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佳 《全科护理》2021,19(5):633-635
目的:分析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人抢救室滞留时间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医院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人81例为研究对象,依照住院时间分为常规组40例与研究组41例,均行急诊抢救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抢救及时性(抢救室滞留时间、检查等待时间、检验等待时间)、抢救成功率、手术室或监护室入住及时率以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病人检验等待时间、检查等待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病人抢救成功率为97.56%,高于常规组的80.00%(P<0.05);研究组病人手术室或监护室入住及时率为95.12%,高于常规组的77.50%(P<0.05);研究组病人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56%,高于常规组的80.00%(P<0.05)。结论: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应用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人急诊抢救中,能改善抢救及时性,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手术室或监护室入住及时率,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对急诊脑梗死病人抢救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室进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或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取栓治疗的6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室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或急诊DSA取栓治疗的14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实施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效果、护理质量、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预检分诊至开始rt-PA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预检分诊至DSA室静脉取栓时间、病人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区管理、消毒隔离、病历书写、急救药品器材、护理操作、规避纠纷、分级护理、应急能力、病人风险评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家属对急诊预检抢救室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用于急诊脑梗死病人,可提高抢救效果和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在急诊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诊科收治的800例严重创伤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对照组病人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休克指数和MEWS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预检准确率、医生满意率、病人/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急诊时间、分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病人联合应用休克指数和MEWS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病人病情,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链式流程进行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急救情况、护理质量、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护理风险、护理纠纷、病人满意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预警时间、确诊时间、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可提高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护理质量及救治成功率,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其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急诊科室接治的88例危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组间对比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等。结果研究组抢救时间、心脏复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收治的危重症患者行整体急诊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该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急诊外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偶遇抽样法,以2016年4月—2017年8月临汾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就诊的200例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和多学科团队护理组,统计分析两组病人院内转运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平均转运时间、满意度及转运成功率。[结果]多学科团队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急诊外科危重病人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4%和9%,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学科团队护理组平均转运时间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多学科团队护理组病人/家属、护士及医师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多学科团队护理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急诊外科危重病人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转运时间,提高医患满意度及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来急诊科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病人采用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病人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分诊评估时间、进入急诊室至构建静脉通路时间、至做心电图时间、至实施介入时间及总急救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和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病人家属急诊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接诊各时间窗,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家属急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应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将本科2013年1月~12月间救治的危重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92例实施全程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以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达97.8%,明显高于对照组78%,且研究组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程护理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提升抢救成功率,还可综合提高护患的满意度,进而提升急诊科的整体护理水平和医院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风险防御机制在危重急诊抢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急诊科接诊的危重病人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75例危重抢救期间进行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护理,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期间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发生率为5.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可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法在老年急诊危重症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7月—9月1 966例老年急诊危重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2015年10月—12月1 843例老年急诊危重症病人为观察组,采用校正MEWS表对病情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采用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护理措施完成时间(12.25 min±1.23 min)短于对照组(25.62min±2.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1);观察组病人和家属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24.52,P0.01)。[结论]对老年急诊危重症病人依据校正MEWS法采用层级责任制护理提高了老年病人的急救护理质量和效率,保证了老年急诊危重症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的作用,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方法]2011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685例急性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2012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708例急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组,采用由三级护士构成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为中心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措施完成时间、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致残率和死亡率,病人、家属及医生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结果]采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后护理措施完成时间、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致残率、死亡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家属及医生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能缩短急性脑卒中病人急诊科救治的时间,提高救治的时效性和成功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李小峰  陈敏 《护理研究》2015,(7):861-863
[目的]探讨标准化的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62例。观察组82例,按改进后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的抢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比较两组病人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医疗争议发生率、病人或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病人和(或)家属对抢救护理操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医疗争议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标准化的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提高了医疗质量,为抢救病人的生命争取了时间,也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了医疗争议发生率,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8例,依据病人护理模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研究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常规护理指导后,研究组病人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介入时间和总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不仅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而且可以改善病人预后,提高住院期间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收治的132例严重创伤病人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救护方案;将2015年收治的138例严重创伤病人设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早期救治,比较两组病人初步抢救所需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初步抢救所需时间(44.28 min±6.34 min)、住院时间(19.88 d±5.32 d)、并发症发生率(29.71%)低于对照组抢救所需时间(56.87 min±6.98 min)、住院时间(30.82 d±6.62 d)、并发症发生率(51.52%),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1.30%)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家属对接诊、信息沟通和抢救环境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有效缩短严重创伤病人的早期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对严重创伤病人的抢救能力以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创伤性休克病人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急诊收治的38例创伤性休克病人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收治的38例创伤性休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病人的分诊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急诊分诊时间和有效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相关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6.3%(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病人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198-1199
以2014年1月~8月收治的新生儿110例为研究组,行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干预,同时选取2013年4月~12月在接受救治的新生患儿110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抢救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同时对两组家属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组成功复苏107例,抢救成功率为97.3%,抢救时间204±72s;对照组复苏98例,抢救成功率89.1%,抢救时间414±156s,两组两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5%,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窒息新生儿行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干预,对提升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有积极的意义,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小峰 《护理研究》2013,(11):3644-3646
[目的]探讨标准化危重病人抢救护理流程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现代流程再造管理理念自制了一套标准化危重病人抢救护理流程,并应用于我院急诊科、ICU、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20多个临床科室,比较实施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前(2008年3月-2010年2月283例临床危重病例抢救资料)、后(2010年3月-2012年3月285例临床危重病例抢救资料)危重病人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医疗争议、病人或家属满意率.[结果]应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后,危重病人抢救时间明显缩短(P<0.01),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P<0.001),医疗争议数明显下降(P<0.001),病人或家属对抢救护理操作的满意度提高(P<0.001).[结论]应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后加强了医护配合,提高了医疗质量,为抢救病人生命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急诊高热惊厥患儿引入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其急救效果、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4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84例高热惊厥患儿,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对象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开展传统的护理照护,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开展干预。记录两组患儿的抢救转归结局;记录两组患儿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和体温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病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抢救前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抢救后的体温低于对照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高热惊厥患儿引入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能提高其急救效果,且能降低并发症及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以多发伤为例的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标准作业流程的制定方法以及对抢救护士培训的培训效果。[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分析效度,制定多发伤急救护理标准作业流程,并对N2级护士进行培训;回顾分析实施标准作业流程进行多发伤救治前后病人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病人及医师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将2013年6月—2013年12月实施前救治的70例病人列入对照组,2014年1月—2014年9月(实施后)救治的70例病人列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对观察组急救护理配合的满意度及病人、家属对观察组急救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并实施多发伤急救护理标准作业流程符合急救护理的特点,使急救现场井然有序、密切配合,有效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护士的综合抢救能力,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改良早期预警分级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急诊科留观室的600例急诊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入院后采用改良早期预警分级评分系统进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根据其评估结果实施相应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总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比较两组病人或家属的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组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总抢救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病死率、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其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或家属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分级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可有效指导急诊护理,提高护理效果,有利于提高急诊科分诊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