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急性肺栓塞患者应用rt-PA溶栓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护理在急性肺栓塞患者应用rt-PA溶栓疗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A为急性肺栓塞8例进行溶栓治疗。结果:8例溶栓均获成功。结论:急性肺栓塞早期应用rt-PA溶栓,效果优于其他溶栓药物。溶栓疗法专业性强,护士不但要熟练掌握护理基础理论及技术操作,而且要认识和掌握rt-PA溶栓的要点和操作步骤,加强对病情的监护,促进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诊科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及安全性。方法:44例AMI患者的急诊科科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rt-PA总量原则为“三级剂量,开通则停”。即当临床显示血管再通时将剂量限制在50mg、75mg及100mg,特殊情况适当加量。负荷量及余量输注速率视梗死部位而异。结果:药物总量达50mg、75mg及100mg时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0%、77%及84%。3例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剂量达100mg后无再通且病情恶化.分别追加50mg、75mg、100mg后血管再通且存活。总再通率为91%。轻度出血率为27%,无严重及颅内出血。结论:提示在急诊科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AM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为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常用的溶栓剂.近年来,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也开始尝试使用rt-PA溶栓.我院2002年10月7日~12月23日应用rt-PA治疗急性肺栓塞6例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rt-PA溶栓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rt-PA溶栓疗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A为急性心肌梗死6例进行溶栓治疗.结果:6例溶栓均获成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rt-PA溶栓,可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效果优于其他溶栓药物.溶栓疗法专业性强,对护理工作要求高.护士不但要熟练掌握护理基础理论及技术操作,而且要认识和掌握rt-PA溶栓的要点和操作步骤,在溶栓过程中及时预防和发现并发症.护士在床边迅速而准确地检测出与心梗密切相关的肌钙蛋白T(TN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化验结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治疗计划,加强对病情的监护,促进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40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同时积极护理。结果:溶栓后有3例发生复发性脑血栓。发生颅内出血2例,年龄均在70岁以上。其余35例均达到溶栓效果。结论:如果严格掌握时间窗及适应证,掌握护理要点,应用tr-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安全、有效,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显著。  相似文献   

6.
溶栓是目前惟一被循证医学证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重组t-PA(rt-PA)是现在主要应用的溶栓药物.然而溶栓治疗后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出血转化(HT),大大限制了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现就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液中神经及内皮功能相关因子含量的改变。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rt-PA组(单独使用rt-PA溶栓)和rt-PA+CEA组(rt-PA溶栓24h后行CEA手术),各30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Elisa法检测2组血清中神经相关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神经生长因子(NGF)、去甲肾上腺素(NE)及乙酰胆碱(Ach)含量,及内皮功能相关因子: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2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14 d 2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后2 h、24 h和7 d(P0.05);治疗后7、14 d,rt-PA+CE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rt-PA组(P0.05);rt-PA+CEA组的总有效率和基本治愈率高于rt-PA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的NSE、S100B、NE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NGF和Ach均高于治疗前(P0.01);rt-PA+CEA组治疗后10 d NSE、S100B、NE及NGF水平低于治疗后2 d(P0.05)。治疗后10 d,rt-PA+CEA组NSE及NE含量明显低于rt-PA组(P0.05),治疗后2、10d,rt-PA+CEA组NGF含量明显高于rt-PA组(P0.05);治疗后10 d 2组ET-1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rt-PA+CEA组ET-1的含量低于同组治疗后2 d(P0.05)。治疗后10 d 2组NO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并高于治疗后2 d(P0.05);治疗后10 d,rt-PA+CEA组ET-1含量低于rt-PA组,NO含量高于rt-PA组(P0.05)。结论:CEA联合rt-PA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优于单rt-PA治疗,有助于快速恢复内皮功能受损及神经因子紊乱。  相似文献   

8.
急诊超时间窗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急诊超时间窗(4.5~9.0 h)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rt-PA溶栓组(B组),各组按静脉干预时间再分为<4.5 h亚组及4.5~9.0 h亚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和常规治疗.治疗前急诊行头颅CT和多模式MRI检查,治疗后24 h复查头颅CT,分别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进行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B组两个亚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A组亚组(P<0.05),且B组两个亚组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B组<4.5 h亚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B组4.5~9.0 h亚组(P<0.05);各组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急诊<4.5 h静脉应用rt-PA溶栓疗效确切,多模式MRI指导下急诊超时间窗(4.5~9.0 h)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rt-PA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确定rt-PA与降纤酶合用的临床疗效,寻找溶栓治疗中辅助抗栓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为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rt-PA 降纤酶 低分子肝素组(治疗组)和大剂量rt-PA 低分子肝素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冠状动脉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及急性期死亡率。结果 小剂量rt-PA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AMI的冠脉再通率可达80%,与对照组相比,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冠状动脉再通率均无明显差异;而梗死后心绞痛、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却明显降低。结论 降纤酶是一种具有溶栓和抗栓双重功效的治疗剂,小剂量rt-PA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AMI,是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使用瑞替普酶(rPA)、阿替普酶(rt-PA)和重组链激酶(r-SK)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02~2006-12我院急诊科72例STE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rPA组24例,rt-PA组31例,r-SK组17例,统计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及观察有无出血、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结果血管再通率:rPA组87.50%、rt-PA组83.87%及r-SK组70.59%,其中60min及90min再通率rPA组、rt-PA组高于r-SK组。溶栓后30d内再闭塞率、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rPA组8.33%、rt-PA组6.45%及r-SK组11.76%。出血发生率:rPA组、rt-PA组高于r-SK组。结论rPA、rt-PA及r-SK均适合急诊科内STEMI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rPA、rt-PA早期再通率高于r-SK。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50mg)重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AMI患随机分为rt-PA组和UK组,分别应用rt-PA和UK溶栓治疗,结果:冠状动脉(冠脉)总再通率分别rt-PA组80.65%和UK组为51.85%,患在发病后6h内治疗,冠脉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91.18%和UK组67.86%,前明显高于后,两组比较均有显差异(P<0.01),5wk住院病死率分别为rt-PA组6.5%和UK组11.1%,结论:小剂量(50mg)rt-PA用于AMI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UK,血管再通率高,尤其在发病后6h内进行治疗效果更佳.rt-PA溶栓并发症少,可降低闰 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12.
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0例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观察并发症并行精心护理,结果70例患者中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1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15例,低血压者3例,余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恢复良好.认为对AMI患者行rt-PA溶栓治疗时,要严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时给予精心护理,可提高AMI痊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对急性轻型缺血性脑梗死进行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维普、知网(CNKI)数据库,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3软件。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研究(RCT),4 401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rt-PA组在4.5小时内行rt-PA溶栓治疗,no rt-PA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或不进行溶栓治疗。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结果显示,rt-PA组与no rt-PA组相比,90天改良Rankin(modified Rankin scale,mRS)为0~1的总体效应(OR=0.80,95%CI=0.61~1.06,P0.05)。对次要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显示,rt-PA组的出血转归(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发生率是对照组的14.09倍(OR=14.09,95%CI=5.32~37.31,P0.01);比较rt-PA组与no rt-PA组的死亡率(OR=0.66,95%CI=0.27~1.64,P0.05),提示rt-PA组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均不存在明显异质性。结论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5分的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在4.5小时内使用rt-PA进行溶栓治疗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似;rt-PA组与no rt-PA组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t-PA可能使HT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及rt-PA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rt-PA治疗组(予rt-PA治疗)和联合治疗组(予rt-PA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各30例,采用欧洲脑卒中临床神经缺损评分标准(ESS)和Barthel指数(BI)评定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21 d和90 d的ESS积分高于rt-PA治疗组( P<0.05),90 d时的疗效优于rt-PA治疗组( 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rt-PA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更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rt-PA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危重疾病 ,若不及时治疗 ,将给患者留下严重后遗症 ,如出现肺栓塞 ,甚至可危机生命。现在一般药物对陈旧性血栓溶栓效果较差 ,我科在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治疗内脏血管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已有多年经验 ,从 2 0 0 2年始在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及药量上均进行了系统规范 ,并取得了较以往更加良好的效果 ,现将改良后的 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本组 10例住院患者应用rt-PA溶栓治疗 ,其中男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缺血3h时间窗内和超过时间窗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rt-PA联合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出血转化干预的效果。方法利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3h和4h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rt-PA组、rt-PA+亚低温组,并设立伪手术组对照。rt-PA+亚低温组缺血再灌注后给予3h亚低温干预。缺血再灌注24h后处死动物,测定出血量。结果闭塞3h模型大鼠中,rt-PA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rt-PA组与rt-PA+亚低温组比较,出血量增加(P<0.05);闭塞4h模型大鼠中,rt-PA组与生理盐水组、rt-PA组与rt-PA+亚低温组比较,出血量增加(P<0.05);闭塞4hrt-PA组大鼠与闭塞3hrt-PA组大鼠比较,出血量增加(P<0.05)。结论rt-PA可以使血管再通后的出血转化量增加;时间窗外使用rt-PA较时间窗内使用rt-PA出血转化量增加;溶栓时联合亚低温治疗可减轻rt-PA出血转化的副作用,延长溶栓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17.
艾通立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附100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艾通立对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探讨国人应用rt-PA治疗的最佳剂量。方法:凡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为rt-PA0.9mg/kg,B组为rt-PA 0.7mg/kg,C组作为对照组不用rt-PA。溶栓两组先将总量中的8mg静脉快速推入,剩余量在1h内用静脉泵输入,总量均不超过90mg。观察3组治疗后24h、9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90d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同时观察3组治疗后30d脑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A组溶栓后24h和90d治愈及显效率为41.18%和76.47%,90d Barthel指数为95~100分者占58.82%,30d脑出血率为8.82%,病死率为5.88%。B组溶栓后24h和90d治愈及显效率为39.39%和69.70%,90d Barthel指数为95~100分者占54.55%,30d脑出血率为9.09%,病死率为9.09%。C组治疗后24h和90d治愈及显效率为21.21%和30.30%,90d Barthel指数为95~100分者占21.21%,30d病死率为9.09%。90d溶栓组显效率(73.13%)明显高于对照组(30.30%,P=0.0017),严重致残率分别为13.43%和24.24%。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国外0.9mg/kg的剂量也适用于国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纳入发病4.5 h内的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53例,分为rt-PA组24例和对照组29例,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rt-PA组还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症状性颅内出血(s ICH)发生率及90 d死亡率来评估治疗安全性。采用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 d疗效及90 d改良Rankin(m R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2组患者均未发生s ICH及死亡。rt-PA组治疗后2 h、24 h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治疗后7 d NIHSS评分、7 d疗效及90 d m 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与常规治疗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ICH)经微创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微创术联合rt-PA治疗的自发性ICH患者,观察其临床特点、再出血危险因素及再出血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83例患者,再出血率9.29%,症状性再出血率1.64%,穿刺损伤(穿刺道出血及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率19.67%,30 d死亡率4.37%。穿刺损伤率与再出血率显著相关(P=0.001)。原发性高血压病史(P=0.042)、液化前调整穿刺针(P=0.030)增加再出血风险,术中是否抽吸、rt-PA剂量及用药次数与再出血均缺乏显著相关性。再出血后继续液化治疗者血肿清除率为(57.32±21.20)%,二次再出血率为23.07%。再出血患者30 d死亡率为5.88%。结论:微创术联合rt-PA治疗的自发性ICH的再出血率低,安全性较高。穿刺损伤及液化前调整穿刺针再出血风险较高。再出血后应用小剂量rt-PA治疗仍可有效减少血肿量,但仍需警惕二次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rt-PA组和UK组,每组31例。rt-PA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UK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1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2组NIHSS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2组NIHS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生出血并发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与UK早期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