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春困     
撞钟 《家庭医生》2012,(8):69-69
一年春来到,虽是万物复苏之时,却也是“春困”来袭之季。“春困”不是宿,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所谓春困现象,主要由于冬春两季的气候变化大,人的身体尚不适应而出现的一种综合反应。 虽然春困不是病态,但不利于人的身体及精神状态健康协调,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应采取适当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2.
<正>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在这生机勃勃的季节,却有很多人时常感觉疲乏、困倦、无精打采,甚至迷迷糊糊,整天头脑不清醒。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春困"。为什么会出现"春困"现象?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好的应对方法?专家解释:"春困"是春季人体生理功能随自然节令变化和气温高低的转换,而发生相应调节的一种短暂的生理现象。这一生理现象虽然不是病态,但会影响人的情绪和生活。从起居、运动、饮食、情志等方面进行养生、保健,可使"春困"状况得到较快改善。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进入春季后,很多人都会感觉浑身懒洋洋的,这主要是因为人体的生理机能尚不能适应季节变化而引起的生理性反应。对付春困,除了采用饮食、运动和保持情绪开朗等措施外,喝花茶也可以提神解春困。  相似文献   

4.
<正>盛夏时节,炎炎夏日给忙碌的现代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不适的困扰,情绪的困扰也日益明显。中医有"天人相应"的养生学说,即人体的精神心理、心态情绪会随着自然和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微妙的变化,气候变化会引起生理和精神情绪的变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加上湿度较大,温湿夹杂,使人人们寝食难安,易动"肝火",难免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  相似文献   

5.
春眠不觉晓,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名句。春暖花开,万物萌芽茁壮生长。由于人的机体不能很快地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出现了一种生理现象,即人们常说的春困。春困并不是人缺少睡眠或是因某种疾病而引起,故此通过下面六法可消除春困。  相似文献   

6.
清明时节讲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人的许多病与饮食、起居息息相关。春季到来不乏春困恼人,另外,晚睡晚起也会双杀阳气,如何把握好符合自然规律的起居生活,对身体和精神都有益。  相似文献   

7.
5招赶走春困     
武星户 《健康》2014,(4):29-29
<正>春天,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是一年当中非常美好的季节。但是,许多人在春天容易犯困,感到疲劳、昏昏欲睡,早晨不易睡醒,即使醒后也感到没有睡足,正像俗话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按中医的理论,春天气温逐渐升高,人体阳气升发,气血趋向于表,组织器官负荷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静、催眠作用,因此容易出现身体困乏。春困虽不属于病态,但疲惫的精神状态给工作、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不少人越困越多睡,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睡觉并不能解决春困的问题。而适当调整一下生活习惯,对预防和减轻春困会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提出了春季养生的原则。意思是,春天3个月,是"发陈"的季节,种子发新芽,天地万物欣欣向荣,要早睡早起,放松身体,在庭院内多散散步,要宽容、奉献,少计较、抢夺、惩罚,这是符合春天养生的法则。春三月,共有六个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  相似文献   

9.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其实这是人体随季节气候变化自然的一种反应。天人合一,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勃勃生机势不可挡,而人体肝气应五行之"木"旺于阳春,精力充盛,春季养生如能借助春木旺盛的生发之力以舒展肝气,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种能量,起到鼓舞调理全身正气的作用,绝非一般药物的助力可比,所以春令养生的重点是养"肝"。  相似文献   

10.
《长寿》1995,(10)
人的精神、情绪在养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情绪指挥着生命。愉快、积极的情绪,能给人以适当的刺激,有益于健康长寿;而苦闷、消极的情绪则会给人以不良刺激,容易诱发多种疾病,甚至导致对生活丧失信心,对养生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1.
《健康》2008,(7)
生活在"尘世"的地球人,无一例外地受到天气的影响。人的健康和情绪都可能因为老天"变脸"而发生变化,祖国传统医学亦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致病学说。因此,我们掌握了老天的"脾气",就可以采取措施来适应天气的变化,不让外界的大气候左右我们身体的"小气候"。天气是指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大气物理现象和物理  相似文献   

12.
秋冻有讲究     
<正>"秋冻"是我国从古至今代代相传的一种养生方法。传统医学认为,即使秋凉了,也先别忙着添加衣服。"冻一冻"顺应了自然收敛的养生需要,可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地过渡到秋凉,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抗寒能力,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对各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因此,在日夜温差变化不是很大的初秋,别忙着加衣,特别是青壮年,要有意识地让身  相似文献   

13.
养生与养心     
一、养生与养身之别 养生之"养",是指"长养、涵养、保养、养育"之意;"生"是指"生机、生命、人生、生活"之意.养生即是指"长养生命,养育生机,涵养人生".而当今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养生",实际是"养身".只求衣食住行上的满足,仅知身体的安逸舒适,而忽略了心理上的自在解脱,那么任他如何努力追求,都难以获得美满和谐的幸福人生,即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相似文献   

14.
《现代养生》2012,(21):24
《养生的智慧》35元。樊正伦/著人不应该只相信医生,首先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当身体指标没有完全改变的时候,西医就告诉你没病,等真正把疾病的"帽子"给你带上,想要摘下去就难了。所以,随时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并适当地加以调整,这就是中医讲的"上工治未病"。这不是一本治病的书,而是教你如何不生病(特赠光盘)!《易经养生法》35元。中国首席中医养生专家杨力/主讲  相似文献   

15.
春暖花开,百鸟争鸣,处处一派生机。可一些人在春天常常会感到困乏无力,瞌睡频频;早晨不易醒来,醒后又昏昏欲睡,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春困"。"春困"并不是一种病态,而是由于春季气侯变化无常,机体不能很快适应外环境的缘故。消除春困,除了早睡早起,积极  相似文献   

16.
正绵绵细雨中,柳枝嫩绿、桃花绽放。清明到了,天气已逐渐转暖,这个时候也是一年中养生的重要时期。《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清明养生之饮食起居清明时节大地回暖、清气上升.天地自然都展现出勃勃生机,此时养生要与自然同气相求,讲求人之阳气生发。"夜卧早  相似文献   

17.
心怡 《家庭医学》2013,(4):14-15
名词点击:感觉统合"感觉"是指人体的七大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平衡觉和本体觉;而"统合"是指大脑对通过七大感觉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让人准确地知道外部事物与环境状况,做出准确判断和适应性反应。适应性反应包括情绪控制、身体协调、动作计划、组织能力、专注力、自我认知以及自信心等。  相似文献   

18.
<正>在很多人的理念中,要健康就要养生,所谓养生往往是借助滋补品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殊不知,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心补。而惜命的最好方式,不仅是养生,更要控制情绪。我曾遇到过几位患癌症的朋友,他们多少都有坎坷的心路历程,不是夫妻关系紧张就是工作环境闹心,内心里承受着煎熬、抑郁、伤痛,而这些负面情绪都会沉淀在身体里。即使大脑暂时忘记了,可  相似文献   

19.
春眠不觉晓     
打不起精神,就像游魂似的,即人们常说的春困……机体不能很快地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出现了一种生理现象:头晕脑涨,手脚无力,做什么都春眠不觉晓,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名句。春暖花开,万物萌芽,茁壮生长。由于人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养生》2012,(17):12
《养生的智慧》35元。樊正伦/著人不应该只相信医生,首先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当身体指标没有完全改变的时候,西医就告诉你没病,等真正把疾病的"帽子"给你带上,想要摘下去就难了。所以,随时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并适当地加以调整,这就是中医讲的"上工治未病"。这不是一本治病的书,而是教你如何不生病(特赠光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