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类药材降血糖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桑类药材(桑叶、桑白皮、桑枝、桑椹)各自降血糖活性成分,其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多糖、以及黄酮类化合物,它们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以及抗氧化机制降低血糖并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中药提取物对鼠肠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从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方剂中选出常用的54味中药,水煎煮及煎煮后残渣以70%乙醇提取,各提取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活性试验,探讨其对鼠肠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与阳性对照药物阿卡波糖比较.结果 与阿卡波糖相比,桑枝等9味中药水煎煮液乙醇提取物对鼠肠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显著,其中马齿笕、桑葚,桑枝和桑白皮这4味中药水煎煮液乙醇提取物对鼠肠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分别为81.45%、72.35%、62.72%和63.93%,相应的阿卡波糖的抑制率为39.56%.结论 中药水煎煮液乙醇提取物对鼠肠α-葡萄糖苷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新型降糖中成药品种开发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7,(16):2235-2237
目的:从瑶药葫芦钻中筛选出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将葫芦钻水提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分别测定各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并对筛选出的活性强且得率相对较高的部位进行酶抑制动力学研究;考察各部位对葡萄糖、蔗糖和淀粉负荷小鼠血糖值的影响(以阿卡波糖片为阳性对照)。结果:体外酶活性抑制试验显示,葫芦钻乙酸乙酯部位[得率为0.40%、酶活性抑制率为(72.90±2.85)%]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且呈现出剂量依赖的快速非竞争性可逆抑制类型。体内耐糖量实验结果表明,阿卡波糖片和葫芦钻各部位对葡萄糖负荷小鼠的血糖值均没有影响(P>0.05),而阿卡波糖片和葫芦钻乙酸乙酯部位能降低蔗糖负荷小鼠30、60 min的血糖值以及淀粉负荷小鼠30、60、120min的血糖值(P<0.05或P<0.01)。结论:乙酸乙酯部位是瑶药葫芦钻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4.
没食子酸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其降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没食子酸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其抑制类型,探索酚酸类化合物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价值及Caco-2细胞模型在筛选降糖药方面的作用.方法 以麦芽糖为底物,采用酶-抑制剂模型和Caco-2细胞模型研究没食子酸对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没食子酸对葡萄糖吸收的影响.结果 没食子酸对两种模型的α-葡萄糖苷酶均有抑制作用,半数抑制量(IC_(50))为577.5 μg/mL和182.6 μg/mL;250 μg/mL的没食子酸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低于同浓度的阿卡波糖(P<0.05).没食子酸是α-葡萄糖苷酶的竞争型抑制剂.没食子酸对葡萄糖吸收有抑制作用.结论 没食子酸对α-葡萄糖苷酶和葡萄糖吸收有一定抑制作用.Caco-2细胞模型在筛选降糖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栝楼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考察栝楼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测定栝楼提取物的酶抑制率。结果栝楼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栝楼乙酸乙酯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略强于阿卡波糖,IC50为0.336g·L-1。结论栝楼提取物在体外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望开发成一种新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9,(23):3246-3251
目的:比较蒲桃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叶、种子、花和果肉)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评价指标,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采用体外抑制模型方法评价蒲桃不同药用部位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源和小鼠小肠源)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采用酶促动力学与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分析作用最强的药用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类型。结果:蒲桃不同药用部位乙醇提取物对酵母菌源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为蒲桃种子>蒲桃茎>蒲桃叶>蒲桃根>蒲桃花>蒲桃果肉>阿卡波糖,对小鼠小肠源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为蒲桃种子>蒲桃茎>蒲桃根>蒲桃叶>蒲桃花>蒲桃果肉>阿卡波糖,对α-淀粉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为阿卡波糖>蒲桃种子>蒲桃茎>蒲桃根>蒲桃叶>蒲桃果肉>蒲桃花。其中,蒲桃种子乙醇提取物对酵母菌源α-葡萄糖苷酶、小鼠小肠源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6.64±0.24)、(32.77±2.46)和(41.18±1.63)μg/m L]显著强于其他药用部位,并且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阿卡波糖[对酵母菌源α-葡萄糖苷酶和小鼠小肠源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2 833.33±5.48)、(1 304.21±6.45)μg/m L](P<0.05),但其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不及阿卡波糖[IC50为(27.27±1.24)μg/mL](P<0.05)。酶促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蒲桃种子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均为可逆竞争性抑制类型。结论:在蒲桃根、茎、叶、种子、花和果肉等不同部位中,以蒲桃种子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具有开发成辅助降糖的药品或保健食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19,(12):2077-2080
目的研究枫杨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方法从枫杨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单体化合物,依据主要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运用96孔板测定化合物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胡萝卜苷(1)、水杨酸(2)、槲皮苷(3)、对香豆酸(4)、槲皮素(5)、5-羟基-2-甲氧基-1,4-萘醌(6)、β-谷甾醇(7)、没食子酸(8)、山柰酚(9)、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10)、原儿茶酸(11)。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mg·mL-1时,化合物5、9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超过90%,与阿卡波糖相当;化合物2、3、10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一般(约40%)。结论化合物2~4和9~11为首次从枫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简便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以期筛选得到高活性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方法 采用淀粉水琼脂平板与活性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从土样中筛选α-淀粉酶抑制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阳性菌株,并对其进行分类学鉴定.结果 筛选得到一株对猪胰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同时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菌株D0406,其每毫升发酵液的抑制活性约相当于0.6mg的阿卡波糖;鉴定结果表明D0406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结论 这种筛选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得到的菌株D0406抑制活性高,具有降糖药物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枸杞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从21味药中筛选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活性的中药。方法选用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程度较高的中药枸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回流脱脂、水提、乙醇沉淀和DEAE纤维素柱层析等方法进行枸杞多糖的提取,并对其活性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对α-葡萄糖苷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0.4 mg的枸杞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程度达52%,2.0 mg的抑制率高达88%。结论枸杞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机理为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在模拟人体pH值的环境下,利用紫外-动力学法、圆二色谱法研究了从松针中提取的松针原花青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以揭示其降血糖的机理。结果表明,松针原花青素是一种可逆的非竞争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其半抑制率IC50为1.02 mg/mL,抑制常数Ki为64.22μg/m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41种梅州客家民间常用中草药为研究对象,评价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并对活性最强的品种进行酶抑制类型探究。方法 以半数抑制率(IC50值)为指标,采用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评价41种梅州客家常用中草药95%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采用酶促动力学方法与Lineweaver-Burk曲线分析活性最强品种对酶的抑制作用类型。结果 40种常用中草药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23种具有α-淀粉酶抑制活性,其中九节(Psychotria asiatica)表现出最强的抑制活性,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IC50值分别为(0.17±0.001)、(0.09±0.001) mg·mL-1,抑制类型分别为可逆竞争性抑制和可逆非竞争性抑制。结论 梅州客家常用中草药九节对糖代谢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糖尿病的防治方面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7,(4):508-511
目的:虚拟筛选中药桑白皮和桑叶中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为发现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分子模拟软件Sybyl-x 2.0中的Surflex-Dock模块,将文献已报道过的桑白皮和桑叶活性成分中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配体与α-葡萄糖苷酶进行对接,以结合力评分Total score值为7作为阈值,判断桑白皮和桑叶中潜在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成分。结果:70个小分子化合物与α-葡萄糖苷酶进行对接后,其中10个成分显示出具有结合活性(Total score值≥7.00),其中桑辛素M-3′-O-β-D-吡喃葡萄糖苷、5,7,2′-三羟基二氢黄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桑皮苷A、白藜芦醇-4,3′-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以及1,4-二脱氧-1,4-亚氨基-(2-O-β-D-吡喃葡萄基)-D-阿拉伯糖醇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活性较高(Total score值>8.00)。结论:桑白皮和桑叶中多种成分均具有潜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研究方法可从中药中发现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且具有针对性强、快速、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9,(4):518-522
目的:分离、鉴定黄皮种子中香豆素类化合物,并研究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方法:采用柱层析、反相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黄皮种子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氢谱(1H-NMR)、碳谱(13C-NMR)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以阿卡波糖、阿维菌素为阳性对照,采用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和贝曼漏斗法分别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考察。结果:从黄皮种子中共分离鉴定出7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为7-羟基香豆素(Ⅰ)、黄皮呋喃香豆精(Ⅱ)、Lansiumarin-C(Ⅲ)、Claucoumarin A(Ⅳ)、ClausenalansiminA(Ⅴ)、(E,E)-8-(7-羟基-3,7-二甲基-2,5-二烯基)补骨脂(Ⅵ)、Dihydroindicolactone(Ⅶ)。在质量浓度为0.25 mg/mL时,化合物Ⅰ、Ⅲ、Ⅴ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分别为(32.4±1.9)%、(37.1±6.0)%、(39.5±1.1)%;在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化合物Ⅰ、Ⅳ的线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0.5%、47.9%。结论:香豆素类化合物Ⅰ、Ⅲ、Ⅴ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Ⅰ、Ⅳ具有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其中,化合物Ⅲ、Ⅴ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Ⅳ的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均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合成两个系列齐墩果酸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体外降血糖活性评价。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先导物,经酰化、取代等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并对目标化合物和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两个系列化合物的结构均经MS、1H-NMR谱确证。活性测定表明,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大部分齐墩果酸衍生物的活性高于齐墩果酸(IC50=0.502 mmol·L-1),其中,化合物6d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0.025 mmol·L-1),为齐墩果酸的21倍。  相似文献   

15.
玉竹总皂苷降血糖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玉竹总皂苷(total saponins from Polygonatum odoratum,TSPO)对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高糖小鼠血糖的影响,并探讨其降血糖机制。方法测定TSPO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体外抑制率;研究TSPO对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高糖小鼠空腹血糖和灌胃淀粉后血糖的影响。结果 TSPO能够显著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抑制率为58%;TSPO对正常小鼠血糖没有明显影响,但使其糖耐量曲线趋于平缓;TSPO能够显著提高四氧嘧啶高糖小鼠的糖耐量,并显著降低其空腹血糖。结论 TSPO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对四氧嘧啶高糖小鼠有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林  冯天艳  谢瑜  何秀丽 《中国药师》2011,14(5):634-636
目的:通过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实验研究苦瓜根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筛选其活性部位。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不同萃取部位,检测醇提物和各萃取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苦瓜根醇提物不同萃取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其中水部位的抑制作用最强,当浓度为100μg·ml-1时,抑制率达到61%。结论:苦瓜根醇提物不同萃取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水部位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葡萄糖氮苷化合物,并对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降低餐后血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为寻找具有新型结构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血糖药奠定基础。方法:取邻苯二甲酰亚胺经硝化、成盐得4-硝基酞酰亚胺钾盐,再与葡萄糖经乙酰化、溴化得到的溴代葡萄糖反应后去乙酰基得到目标化合物。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药,对目标化合物进行酵母和小鼠肠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麦芽糖酶、乳糖酶和淀粉酶)体外抑制活性[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指标]的测定,以及灌胃给药2h内小鼠餐后血糖水平变化的初步研究。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质谱(MS)及核磁共振(1H-NMR)确证;目标化合物对4种酶的活性抑制强弱顺序为:酵母α-葡萄糖苷酶、麦芽糖酶、乳糖酶、淀粉酶(IC50分别为1.49、33.7、101.1、>200μmol/L);其可降低正常小鼠餐后血糖,其与阳性对照药、空白组餐后2h时血糖水平分别为(10.6±0.4)、(7.4±1.0)、(11.9±0.7)mmol/L。结论:合成了一种新的葡萄糖氮苷化合物5-硝基-2(-β-D-吡喃葡萄糖基)-1H-异吲哚-1,3二酮;其体外具有明显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体内具有降低正常小鼠餐后血糖的活性但不及阿卡波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铁皮石斛全提物对阿司匹林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细胞损伤的药效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细胞,经阿司匹林处理后,建立阿司匹林诱导GES-1细胞损伤模型;以阿司匹林联合铁皮石斛全提物各浓度预处理GES-1细胞为铁皮石斛组,以阿司匹林联合奥美拉唑预处理细胞为阳性组,并设立阴性对照组,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通过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LDH含量.结果 当阿司匹林的浓度为18.5 mmol/L处理GES-1细胞24 h时,细胞的抑制率为40%;铁皮石斛浓度范围0~500 μg/mL内,受损细胞存活率随铁皮石斛剂量增加而升高,LDH释放量逐渐降低(P<0.05).结论 铁皮石斛对于阿司匹林诱导GES-1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薛平  姚鑫 《海峡药学》2016,(1):31-34
目的:探讨东北红豆杉枝叶不同提取部位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和抑制α-葡萄糖苷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和α-葡萄糖苷酶作为体外受体模型,研究东北红豆杉枝叶不同提取部位的降血糖效果。结果对于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醇提液、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均能促进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其中醇提液和乙酸乙酯部位在浓度为0.01mg? mL -1效果最佳,正丁醇部位在浓度为0.05mg? mL -1效果最佳,而且都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东北红豆杉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乙酸乙酯部位效果最佳(IC50=17.08mg? L -1),其次正丁醇部位(IC50=28.48mg? L-1)和醇提物(IC50=31.03mg?L -1),水部位(IC50=80.99mg? L -1)石油醚部位(IC50=132.38mg? L -1)最弱。结论初步确定东北红豆杉具有降血糖潜力的部位在乙酸乙酯与正丁醇部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体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糖基化产物形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综合评价了金桂花水提物的降糖活性,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ESI-QTOF-MS)技术对金桂花水提物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体外药理活性研究表明,金桂花水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抑制率(IC50=2.11±0.26 mg·mL-1)与阿卡波糖相当(IC50=2.88±0.32 mg·mL-1);同时具有一定的抑制糖基化产物和抗氧化能力。金桂花水提物中化合物质谱定性分析主要参考对照品毛蕊花糖苷质谱裂解规律和相关文献,鉴定出其中73个化合物,包括58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8个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1个黄酮类化合物和几个植物中常见有机化合物。本研究初步推测61种为桂花中首次发现的化合物,其中8个目前尚无法鉴定结构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金桂花的降糖活性成分及制定科学的桂花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