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常规抗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螺内酯对伴左心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改变,了解螺内酯对EH患者心肌胶原纤维代谢的影响。方法71例伴左心室肥厚的EH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35例,接受钙离子阻滞剂、13受体阻滞剂、ACEI和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药物治疗。螺内酯组3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螺内酯。2组的治疗时间均为24周。测量治疗前及治疗24周时血清PICP、PⅢNP和LVMI。3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治疗组和螺内酯组治疗前的PICP、PⅢNP和LVMI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常规治疗组和螺内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ICP、PⅢNP和LVMI均明显下降(P〈0.05和0.01),但螺内酯组下降更为明显,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观察期间,常规治疗组和螺内酯组患者血钠、血氯、血肌酐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常规抗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螺内酯能进一步降低伴左心室肥厚的EH患者血清PICP和PⅢNP水平以及LVMI,副作用轻,是安全、有效、更理想的高血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异体脐带血干细胞(UCBSC)移植对严重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塑的作用.方法 将40例冠状动脉造影为三支血管弥漫病变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UCBSC组,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UCBSC组在此基础上经冠状动脉前降支移植UCBSCs.移植前、移植后48 h、4周、12周分别检测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CⅢN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用心脏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 UCBSC组患者均未发现过敏反应及移植相关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及移植前相比,UCBSC组在移植后48 h血清VEGF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浆PICP、PCⅢNP水平降低(P<0.01),且VEGF变化与PICP、PCⅢNP呈负相关(P<0.01).移植后12周,UCB-SC组LVESd小于对照组(P<0.05),但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严重冠心病患者经冠脉移植异体UCB-SCs安全有效,通过上调VEGF表达可抑制心脏纤维化,从而改善左室重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秋水仙碱改善不稳定心绞痛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胸痛的再发。方法:110例伴高尿酸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0.5 mg/d,使用10 d后观察尿酸、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改变及两组心绞痛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尿酸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秋水仙碱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心绞痛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胸痛再发,可能与秋水仙碱降低血清尿酸、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监测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浓度的意义.方法 采用SD大鼠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模型,分别在第3、6、10、14、21天取脑脊液检测PICP、PⅢNP;第21天的脑组织予以冰冻切片后,行Masson染色观察柔脑膜的胶原纤维.结果 实验组脑脊液中的PICP、PⅢ N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第21天,柔脑膜胶原纤维较对照组增多(P<0.01).结论 检测脑脊液中P1CP、PⅢNP的浓度可反映柔脑膜的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CSF)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浓度的动态变化,研究其反映蛛网膜下腔纤维化的意义。方法:采取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在第三天、第六天、第十天、第十四天、第二十一天取脑脊液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PICP、PⅢNP浓度。结果:(1)实验组脑脊液的TGF-β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并呈双时相;(2)实验组脑脊液的PICP、PⅢN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鼠SAH发生后,脑脊液中的PICP、PⅢNP浓度升高提示蛛网膜下腔出现纤维化,早期检测可预测蛛网膜下腔的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加减三甲散及其拆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NP)、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的影响,部分阐明本方及拆方治疗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用四氯化碳诱导造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各组对大鼠血清PⅢNP、HA含量的影响.结果:加减三甲散组能显著降低PⅢNP与H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去滋阴药组能降低HA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三甲散及其拆方能够促进胶原降解,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螺内酯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含量(PⅢ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8例未经溶栓或者溶栓未成功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螺内酯治疗组(36例),持续观察12周。比较24h内、1周后、4周后、12周后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含量(PⅢ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结果①较常规治疗组而言,早期螺内酯治疗能降低4周及此后的PⅢNP水平(P<0.05);②较常规治疗组而言,早期螺内酯治疗能降低1周及此后的hs-CRP水平(P<0.05)。结论早期螺内酯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进程,还可能可以通过减轻急性炎性反应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药物治疗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l)后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对41例AMⅠ患者分别予强化内科药物保守治疗(药物组,n=22例)和在此基础上予择期PCI治疗(PCI组,n=19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AMI发病1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和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以47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药物组和PCI组各时点亚组PICP及PCⅢ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治疗组的6月亚组PICP较1周及3月亚组均显著升高(P<0.05),12月亚组PICP均较6月亚组显著降低(P<0.05);3月亚组PCⅢ均较1周亚组显著升高(P<0.05),12月亚组PCⅢ均较3月及6月亚组显著降低(P<0.05)。PCI组3月、6月亚组PICP以及3月亚组PCⅢ与药物组同时点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AMI后6个月内择期PCI在抑制胶原重塑方面明显优于药物治疗,而至12个月时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汪晓云  廖昆灵  陈雪英  邓晓凤  何艳 《贵州医药》2002,26(12):1063-106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病(EH)患者47例(LVH26例、NLVH21例),同步检测其血中IGF-1、TGF-β1、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与正常对照组26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H组血中IGF-1、TGF-β1、PICP、PⅢN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以LVH组为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相关分析表明:IGF-1、TGF-β1分别与PICP、PⅢNP呈正相关,IGF-1与TGF-β1呈正相关,血中各指标与LVMI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IGF-1与TGF-β1在高血压LVH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信号通路起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40)和Res组(n=40),后两组经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d 2起Res组大鼠予100 mg.kg-1Res灌胃,其余两组相同条件下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和Res组分别于d 7、d 14、d 28、d 56随机处死10只大鼠,而对照组于d 56全部处死作为总体对照,取出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肺组织中TGF-β1、ADAMTS-1、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mRNA及蛋白表达,分离血清,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ⅢNP)浓度。结果 Res组大鼠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ADAMTS-1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而TGF-β1、ColⅠ、ColⅢ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血清PICP、PⅢNP浓度增加(P<0.05或0.01);相比于模型组同期,Res组各时间点ADAMTS-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TGF-β1、ColⅠ、ColⅢ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血清PICP、PⅢNP浓度则降低(P<0.05或0.01)。结论 Res通过TGF-β1/ADAMTS-1信号通路降解肺组织ColⅠ、ColⅢ发挥抗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研究苯那普利和坎地沙坦(均抗高血压药)单用或联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 12周龄SHR给予苯那普利10 mg·kg-1·d-1或坎地沙坦4 mg·kg-1·d-1及半剂量联合治疗,12周后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水平(PⅢNP)和心肌胶原浓度;用饱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胶原超微结构;提取Ⅰ型胶原并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苯那普利和坎地沙坦治疗后,血清PICP、PIIINP和心肌组织胶原浓度均明显降低,心肌间质及血管周围胶原均明显减少,SDS-PAGE显示Ⅰ型胶原水平均下调;两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苯那普利和坎地沙坦联用对改善高血压心肌胶原纤维总量与性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仁忠 《河北医药》2010,32(17):2333-2334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轻度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轻度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为Ⅰ~Ⅱ级)72例为观察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替米沙坦组,每组36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并应用心脏彩声超声测定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PⅢNP和血浆BNP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组血PⅢNP和BNP均明显下降(P〈0.01);且较常规治疗组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可以起到抗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缺血性心肌病(ICM)发展过程血清Ⅰ型前胶原(procollgen Ⅰ,PCI),Ⅲ型胶原(PCⅢ)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及药物干预效果;探讨喹那普利能否抑制ICM胶原的合成,以阻抑ICM的心肌纤维化.方法:采用放免方法测定12例正常对照及46例ICM患者应用喹那普利治疗6周前后心肌纤维化指标:血清Ⅰ型胶原的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和Ⅲ型胶原的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含量,超声心动图检测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左室重量(LVMW)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①ICM患者血清PINP、PⅢNP含量显著增高,并随心功能等级增加而有升高趋势(P<0.01).②喹那普利治疗后PINP、PⅢNP含量显著下降,Ⅰ/Ⅲ较前降低(P<0.01).③治疗后LVEF、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VE)和心房收缩期流速(VA)比值VE/VA升高,LVMI降低,PⅠNP、PⅢNP与LVMI呈正相关(r=0.561,P<0.01;r=0.316,P<0.05),与VE/VA呈负相关,与LVEF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CM患者血清PⅠNP、PⅡNP含量升高,并随心功能等级增加而有升高趋势.喹那普利可以抑制PCⅠ、PCⅢ合成,从而减轻左室重量,改善心室舒张功能,阻抑ICM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浓度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浓度。结果各种病因肝硬化患者及其Child各级患者PⅢN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肝硬化Child A、B、C患者PⅢNP水平差异也存在着显著性。结论血清PⅢN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综合肝功能状态,对评价肝硬化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晓丽  吴强  彭林林  黄山 《贵州医药》2008,32(11):970-972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1)后患者心脏胶原重塑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因子(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首次发病的MI住院患者(MI组)发病后1周、3个月、6个月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和Ⅲ型前胶原(PCⅢ)、MMP-1、TIMP-1的水平,并计算PICP/PCⅢ比值。以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组PICP水平在MI后3个月、6个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CⅢ水平在MI后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5),MI后各时间点的PICP/PCⅢ比值和血清MMP-1、TIMP-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MI后心脏胶原合成代谢旺盛,MMP-1/TIMP-1参与MI后心脏胶原重塑的病理生理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和复方降压片对高血压患者胶原代谢的影响,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更佳治疗方案。方法将攀煤集团公司总医院2010年1月至4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福辛普利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复方降压片治疗,选择同期来攀煤集团公司总医院健康体检的25例作为健康组,以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Ⅲ型前胶原前肽(PⅢNP)为指标比较分析3组的胶原代谢情况。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MMP-1显著低于健康组、PⅢNP显著高于健康组;治疗后,对照组的MMP-1、PⅢ NP无明显变化,而观察组MMP-1明显升高,PⅢNP明显降低,接近健康者的水平。结论复方降压片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胶原代谢情况,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7.
心肌梗死后心脏胶原重塑与心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后患者心脏胶原重塑及其与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MI患者发病后1周、3个月、6个月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和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并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MI患者的左房舒张末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LVFS),计算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峰)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A峰)的比值。血清学指标和超声指标分别以48例和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后3个月、6个月患者的血清PICP浓度与各时点的PCⅢ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PICP/PCⅢ比值显著降低(P<0.05);患者MI后各时点LAD、LVEDD、LVESD、LVEDV及LVESV均明显增大(P<0.05),而LVEF、LVFS及E/A比值明显降低(P<0.05)。MI6个月组的血清PICP和PCⅢ浓度明显高于1周和3个月组(P<0.05),且PCⅢ与LV-EDV在MI后6个月时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MI后心脏胶原合成代谢亢进,胶原重塑参与心室重塑,是MI后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减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心肌炎患者心脏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83例临床心肌炎患者与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心肌炎患者予黄芪注射液治疗2周,在治疗前、后以ELISA法分别检查其血清中I型胶原羧基末端肘(ICT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浓度。健康志愿者不予用药作为空白对照。结果心肌炎患者血清胶原前肽水平较健康志愿者明显增高。经连续2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心肌炎患者ICTP和PIIINP血清浓度均下降,其中ICTP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心肌炎疗效可靠,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干预胶原代谢,抑制胶原过度增生而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7,(8):1611-1613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与还原性谷胱甘肽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伴肝硬化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硬化患者84例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联用组,每组42例;常规组患者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螺内酯、水飞蓟宾治疗,联用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测得值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患者HA、LN、PCⅢ和Ⅳ-C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恩替卡韦与还原性谷胱甘肽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伴肝硬化的疗效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HOMA-IR指数变化,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4例,分为合并高尿酸血症(A)组、不合并高尿酸血症(B)组。健康对照3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脂联素、血尿酸、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等,计算HOMA-IR指数。所有计量资料数值以均数±标准差(d)表示,均数之间的差异选用方差分析。结果 A组、B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OMA-IR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B组(P<0.01),HOMA-IR指数高于B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