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初孕妇人工流产的原因及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1189例人工流产者中初孕妇639例,对受术者不同年龄、职业、人工流产的原因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初孕人工流产为639例,占全部人工流产总数的53.7%;20。24岁间初孕人工流产者占初孕人工流产总数的78.1%;工人为292例(45.7%),待业和个体户186例(29.1%),干部100例(15.7%),教师20例(3.1%),其他29例(4.5%),农民12例(1.9%)。人工流产原因为未婚不愿生育,无生育指标,工作、学习需要等。结论:加强未婚及初婚年轻人的性教育,提供必要的性、避孕和生理健康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95年6月~1998年6月经计算机体层摄影(CT)确诊慢性硬膜下血肿共32例,均行床边引流,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26例,女6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56.2岁。其中50岁以上21例(65.6%),病程1~5个月。1.2 受伤原因 摔伤21例(65.6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发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热原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9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发热者88例,其中低热(37.3—38℃)27例,中等度发热(38.1—39%)42例,高热(39.1—41℃)16例,超高热(41℃以上)3例。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热原因复杂多样,应积极针对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近年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几年来共收治310例GCS3~8分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29例(9.4%),因急性脑肿胀引起10例(34.5%),因迟发性血肿引起18例(62.1%),其他原因1例(3.4%);其中急性脑肿胀者死亡10例(34.5%),迟发性血肿者死亡6例(20.7%),总死亡16例(55.2%),植物生存2例(6.9%),重残3例(10.3%),轻残5例(17.2%),恢复正常生活者3例(10.3%)。结论急性脑肿胀与迟发性血肿引起的脑膨出预后不同,前者死亡率几乎达100%,而远隔部位迟发性血肿只要处理及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临床特点,探讨其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从2003年10月到2005年5月的肝移植病例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为395例病人做了406次肝移植。7例颅内出血,发病率1.8%(7/395)。发生时间2周内5例,1例治愈;29天和40天各1例,均治愈,死亡率57.1%(4/7)。6例病人存在凝血功能障碍,3例高血压,3例术中出血大于15000mL。结论 颅内出血是肝移植术后近期的常见死亡原因之一。颅内出血原因是多因素的,应采用减少术中出血、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控制血压、抗菌素治疗和开颅手术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1一般资料 本组外伤性脑脊液鼻漏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8—54岁。致伤原因有车祸伤、坠落伤和打击伤。  相似文献   

7.
颅脑创伤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甚为密切。1990年至1996年我院收治急性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42例。全部病例都符合CCMD—2—R中关于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35例,女性7例,男女比例5:1,年龄12-72岁,平均38.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8例,跌落伤8例,打架2例,枪弹伤1例,砸击伤2例。职业:工人20例,农民10例,干部6例,学生2例,其它4例。1.2临床表现意识障碍38例(90.1%),其中昏迷27例(7%),其它类型的意识障碍为嗜睡、昏睡各2例,意识模糊谵妄7例。记忆障碍34例(80.1%),其中…  相似文献   

8.
脑疝为颅内血肿常见并发症,单纯给予脱水利尿剂常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及早行锥颅引流术,抽吸引流出部分血液,降低颅内压并配合脱水治疗,效果令人满意,不仅降低了死亡率,且为下一步行开颅手术赢得了宝贵时间,尤其适用于特急性颅内血肿的紧急抢救。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年2月~1999年3月共收治22例病人,男17例,女5例。年龄17~72岁。1.2 发病原因 外伤17例,高血压脑出血4例,脑动静脉畸形出血1例。1.3 血肿类型 硬膜外血肿7例,硬膜下血肿5例,脑内血肿10例。1.4 临床表现 ①意识状态: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作病因诊断及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对246例SAH患者行DSA检查以明确其出血原因。对138例确诊动脉瘤患者用GDC或EDC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246例SAH患者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55例(63.0%),其中动脉瘤合并脑动静脉畸形(AVM)3例,动脉瘤合并烟雾病1例,AVM 15例(6.1%),烟雾病10例(4.1%),高血压动脉硬化39例(15,9%),原因不明27例(11.0%)。138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中1例术中出血死亡,1例术后1h再出血死亡;动脉瘤栓塞术后经DSA随访90例,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6.5年,发现13例再通(其中2例因再出血行DSA复查发现再通),再通率为14.4%,13例再通患者经再栓塞后未发生再出血。结论自发性SAH的主要原因是脑动脉瘤,DSA是明确SAH病因的可靠方法,GDC或E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但有一定复发率,故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10.
调查我院36年间精神科住院死亡病历共164例,死亡率1.04%。死亡原因:躯体疾病占65.9%、自杀占14.0%、精神药物性特殊并发症9.2%、猝死占6.1%,意外死亡占4.9%。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颅脑损伤后脑梗死发病率高的原因。方法对35例创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伤后1年按COS评分。糖尿病组14例,其中恢复良好4例(28.6%),轻残2例,重残l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6例(42.9%);非糖尿病组21例,其中恢复良好12例(37.1%),轻残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14.3%)。结论糖尿病的患者颅脑损伤后应尽量早做头颅CT确诊,及时监测血糖,早期治疗积极处理并发症及对症综合治疗可降低死残率。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有其特殊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糖尿病增加脑梗死的发病,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且预后不佳,死亡率可达12%~26%。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自1994年8月~1998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脑梗死56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46~73岁,平均58.6岁;糖尿病史4~30年,平均13.5年。安静状态下发病40例,活动用力情况下发病16例。其中18例为第2次脑梗死发作。1.2临床表现偏瘫30例,意识障碍5例,四肢无力10例,面…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al hemorrhage,tSAH)可单独存在或与颅内其它类型损伤并存,我院1990年4月至2000年4月收治tSAH病人18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86例中,男125例,女61例,年龄4个月∽78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05例,跌伤25例,坠落伤18例,砸伤38例。1.2临床表现头痛,头昏106例,呕吐72例,瞳孔大小不对称56例,对光反应消失34例,颈项抵抗106例。  相似文献   

14.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对28例胆红素脑病患儿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旨在探讨对该病诊断中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对象为1999-05~2005-03我院新生儿科确诊的28例,男21例,女7例;日龄2~22d,胎龄37~42周,体重2500~4000g。均除外颅内出血、颅内感染、严重败血症、严重窒息、低血糖及代谢性疾病,无先天畸形、耳部疾患及耳毒性药物应用史。血清间接胆红素270.14~765.26μmol/L。28例中Rh溶血症4例,ABO溶血症14例,红细胞膜异常1例,胆汁粘稠综合征1例,胆道闭锁1例,其它原因7例。  相似文献   

15.
脑室铸型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对象与方法我科自2003年~2005年6月收治68例脑室铸型出血的病人.入院后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5~76岁;B组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14~73岁;高血压性脑出血A组26例.B组22例:脑血管畸形各2例;原发性脑室内出血A组4例,B组3例;烟雾病A组1例,B组2例;原因不明A组4例,B组2例。按Graeb评分A组8~10分18例.1l~12分19例;B组:8~10分13例.11~12分18例。  相似文献   

16.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征CBS)是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对称性肢体麻痹,可并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严重者出现呼吸肌及烦神经麻痹。呼吸肌麻痹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1995年1月~1998年12月我们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GBS1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5年~1998年12月我院共收治GBS33例,随机分为两组,IVIG治疗组16例,平均年龄5.3岁,治疗前平均病程3.6d,对照组17例平均年龄5.1岁,治疗前平均病程3.8d。12临床表现无明显诱因13例,有上呼吸…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基底动脉到偏头痛是偏头痛的一种特殊发作类型,作者自1995~1997年共收治10例,现将其临床表现,发作诱因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4例,女6例,年龄15~40岁,病史3个月~5年,家族史3例。发作时诱因情绪紧张、心情不畅5例,劳累及睡眠不足4例,看书及看电视疲劳者6例,发作与月经有关者2例,原因不明1例。1.2临床表现前驱症状:眩晕8例,视觉障碍6例,恶心6冽,呕吐3例,双下肢无力5例,共济失调3例,发作持续时间0.5~16h,发作间歇期7d~8个月…  相似文献   

18.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效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效的原因。方法 对12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病人行再次手术,发现责任血管遗漏,隔离棉片滑脱、移位,棉片过大或过小以及蛛网膜黏连是导致微血管减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果 第2次微血管减压术后9例病人症状立始消失,2例分别于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消失,1例症状减轻,口服卡马西平可以控制。随访时间3个月~4.5年,平均2.7年,症状均无复发。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和正确减压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肩胛肋综合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综合征。有时应与其他颈臂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及纤维织炎等全身性疾病相鉴别。由于近年来报道甚少,许多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所以常常误诊而采取不合理治疗,以致病痛不能很快缓解,影响人民的身心健康。我们自1993年10月~2000年8月收治280例患者,就其原因、诊断以及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和年龄 男 116例,女 164例,男女之比为1:l:4,年龄最小27岁,最大68岁,平均39.1岁,其中40岁以下者201例(占71.8%)。41~59岁者63例(占2…  相似文献   

20.
现将我科几年来应用头颅CT诊断的100例幕上缺血性脑梗死的CT表现与临床进行初步对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探讨CT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0例中男73例,女27例,男:女为2.7:1,年龄40岁以下2例,41~49岁6例,50~59岁16例,60~69岁50例,70~79岁21例,80岁以上5例,血压超过20/12kPa者54例。原发病:高血压病56例,糖尿病12例,单纯动脉硬化20例,高血压症2例,原因不明10例。1.2CT检查结果 单发性脑梗死为66例,其中单发脑叶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