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对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检查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颈部血管超声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使用螺旋CT血管造影进行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斑块检出率情况和血管狭窄程度。结果在狭窄程度检出率方面,对照组患者没有检测出狭窄情况的7例,轻度狭窄3例,中度狭窄5例,重度狭窄4例,完全闭塞1例,总检出率为65%;观察组患者没有检测出狭窄情况的1例,轻度狭窄5例,中度狭窄7例,重度狭窄6例,完全闭塞1例,总检出率为95%;观察组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斑块检出率方面,对照组患者有11例,检出率为55%;观察组患者有18例,检出率为90%;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检查的过程中采用螺旋CT血管造影能够明显提高斑块的检出率,减少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CT增强检查的适用性及效果。方法将86例接受CT增强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在因注射故障致检查中断和护理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技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检查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和技师的满意度,值得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将这80例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既作为治疗组,同时也作为相对于其他两种检查方法来说的观察组,那么治疗组和观察组就是相同的80例患者,对该组患者分别采用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三种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测[1],比较两组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B超的检测率;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腹部CT的检测率,对比结果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肝外胆管结石没有超过8mm的的检测结果对比,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B超的检测率,对比结果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腹部CT和B超检出率对比结果发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的诊断方法,检测后的诊断结果高于腹部CT和B超的检测检出率,但是采用B超进行检测,相对来说,比较经济实惠,因此仍然可以作为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初步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阴道超声检查应用于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异位妊娠患者阳性确诊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阳性确诊率为86.25%,且观察组患者各种不同分型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应用于异位妊娠患者诊断中,阳性检出率高,检测结果更为准确,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的关系,为预防、诊断和治疗脑梗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治疗的90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上述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和不同类型斑块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病情脑梗死患者各种类型斑块的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检出率为83.33%,对照组的检出率为18.8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软斑和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病情患者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低于中、重型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斑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存在着密切关系,硬化斑块的性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梗死的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浅表小器官及腔内探头对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经病理证实为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专科检查(彩超检测),观察组联合应用高频浅表小器官及腔内探头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与括<肌关系符合、支管符合、主管符合、内口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观察组肛周脓肿检出率为97.44%,对照组肛周脓肿检出率为82.05%,观察组肛周脓肿检出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肛瘘检出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高频浅表小器官与腔内探头检查,能够提高肛周脓肿的检出率,诊断价值非常高,便于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创伤的CT表现以及CT在腹部创伤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腹部创伤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CT扫描的方式进行全腹扫描以明确诊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B超的方式进行腹部B超扫描以明确诊断,完成检查后对所有的患者都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疗效良好,将手术确诊的结果与手术前CT/B超的结果比较。结果在采用手术治疗的所有患者中,观察组的39例患者中,有37例与CT的诊断结果一致,准确率达94.9%,对照组的39例患者中,有25例与腹部B超的诊断结果一致,准确率为64.1%,CT诊断腹部创伤的准确率明显优于B超诊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对诊断腹部创伤有很高的准确率,可以有效地降低腹部创伤的患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能够促进腹部创伤患者的病情快速改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检查护理及心理干预对学龄前期儿童的影响。方法将122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122例学龄前儿童按照检查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62例儿童,接受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60例儿童,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配合度、一次性成功率、服药率、检查时间、CT图像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配合度、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82.25%vs.48.33%,P<0.01;17.74%vs.51.67%,P<0.01);观察组儿童服药率、检查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观察组儿童CT扫描质量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7)。结论对学龄前儿童予以心理护理,可提高患儿依从性,降低服药率,提高CT检查的质量,缩短检查时间,并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17):230-232
目的分析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腋臭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茂名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腋臭病患者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腋臭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72.7%,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大汗腺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与22.7%,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通过比较两组的满意度发现,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7%,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腋臭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于腹部创伤采取螺旋CT进行诊断,分析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在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腹部创伤诊断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平均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B超检查,研究组进行螺旋CT检查,将两组诊断符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数据表明,研究组诊断符合率达95%,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83.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腹部创伤患者进行诊断时可以采取螺旋CT,其可以促进诊断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脑膜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及MIR进行病情的检查,并按照患者的肿瘤情况进行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造影检查和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诊断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病情检出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病情治愈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有效治愈率达90%,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原发性脑膜瘤治疗来说,术前进行必要检查诊断,判断病症,并采取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措施和辅助治疗措施十分必要。但由于脑膜瘤的性质与本身特点,某些脑膜瘤还无法得到根治,因此要不断进行相关研究,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体针对性护理在腰间盘突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3%。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45/4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6.1%。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针对性护理在腰间盘突出治疗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NBI联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期间接诊的24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120例,两组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其中对照组患者用普通电子胃镜观察后进行活检,而研究组患者用NBI联合放大内镜观察后进行活检。记录两组患者的图像清晰度、活组织检查标本病理诊断结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能力的结果等,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病变轮廓、胃小凹形态以及微血管形态的检测中,研究组患者的图像清晰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两组患者的萎缩、萎缩伴肠上皮化生,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早期胃癌的诊断结果中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病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敏感度检查率为2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5.0%的敏感度检查率,而在特异度方面的检出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3.3%的检查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不同方法在阳性预测、阴性预测以及准确率等方面的诊断能力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方法对患者不同病变部位的检出率为75.83%,明显高于对照组51.67%的总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腺管开口分型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联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测不仅安全简便,有效提高了患者图像清晰度,还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使患者可以及早采取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6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全部患者都通过胃肠镜检查确诊,并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13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131例患者予以循证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情况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2.3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81.5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0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86.7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比观察组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85-88
目的探讨采用"贴锡箔法"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于广东省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黄疸新生儿2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0例。两组均采用蓝光照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蓝光照射时采用"贴锡箔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护理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排便、胎便转黄,睡眠时间,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排便、胎便转黄时间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贴锡箔法"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3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分别行优质护理服务和常规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1%及护理满意度91.2%明显高于对照组84.2%、6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大幅度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康复速度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均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磁共振检查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CT检查,实验组患者接受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和分级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检出率为81.58%;对照组患者检出率为55.26%。两组在Ⅰ期和Ⅱ期上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Ⅲ期和Ⅳ期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能够准确的诊断出股骨头坏死,对于分级的判定更加准确,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去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的疗效、满意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52例,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总有效42例,总有效率为76.3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36%,对照组满意度为70.9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血糖控制等指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使用糖尿病护理小组进行护理,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治疗的疗效,提高满意度,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改善生活质量,可广泛提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车祸所致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车祸所致脑外伤患者共152例进行研究,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在脱水、抗感染、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的7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的77例患者则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心理状态变化,并进行评分,比较2种护理方法下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总满意度差异。结果 1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增高,并且观察组的增高幅度更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较治疗前改善,并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的临床总满意度为96%,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应用于车祸所致脑外伤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心理状态,其疗效显著,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与磁共振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CT检查,治疗组患者给予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隐匿性骨折检出率94.92%;对照组患者隐匿性骨折检出率86.44%。治疗组患者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可以准确诊断隐匿性骨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去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