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冲任二脉与妇科疾病关系密切,而冲为血海,与之关系尤为重要。从冲脉的循行、冲脉与脏腑的关系看,冲脉为病,与肾精的盈亏、脾胃的强弱、肝气的疏泄紧密相关,冲脉对胞宫的作用也是通过肝脾肾诸脏的功能来反映的。临床治疗当注重对肝、脾、肾三脏的调节,肝气舒、肾气盛、脾胃健,则精血化生有源,冲脉气通血盛,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2.
冲任二脉与妇科疾病关系密切,而冲为血海,与之关系尤为重要。从冲脉的循行、冲脉与脏腑的关系看,冲脉为病,与肾精的盈亏、脾胃的强弱、肝气的疏泄紧密相关,冲脉对胞宫的作用也是通过肝脾肾诸脏的功能来反映的。临床治疗当注重对肝、脾、肾三脏的调节,肝气舒、肾气盛、脾胃健,则精血化生有源,冲脉气通血盛,肾.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生殖轴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3.
姚乃礼教授治疗脾胃病重视调整相关脏腑的气化功能,尤重脾肾两脏。临床运用补脾助运、升阳散火、化湿运脾、顾护脾气等法,亦重视肾气对于脾的温煦蒸腾作用。脏腑气化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脾胃气机升降相宜,肝脾气机密不可分,调肝理脾可以助其运化。  相似文献   

4.
段喜乐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7):143-144
不寐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均有关,系五脏功能失调引起气血、阴阳和脏腑功能紊乱,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而产生。  相似文献   

5.
气机升降普遍存在自然界中,亦存在于人体中。它体现了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脾胃升降失调,疾病由此而生也,而在脾胃气机升降协和中,肝肺气机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治疗脾胃病时,尤为重视肝肺气机升降。笔者从疏肝达肺、益肝补肺两法中以调肝肺气机为要治脾胃病,协调肝肺气机,恢复脾胃升降,而达到治愈脾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的中医学专家董建华教授在脾胃病治疗方面提出的通降理论,不仅对于脾胃病的药物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对于脾胃病脏腑推拿治疗也有重要的意义。在脾胃病通降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对患者病情的辨证,采用振法、摩法、揉法、推法等多种脏腑推拿手法发挥行气导滞、活血化瘀、祛痰除湿、温阳散寒、疏肝和胃、升清降浊、补益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最终恢复脾胃气机升降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治疗脾胃病。此外,应用通降理论指导脏腑推拿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引发的其他脏腑疾病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紊乱性疾病,为消化道、精神状态及肠腔因素三者相互作用所致的症候群,临床以腹泻或便秘、腹痛为特点。其确切病因尚不明了,与多种因素有关。IBS隶属于中医学泄泻、便秘、下痢等范畴,与大肠泄、气秘、痛泄关系最为密切,与郁证也有一定关系。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肝、脾、胃、小肠、大肠、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肝的疏泄功能、脾胃的运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大肠传导功能及肾的温煦功能失调,均可引起IBS的有关临床症候。1病机责之脾虚肝郁脾气虚弱是导致IBS发生的一个主要病因病机。IBS脾胃虚弱的…  相似文献   

8.
整理了李云英教授从脾论治喉痹的经验。李云英教授认为:喉痹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证候与肺、脾、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与脾胃气虚、脾土功能失调关系尤为密切;临床治疗应重视健脾益气之法,多选用党参、太子参等健脾益气之品以使脾气得复,清阳上输至咽喉,咽喉功能得以恢复;岭南地区的喉痹患者,脾虚湿困证较为常见,可予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等加减以健脾燥湿。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人们身心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中医学认为,对于亚健康的防治宜从调护脾胃出发,认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忧思日久损伤脾土,禀赋不足是脾胃虚弱的致病原因。而脾胃升降失司导致各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病证与现代医学对亚健康所述某些病症表现极为相似。针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进行调治则能有效抑制诸多亚健康症状。亚健康宜从脾(胃)防治。  相似文献   

10.
脾胃与肺脏联系密切,生理上,二者脏腑相邻、经络相连、五行相生;病理上,二者互为因果,肺系疾病往往可从脾胃论治。本文从脾胃调节气机升降、营血化生、水液代谢、意志思虑及脾土生肺金等多角度出发,阐述了脾胃失调在肺结节形成中的关键作用,总结了健脾益肺的基本治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肺结节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病、肝胆病一般均有脘腹胀满之症 ,并且多较顽固 ,难于消除。现仅就其脘腹胀满的病因病机认识及辨治谈谈个人的体会。1 病因病机笔者认为 ,腹胀病位在胃 ,其发病与脾、肝、胆等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 ,二者同居中焦。脾主运化 ,输布水谷精微 ,升清降浊 ;胃主受纳 ,腐熟水谷 ;谓之“气机升降之枢 ,气血生化之源”。肝胆主人身之疏泄 ,为气机之总司。肝气条达 ,则气机通畅、升降适度。肝木与脾土相依相连 ,共同发挥着疏理气机升降 ,协调气血运化的生理功能。正因为如此 ,脾胃与肝胆健则同健 ,损则俱损。脾胃升降失常 …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症肾虚为其根本,并与心、肝、脾诸脏腑的功能关系密切,以肾虚为其主要病机,致使心、肝、脾等脏腑的功能及气血阴阳失调,气血阴阳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使临床表现错杂多变。根据病因病机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同病异治的特色,分型治之,即肾阴虚症,肾阳虚症,肾阴阳两虚症,心肾不交症。心脾两虚症,肝脾不合症。  相似文献   

13.
略论"肝亦为痰之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津液的代谢,痰饮的产生不仅与脾、肺、肾关系密切,同时亦与肝脏的疏泄功能直接相关。若肝失疏泄,则气机郁结,而津液代谢输奉障碍,则产生痰饮等病理产物,故日“肝亦为痰之源”。临床上不少痰证可从肝认识。采用疏肝调气之法进行治疗。即使肺、脾、肾失调所致痰饮,也应佐以调肝治疗,便可使气机通畅,气化有常,脏腑功能协调,则痰饮自除。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医大多认为老年痴呆病位在脑,与肾、心、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且强调老年痴呆的发病关键在心、肾,而对于脾胃在老年痴呆发病与防治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报道很少,文章着重阐述健运脾胃对调补心肾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促进作用,从而引起人们对脾胃在老年痴呆发病诊治中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属于中医"黄疸""臌胀""积聚""胁痛"等范畴。依据"肝衰胆灭"理论,认为该病病初,患者可因感受内外之邪,或因情志失调而致肝气不畅,疏泄失常,胆汁分泌失调;病中,肝失疏泄、胆失藏泌之病理变化加重,而致脾胃功能失常;病进,肝病及肾,肝病及脾,肝脾同病,日久入肾;病终,肝衰胆灭,脏腑同病,神明受害。治疗从疏肝利胆着眼,结合脏腑,分论虚实,明辨气血。病初治以疏肝利胆、理气行血;病中治以疏肝健脾、顺气和血;病进治以补益肝肾、调气和血;病终治以通调脏腑、开窍醒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胃不和与肝脾失调的机理及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方法从传统中医理论出发叙述肝胃不和与肝脾失调的机理及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结论肝胃不和与肝脾失调都是由于情志失调以至于肝气郁结或横逆,克犯脾胃之气,导致脾胃气运失调.在临证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在准确辨明病理的基础上,针对肝脏采取疏、抑、柔、清等方法解郁理气,保证脏腑之气的顺畅运行,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胸痹属于现代医学中冠心病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多与寒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有关,由此而致脏腑虚损、营卫失调。临床大体上不外虚实两端:一般来说,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虚为心、脾、肝、肾等脏亏虚。无论是虚是实,最终都可使心脉痹阻、气血不通而发病。自《内经》阐述本病至今,临床常用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温通心脉、益气养阴等法治之。现仅就脾肾在胸痹证治中的重要性作一探讨。1 调理脾胃,以资化源 脾胃居于中焦,主运化水谷精微,通上连下,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无不赖脾胃所化生输布的精气滋养。故脾胃功能正常,则生化无息、气血调和  相似文献   

18.
肠道易激综合征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易激综合征其发病多与情志因素有关,肝气郁滞、肝脾不和,久病伤肾是主要病机,IBS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尤以肝的功能失调最为密切。临床常见证型:肝气乘脾型、脾虚肝旺型、肝脾不和,寒热夹杂型。治疗上应从肝论治,参以他法。  相似文献   

19.
人体的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医认为人体衰老的机制主要与阴阳失调、脏腑虚衰、精气衰竭等有关,衰老的进程与人体的各个脏腑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医有关衰老的理论中,一直将脾肾二脏置于延缓衰老的首要地位.肾藏精,为人体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气充盈,则机体的生长发育良好,身体壮实,而房劳过度,耗伤肾精往往是导致肾气亏损、早衰的重要因素;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脾气健旺则气血充盛,身体强壮,可延年益寿.因此补肾、健脾也就成为历代医家驻颜防衰的主要手段.但笔者认为,脾肾固然重要,也不能忽视了其他脏腑的功能与作用.除了脾、肾以外,机体的衰老与五脏之肝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一书以治疗内伤杂病为重点,其治疗重视整体,以脏腑经络为辨证的核心,而脏腑辨证以肝脾两脏为主,气血的病变是产生杂病的病理基础。"知肝传脾"既是知病防変的预防思想,也是预防肝脾导致的气血不足引发杂病的关键。治疗杂病要重视正气,即重视脾胃后天之本。"肝脾同治"理论既是在气血方面的补充,又是鼓邪外出的治法。所以在临床上常补正气与祛邪气相兼而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