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荣荣 《黑龙江医药》2011,24(4):663-66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及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62例确诊为子宫肌瘤行经腹腔镜子宫肌瘸剔除术患者的治疗及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62例中160例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别除术的患者全部治愈,顺利康复,2例中转开腹,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经腹腔镜子官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损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88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护理途径。方法对自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岳池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要求保留子宫,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平均手术失血量为(87.52±18.35)mL,平均手术时间为(105.6±27.6)min。本组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8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患者因多发性子宫肌瘤,术后6个月随访,经检查子宫肌瘤复发,需二次手术。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根据不同的病例特点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B超介导下腹腔镜切除子宫肌瘤临床价值。方法69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B超介导腹腔镜组38例与腹腔镜组31例,介导组于腹腔镜术后将存留的子宫肌瘤继续在腹腔镜下剔除。结果经超声介导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B超发现7枚残留肌瘤核,1年后有1例残留或复发,对照组1年后5例残留或复发,残留或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超介导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肌瘤核的存留,大大降低术后子宫肌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行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达8.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护理可以切实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基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原位粉碎并核除术的临床价值,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子宫肌瘤重量进行分组,主要分为两组,<150 g的患者为A组,>150 g的患者为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原位粉碎并核除术,观察最终的结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8.3±33.2)min,手术出血量为(61.3±20.5)m L,住院天数为(3.1±0.6)d;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5.3±34.2)min,手术出血量为(70.6±30.5)m L,住院天数为(4.2±2.5)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原位粉碎并核除术,两组患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不仅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也比较低,患者康复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09年-2010年来我院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并从患者的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整理汇总。结果本组报告的9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0min,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术后(2.5±1.0)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0±2.0)d,术后并发症共有5例,其中有3例出现腹壁皮下血肿,有2例出现行走困难,经对症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手术方式,对患者实施正确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并能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的手术疗效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完成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73例。结果所有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最长80min,最短30min,平均(40±20)min,术中出血量最多150ml,最少30Ml,平均(80±18)ml。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手术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子宫肌瘤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10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100例开腹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的差异性。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经验,为临床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施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50例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精心的术前准备,耐心细致的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各种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5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无大出血,术后适量应用抗生素,平均住院时间4 d.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护理应与其同步发展.针对手术的特点加强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进行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患者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以及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58例患者予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针对性护理。结果58例患者临床疗效良好,无1例发生感染、出血、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行,住院时间短,恢复快;通过术前的心理护理及肠道准备和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39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有蒂浆膜下肌瘤9例,阔韧带肌瘤6例,肌壁间肌瘤及无蒂浆膜下肌瘤24例,均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其进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及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指导康复期活动及饮食等综合护理。结果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状况健康,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的周密护理是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出院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均实施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本组86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指导,其中治愈52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70%。结论加强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阴道子宫肌瘤核除和经腹子宫肌瘤核除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成观察1组和观察2组,观察1组患者行经阴道子宫肌瘤核除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行经腹子宫肌瘤核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1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观察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出院时间明显早于观察2组患者,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观察2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核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创伤小,效果好,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与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并发症出现率较对照组也有明显降低。两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而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剔除肌瘤数量高等优点,不过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创口极小,术后粘连情况非常少,适用于浆膜下子宫肌瘤剔除,在临床应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原位旋切剔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共完成90例巨大子宫肌瘤(肌瘤直径>10 cm或子宫大如12孕周以上)腹腔镜手术,其中原位旋切法核除子宫肌瘤44例,随机与同期传统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手术46例对照。结果 9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巨大肌瘤原位旋切手术组与对照组在子宫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排尿情况、总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原位旋切法治疗巨大子宫肌瘤操作简单迅速,易掌握,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切实而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术后症状缓解率、子宫异常率以及子宫肌瘤复发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时间短、微创、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的探讨分析。方法随机将我院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20例分为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即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较,差异亦很大,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出很多,P <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术后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卧床住院时间,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很大的意义,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当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78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有蒂浆膜下肌瘤18例,阔韧带肌瘤12例,肌壁间肌瘤及无蒂浆膜下肌瘤48例,均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其进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及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指导康复期活动及饮食等综合护理。结果: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状况健康,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的周密护理是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出院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加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及工作要点。方法对在我院实施的3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手术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加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配合,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腹腔镜手术护理配合质量,使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顺利进行,术中无1例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施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密切的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及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