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推行个性化新型口腔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医院口腔科实际患病人员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相异分为实验组(个性化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组),每组n=6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满意度及口腔颌面伤口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舒适度、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口腔颌面伤口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对比有显著差异,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口腔护理方法转变了口腔护理理念,改进口腔护理方法及更新口腔护理液的方法,提高了口腔护理的效果,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使口腔护理更具有效性、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性化口腔护理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80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运用个性化口腔护理,分析不同护理后患者术后并发症、满意度、愈合率等情况。结果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组为15%,显著少于参照组4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护理满意率上,研究组为95%,显著高于参照组7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愈合率上,研究组为92.5%,显著高于参照组77.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个性化口腔护理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治疗中以有效的提升术后愈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个性化口腔护理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分配法,从本院收治的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患者中抽选出病例数80例。将这80例手术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40/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护理服务,视为对照组;另外一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口腔护理,对比2组手术患者临床疗效、伤口愈合、口腔功能修复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康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口腔护理对于口腔颌面治疗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较大,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与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口腔冲洗方法及并发症预防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8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8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组),每组患者9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采用传统的常规口腔护理疗法,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的口腔冲洗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结果总结高效的并发症预防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0%,观察组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26%明显低于对照组2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术后给予改良后的口腔冲洗方法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口腔外科术后护理中口腔冲洗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92例口腔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口腔护理干预,观察组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给予口腔冲洗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感染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6.96%)和护理满意度(97.83%)皆高于对照组(67.39%,80.43%),感染率(2.17%)低于对照组感染率(17.39%),其差异皆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口腔外科手术护理中采用口腔冲洗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伤口愈合,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药物流产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药物流产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8例。对比两组阴道流血量、阴道流血时间、2周仍出现不适症状和月经复潮推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抑郁和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阴道流血量、阴道流血时间、2周仍出现不适症状和月经复潮推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35.71%(P<0.05),满意度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和焦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药物流产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运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近期(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时期)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31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06月我科开展人性化护理运用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时期)收治另31例患者,设为人性组。对照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SAS评分)、生活质量(WHOQOL-BREF评分),护理过程中感染率、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明显减少,其中人性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人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感染率为0.00%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感染率12.90%,而护理后人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8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护理前WHOQOL-BREF评分比较(P> 0.05)可比。两组患者护理后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人性组患者的WHOQOL-BREF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工作中,运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的焦虑心态,降低感染率,较好的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进而直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消化内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164例,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8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明显减轻消化内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较常规护理更好,是一种有价值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预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眼科收治的10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干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玲  丁婧  程春 《安徽医药》2019,23(5):986-990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口腔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12月的809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病人为对照组,分析术后口腔感染发生率、病原菌种类以及影响因素,由此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然后收集该院2016年1—12月的939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病人为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人口腔感染率、口腔评分和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口腔感染率为7.54%(61/809),其中口腔恶性肿瘤切除的口腔感染率最高,约为15.52%(9/58)。在61例口腔感染的病人中,真菌感染5例(8.20%),革兰阳性细菌感染36例(59.02%),革兰阴性细菌感染20例(32.78%),混合性感染27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糖尿病、住院时间和手术性质是影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口腔感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口腔感染率为2.45%(23/916),口腔评分为(10.36±2.44)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20,P=0.000;t=2.134,P<0.01);观察组的满意度为89.14%,与对照组(87.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4,P=0.296)。结论 口腔恶性肿瘤切除的口腔感染率最高;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糖尿病、住院时间和手术性质等均是影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口腔感染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口腔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预防性护理,可显著降低手术病人的口腔感染率,提高病人的口腔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