多发期,尤以50岁左右更年期妇女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为每逢经前后或经期,头面四肢浮肿等症.笔者通过近年来的临床观察认为肝郁脾虚是其重要发病机制,并以痛泻要放加味治疗经行浮肿,经临床25例验证,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 概述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至昏厥者。祖国医学多称之为“行经腹痛”、“经行腹痛”、“经期腹痛”、“月经痛”等。每月行经是妇女的一种生理现象,多数妇女在行经期间,往往略感小腹胀痛、沉坠、腰骶部酸楚,但症状轻微,不能作为痛经。如果每当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了腰腹部比较剧烈的疼痛,难以忍受,并且随着月经的周期反复持续地发作,甚至呕吐,不能进食者,方属病经范畴。  相似文献   

15.
中药针灸治疗痛经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春莹  马振洪 《农垦医学》1999,21(5):352-353
痛经是妇女常见病,主要表现是行经当中,或经行先后发生,下腹部纯痛或阵痛,同时多有腰痛、腹胀,严重的可疼痛难忍,伴恶心、呕吐、头晕、手脚发凉,甚至影响工作。一般多由寒凝血运滞涩,或热郁气滞不畅,或气滞血行不畅,或血瘀阻塞难行,或血虚冲任失养。中药及针灸治疗此症,效果满意。现选多年来在治疗痛经当中所运用的一些疗效较好、不难掌握、容易配制、便于应用的小方介绍如下:1、寒凝痛经月经周期错后,经前或经期腹痛腰痛,得热即轻,不喜揉按,月期量少、质稀、色黑,脉多沉弦、舌淡、苔白腻。(1)吴英四物汤。当归9克,酒…  相似文献   

16.
对经行感冒按经前、经期、经后辩论治:经前感冒,以解表为主,调经为辅;经期感冒,调经解表同时进行;经后感冒,以调和营卫,扶正解表为治则。治疗372例经行感冒患者,结果:治愈339例,好转29例,无效4例。  相似文献   

17.
“经行浮肿”可以顾名思义,是指每次月经来潮前或经行期间(少数病人也可以在经后),即出现面目及四肢浮肿的现象,因此亦称为“经来遍身浮肿”。如果偶尔发生一次则不作病论。 经行浮肿大多在经前一周左右开始出现,也有早在两周前发生的,浮肿的部位多在手足或眼睑,严重的也可见于四肢、腹部。浮肿的特点有两种:一种是患者自觉肢体肿胀、  相似文献   

18.
自拟附炎汤治疗盆腔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急性期治疗不彻底,容易转为慢性,迁延难愈。我们以自拟附炎汤加减治疗盆腔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辩证分型论治湿热瘀结型:症见月经失调,崩中漏下,或痛经,或带下,或结成疽瘤,或婚久不孕,或经前小腹胀痛拒按,经色黯红,质稠有块。舌红苔黄白而减,脉滑数或弦滑。寒凝瘀滞型:症见月经先期来潮,或经期延后,或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腹痛,甚则闭经,或经水非时而下,崩中或漏下,或产后恶露淋漓不净,或发为疤痕。或乳房胀痛,情绪急躁,喜怒忧思,尤以经前或经期表现突出。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舌…  相似文献   

19.
经期感冒是妇女常见疾患之一,常常直接影响月经周期;如经期临近而患感冒,常使月经逾期不至;或行经之际,罹患感冒,以至经行骤停,或止而复来,来而忽止,参差不调.《内经》指出:“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月事不以时下。”(《灵枢·水胀篇》),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把经期感冒称为“热入血室”,在他的《伤寒杂病论》中重复篇出,叙述详  相似文献   

20.
女性每逢月经来潮前或值经期,即出现大便下血,月经过后便血也逐渐停止,每月如此,反复发作,这种情况就称为“经行便血”。也称“差经”或“错经”。这种症状可见于西医所说的“内膜异位症”。如果素有痔疾或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经期也可能偶有便血情况,但非每月必见,不具有周期性,因而不属于本病范畴。 经行便血最常见的证候类型是“胃肠郁热”证。形成胃肠郁热的原因,多与平日嗜食辛辣热物,或恣意饮酒,以致热邪久积有关。所以《叶氏竹林女科》说:“差经因食热物过多,积久而成。”从经络学说分析,胃与大肠都属于“阳明经”,而与子宫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