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与常规护理对初产妇助产护理质量、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初产妇100例(2017年4月~2018年5月)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0例)与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与常规护理的观察组(50例),观察两组初产妇护理质量、产程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与常规护理能缩短初产妇产程,改善初产妇心理状态,提高阴道分娩率,护理质量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大龄孕妇分娩过程中运用助产护理干预,对产程与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医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140例高龄孕妇,按随机选择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助产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孕妇的产程与分娩方式。结果:实验组高龄产妇自然分娩所用产程时间(429.5±104.1)分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2.2±128.9)分钟(P0.05)。实验组高龄产妇娩出方式自然分娩人数为48人,高于对照组的自然分娩人数39人(P0.05)。结论:助产护理干预对于高龄孕妇分娩有较好疗效,可以促进产妇自然分娩,从而降低剖宫产率,还可以有效缩短产程,有效改善孕妇消极情绪、产后失血量等,达到更为理想的产科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初产妇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效果。方法:2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接生方法,观察组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比较两组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产程、会阴水肿和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初产妇产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8小时内两组初产妇水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疼痛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初产妇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可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且对产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初产妇产程、产后2h出血量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2009年10月—2010年1月60例住院分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选2010年2月—2010年5月印例住院分娩的初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产后2h出血量、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量及总产程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而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有利于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使产妇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分娩,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减少阴道手术助产及剖宫产,使产妇舒适,提高满意度,推动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会阴无保护与硬膜外镇痛泵无痛分娩联合对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自然分娩总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乐县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102例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1)、对照组(n=51),对照组采用会阴无保护助产,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镇痛泵无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疼痛程度、会阴损伤与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观察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等级分布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会阴损伤与新生儿窒息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自然分娩中采取会阴无保护联合硬膜外镇痛泵无痛分娩,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减轻分娩疼痛,降低会阴损伤率,减少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孕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40例初产妇依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同时使用产前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心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顺产人数较对照组多,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程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用时短,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心理护理可以增加孕产妇的信心,对于增加顺产率和缩短产程都有帮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形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无痛分娩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无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经阴道自然分娩的20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分为无痛分娩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无痛分娩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分娩,对照组采取在会阴侧切前予1%利多卡因行会阴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无痛分娩组和对照组在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上有显著的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痛分娩经过严密的观察和护理,产痛明显缓解、产程明显缩短,而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提高了产科质量,体现了医疗人性化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初产妇分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知识教育及产程观察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一对一地进行针对性分娩知识教育,以及对整个产程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的分娩依从性、总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阿氏评分及窒息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依从率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及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个体化护理,有利于提高初产妇的依从性,缓解紧张、恐惧心理,增强信心,使产程缩短,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助产士连续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137例初产妇,按照收治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会阴侧切率、疼痛及产后24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及自然分娩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及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能显著改善初产妇分娩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PDCA循环在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7月~2015年12月建立萌芽QC小组品管圈,在活动前(2015年1~5月,纳入对照组)对入住我院分娩的523例初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并选择活动后(2015年7~11月,纳入研究组)入住我院分娩的728例初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会阴侧切率。结果:研究组会阴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会阴裂伤及新生儿产伤程度均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PDCA循环护理,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会阴侧切率,达到预期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产程中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265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135例观察组,13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初产妇的分娩效果、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分娩效果和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在初产妇新生儿中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初产妇的分娩信心,增加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度,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对初产妇实施细节优化护理对产后康复、母乳喂养以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在该院进行住院分娩的2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10例产妇,对照组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的产妇给予细节优化护理,对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PSQI与EPDS评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初次泌乳时间与泌乳成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产妇的抑郁情绪与睡眠质量均得到一定改善,但实验组产妇改善更加显著。实验组的初次泌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母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细节优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抑郁情绪与睡眠质量,能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效果,促进产妇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初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7例愿意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无保护会阴分娩法进行生产,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贴压。随后记录并比较两组初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会阴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中转剖宫产率及平均住院日指标。结果治疗组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为17.0%,对照组为3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第1天和第2天VAS评分、平均住院日及第1、第2、第3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在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分娩中能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缓解会阴疼痛,减轻会阴裂伤,缩短产程和住院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助产士采用"蒙医心身医学整体健康互动疗法"进行产前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2014年1月至3月份在我院分娩的400例初产妇,研究组(200例)助产士予以产前健康教育,对照组(200例)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待产期间情绪、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担心难产、缺乏自信、犹豫恐惧、惧怕疼痛、要求手术等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67%);观察组各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孕妇产前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与总结在产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38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均为190例。两组初产妇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一对一陪伴并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分娩疼痛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而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方面的对比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初产妇的心理压力,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教育对初产妇分娩认知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3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13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初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初产妇在对照组产妇的护理基础上采用产前护理教育,对比两组初产妇的分娩认知和分娩结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初产妇的分娩认知评分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初产妇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分娩结局显著改善(P0.05)。结论:产前护理教育能提高初产妇的分娩认知,且能改善其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初产妇26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两组的临床护理结局进行评估,包括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产后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产后抑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和产后抑郁的发生,提高初产妇的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188例自然分娩的产妇分成2组,正常组94例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94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其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结果实验组对此次护理满意率为95%,远高于正常组的83%;实验组产后失血量、总产程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均显著优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预防初产妇社产后出血的效果极为理想,能够有效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从而提高产科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穴位按摩对加速初产妇产程以及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初产妇,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采用穴位按摩的为观察组。对初产妇的产程和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孕妇的产程以及出产儿质量方面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镇痛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较常规护理存在很大的优势,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在产科产程中开展亲情护理,缓解产妇对分娩的紧张情绪,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5月300例顺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实验组实行亲情护理,对照组实行传统式护理.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78%,实验组为97%,两组产妇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产科产程中开展亲情护理,能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有效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保证产妇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