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WIG)联合阿司匹林(ASP)治疗川崎病(KD)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患儿分成治疗组20例联合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15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治疗组在退热、黏膜充血、手足肿胀、颈淋巴结肿大消散及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等方面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肯定,应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丙种球蛋白治疗,阿司匹林用量根据患儿退热情况决定,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阿司匹林用量、平均黏膜充血消退时间以及颈淋巴肿大消散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总结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阿司匹林用量、平均黏膜充血消退时间以及颈淋巴肿大消散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是治疗川崎病的经典药物,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用于川崎病的治疗具有更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川崎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治疗组36 例给予阿司匹林和IVIG 联合治疗,对照组34 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 疾病早期(病程7d内)应用丙种球蛋白,患儿在退热、球结膜充血、手足肿胀、颈淋巴结肿大消散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结论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临床分析丙种球蛋白在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实施治疗的68例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分两组,分别实施阿司匹林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粘膜充血、手足肿硬以及淋巴结肿大症状的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不无安全性川崎病患儿临床治疗中实施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川崎病患者5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400mg/(kg·d)]和观察组(大剂量,2g/kg)两组,每组2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沉(ESR)、PLT、CRP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ESR、PLT、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手足肿胀及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无一例发生冠状动脉受损。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5例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和3例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的川崎病病例及实验室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敏感型治疗前WBC、CRP、ESR、LDH较非敏感型明显降低(P〈0.05),Hb、ALB PLT明显升高(P〈0.05)。非敏感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WBC、CRP下降不明显,PLT、ESR、LDH明显下降(P〈0.05),Hb、ALB明显升高(P〈0.05);敏感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WBC、CRP、PLT、ESR、LDH明显下降(P〈0.05).Hb、ALB明显升高(P〈0.05)。结论:WBC、CRP、LDH明显增高,Hb、ALB降低是川崎病患者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不敏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陆燕凤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31-13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9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IVIG1g/kg单次静脉滴注;B组给予IVIG静脉滴注0.4g/(kg·d),连用5天;C组仅给予阿司匹林(ASP)(50—80)mg/(kg·d)口服,比较三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A、B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①冠状动脉病变:A、B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临床症状:A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或P〈0.01)。结论两种剂量的免疫球蛋白对于川崎病的治疗均可有效降低冠状动脉扩张及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但在症状的缓解速度上,单次应用1g/kg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8.
杨丽清  张卫  周维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7):134-134,159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124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组给予丙种球蛋白加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血沉(ESR)、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2.1d,对照组2.9d,治疗组少于对照组,治疗组Plt、ESR、CRP低于对照组。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川崎病能够提高疗效,有利于延缓病情,但对远期疗效,尚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玉杰  李岩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48-148
目的:临床观察白虎汤加减对小儿急性期川崎病(KD)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KD患儿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34例,B组对照组34例。A组在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辅助用白虎汤加减治疗川崎病68例,观察临床表现的消失时间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P均〈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白虎汤加减对小儿KD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运。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聚斓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9):1490-149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100mg,1次/d),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6ml,皮下注射,1次/12h)联合拜阿司匹林(100mg,1次/d)。治疗10天为一疗程。将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地较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而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5,血液学指标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2例川崎病患儿视作研究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6)予以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n=16)予以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发热、颈淋巴结消散、黏膜充血及手足肿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冠状动脉扩张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对川崎病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既可减低患儿的冠状动脉扩张率,又可促进其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双黄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片0.1~0.2g/次,3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黄连胶囊,1.6g/次,3次/d;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发热、甲状腺区疼痛、肌肉酸痛及多汗等症状消退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常规及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以上4项症状的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对照组,且促甲状腺素(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黄连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  相似文献   

13.
高学军 《中原医刊》2014,(11):117-11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川崎病患儿,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显效22例,占78.6%,有效6例,占21.4%,无无效患儿,总有效率为100%;并对所有患儿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后28例患儿的血小板指数、血沉指数及C-反应蛋白均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疗效确切,可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并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甲基泼尼松龙、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35例RMPP患者均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或口服治疗3个疗程,同时联合应用甲基泼尼松龙针、人血丙种球蛋白针,对照组35例患者仅应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哕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分别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足量、足疗程选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同时对病情严重者早期联合应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临床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沈勇 《中原医刊》2004,31(24):37-38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49例患者分:治疗组27例联合应用阿司匹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对照组22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患儿在退热、球结膜充血、手足肿胀、颈淋巴结肿大消散,血沉恢复正常,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等方面与22例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结论:阿司匹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川崎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陈泽鑫 《当代医学》2014,(22):120-121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26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丙种球蛋白组(n=84,A组)、地塞米松组(n=68,B组)及联合组(n=109,C组)。3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A组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B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C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3组患儿的疗效及主要临床指标情况。结果A组、C组患儿在发热时间、危重症例数、机械通气例数、住院时间及神经系统受累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5);A、B、C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2%、735%、93.6%,A、C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及C组进入3期危重症病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B组,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比例低于B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与单独采用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治疗可倾向于单独采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早产儿HMD,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VT)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8hPaO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叭),PaCO: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尸〈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5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4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92,P〈0.05)。观察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99,P〈0.05)。结论NCPAP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早期联合治疗早产儿HMD的疗效确切,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毗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将ACS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凝集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CS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小板凝集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丁苯酞治疗后循环缺血(PCI)性眩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联合血栓通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疗程为14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眩晕强度、眩晕缓解度、止晕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3天,两组的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评分进一步下降(P〈0.05);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止晕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用于PCI性眩晕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人;治疗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联合丙种球蛋白;疗程均为5~7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在肌力改善时间、排尿反射恢复时间、活动恢复时问等方面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安全、快速、有效,加用丙种球蛋白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