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分析首次诊断Graves病患者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2年11月在某院就诊的113例Graves病患者一般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根据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否减少,分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组(正常组)和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组(减少组)。对首次诊断Graves病患者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减少组患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显示,FT3、FT4、TRAb水平与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呈正相关(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TRAb(OR=1.071,95%CI:1.00~1.15)与首次诊断Grave...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在妊娠期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血压正常的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液检测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水平。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9.26±1.4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12±0.94)×10^9/L、淋巴细胞计数(2.54±0.89)×10^9/L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2.53±0.92)均高于对照组的(6.73±1.46)×10^9/L、(3.54±0.85)×10^^9/L、(1.85±0.58)×10^9/L、(2.04±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孕中期白细胞计数水平有所上升,在妊娠期高血压预测上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在肛周脓肿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96例肛周脓肿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9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行血常规检验,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比较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并比较不同分期肛周脓肿疾病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小板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脓肿形成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瘘管形成期和急性炎症期(P <0.05);观察组瘘管形成期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急性炎症期(P <0.05)。结论在肛周脓肿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加强血常规检测有助于对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程度进行判断,其中脓肿形成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偏高可作为制订治疗方案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24):211-2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1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水平,降钙素原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相关性情况。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培养阳性患者和痰培养阴性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痰培养阳性患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痰培养阴性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降钙素原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对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加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降钙素原监测。  相似文献   

5.
吴中飞  董欣  史雅文  薛丽  程雷  殷敏 《江苏医药》2021,47(11):1140-1143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炎症细胞水平与睡眠呼吸监测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114例OSAS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16例)、中度(29例)和重度(69例)三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并分析睡眠呼吸监测指标与炎症细胞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四组间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P<0.05);与轻-中度组相比,重度组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加(P<0.05).OSAS患者AHI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0.660,P<0.05),而与氧饱和度<90%的时间、氧减指数、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r=0.755、0.885、0.206、0.213、0.200,P<0.05);最低血氧饱和度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162、-0.177,P<0.05).结论 重度OSAS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睡眠呼吸监测参数结合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作为OSAS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6,(3):622-626
目的:分析肺癌肿瘤放化疗对患者白细胞水平及其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Ⅱ~Ⅲ期肺癌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放化疗组(n=42)、放疗组(n=38)和化疗组(n=40)以及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比较4组患者或体检者治疗前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情况;分析治疗不同时间后患者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和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与院内感染持续时间的关系;并进行肺癌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放化疗组、放疗组和化疗组治疗前白细胞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放化疗组、放疗组和化疗组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放化疗组治疗10、15和30 d的白细胞水平分别为(3.24±1.13)109/L,(2.41±1.16)109/L和(1.12±0.48)109/L,低于放疗组分别为(3.96±1.25)109/L,(3.62±1.43)109/L和(2.46±1.38)109/L和化疗组为(3.74±1.61)109/L,(3.23±1.48)109/L和(2.48±1.52)109/L;放化疗组患者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为0度和Ⅰ度的患者比例亦均低于放疗组和化疗组,其减少为Ⅱ度患者的比例高于放疗组和化疗组(P<0.05);放化疗组患者治疗期间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1.43%,显著高于放疗组为7.89%和化疗组为10.00%(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与其院内感染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842,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放化疗、住院时间、照射体积以及KPS评分值;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放化疗以及住院时间。结论:肿瘤放化疗可降低患者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而诱发患者院内感染;放化疗是肺癌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补白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补白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治疗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补白颗粒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常规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1 月—2 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 COVID-19 患者 66 例,将同期住院的疑似并最终排除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感染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常规和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 COVID-19 患病的血液细胞学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OVID-19 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 (NEU)、淋巴细胞(LYM)、CD4+ T细胞、CD8+ T细胞、B淋巴细胞水平均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T 细胞水平升高是COVID-19患者的保护因素(OR=0.997,95%CI:0.994~0.999),同时CD4+ T细胞与LYM计数呈正相关 (rs=0.829,P<0.01)。结论 COVID-19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可为临床诊断SARS-CoV-2的感染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性回顾2015年10月~2018年3月来某院儿科就诊的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每组50例患儿,同期选取50名体检健康的儿童编入健康对照组。所有入选本次研究的患儿及健康儿童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Hs-CRP、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并对比Hs-CRP、WBC与中性粒细胞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Hs-CRP水平、WBC与中性粒细胞比值明显高于非细菌组及健康对照组病例的Hs-CRP的水平(P0.05);非细菌感染组的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在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的特异性显著高于WBC和中性粒细胞比率(P0.05);细菌感染组中Hs-CRP灵敏度均显著高于WBC及中性粒细胞比率(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Hs-CRP、WBC及中性粒细胞比值水平均随着治疗显著下降,但Hs-CRP下降更为明显。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在诊断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具有快速、敏感、高效的特点,且优于单一检测,临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傅健 《北方药学》2016,(11):99-100
目的:探讨扶正升白汤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升白汤.比较两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结果: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上升,治疗14d和治疗20d时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扶正升白汤能有效抑制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胆红素指标在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中的意义。方法80例GPP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白细胞指标。对两组研究对象各检测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B/TB及D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CRP、ESR、中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作为评估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术(SAC)后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发生主要不良脑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方法 229例颅内动脉瘤SAC后服用氯吡格雷并随访6个月的患者,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发生MACE组(n=22)和未发生MACE组(n=20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手术资料和CYP2C19基因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229例患者MACE的发生率为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慢代谢型(OR=2.125,95%CI:1.127~4.006,P=0.020)、糖尿病(OR=5.767,95%CI:1.139~18.434,P=0.003)、白细胞计数(OR=2.908,95%CI:1.139~7.420,P=0.026)、C-反应蛋白(OR=3.441,95%CI:1.318~8.983,P=0.012)为MACE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CYP2C19基因型、糖尿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升高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术后氯吡格雷治疗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南药学》2022,(1):214-218
目的评估地榆升白片治疗高龄晚期胃癌患者口服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2014—2018年70~80岁晚期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口服化疗期间同步服用地榆升白片,对照组单纯口服化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首次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致化疗中断时间以及治疗前后两组内源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4~+/CD8~+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化疗后首次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明显延长,中性粒细胞减少致化疗中断天数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28)。首次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观察组Ⅰ度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内源性G-CSF水平、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地榆升白片治疗可显著改善高龄晚期胃癌患者口服化疗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疗效安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7,(18):2523-2528
目的:系统评价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致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EMBase、Science direct与Cochrane图书馆,收集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致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相关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项研究,合计2 408例患者。UGT1A1*28基因型分为野生型TA 6/6(UGT1A1*1/*1)和突变型TA 6/7(UGT1A1*1/*28)、TA 7/7(UGT1A1*28/*28),UGT1A1*6基因型分为野生型GG和突变型GA、AA。Meta分析结果显示,UGT1A1*28和UGT1A1*6突变型患者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GT1A1*28:OR=1.92,95%CI(1.52,2.44),P<0.001;UGT1A1*6:OR=2.49,95%CI(1.46,4.26),P<0.001];伊立替康中、高剂量时UGT1A1*28和UGT1A1*6突变型患者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GT1A1*28:OR=2.06,95%CI(1.57,2.70),P<0.001);UGT1A1*6:OR=1.92,95%CI(1.35,2.74),P<0.001];而伊立替康低剂量时UGT1A1*28和UGT1A1*6突变型患者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与野生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GT1A1*28:OR=1.20,95%CI(0.70,2.08),P=0.51;UGT1A1*6:OR=3.19,95%CI(0.85,11.89),P=0.08]。结论:伊立替康的中、高剂量使用时,UGT1A1*28和UGT1A1*6突变基因会增加肿瘤患者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风险;但在低剂量时,基因多态性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相关性无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陆炜  徐青 《黑龙江医药》2023,(2):426-428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新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南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将其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两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值,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结果:实验组淋巴细胞值、FBG、HDL-C、LDL-C、TC、TG与对照组相应值相比较而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UA、Cr、BUN、中性粒细胞、NLR值均高于对照组相应值(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NLR诊断糖尿病肾病的95%CI为0.586~0.858,灵敏度为66.70%,特异度为83.30%。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新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尿白蛋白相关性情况。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肝功、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尿白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和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呈明显正相关,而与淋巴细胞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尿白蛋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可能和糖尿病的肾脏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联合血清胱抑素C(CysC)预测急性肾损伤(AKI)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病情严重度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AKI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将患者分为AKI组(n=80)和非AKI组(n=120),其中AKI组包括轻症AKI组和重症AKI组,比较每组患者的NGAL、CysC、血肌酐(Scr)水平,探究尿NGAL联合血清CysC对AKI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病情严重度的预测效果。结果轻症AKI组患者的尿NGAL、CysC显著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症AKI组Scr与非AK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AKI组患者的Scr浓度、尿NGAL、CysC显著高于非AKI组以及轻症AKI组相关指标(P 0.05)。NGAL(OR=2.028,95%CI=1.028~2.964)、CysC(OR=3.291,95%CI=1.419~3.281)均可作为AKI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应用(OR=8.361,95%CI=4.763~13.993)预测效果更佳。结论尿NGAL联合血清Cys C可以准确有效的预测肾损伤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唐山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感染革兰阴性菌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革兰阴性菌CAP和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9月期间,选取唐山市行政区域内6所医院呼吸内科确诊为CAP的成人住院患者53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病原学资料,依据以上资料计算患者预后研究小组评分(PORT);采集患者痰标本进行致病菌检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P患者感染革兰阴性菌的危险因素。结果 530例CAP患者中,172例(32.45%)患者检测出细菌1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4株(78.97%),革兰阳性菌41株(21.0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入院前应用抗生素、合并基础疾病、合并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白细胞异常、中性粒细胞<1×10~9/L、PORT≥Ⅲ级、总胆红素>17.1μmol/L和血尿素氮>7.1 mmol/L为CAP患者感染革兰阴性菌的可能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前应用抗生素(OR=2.327,95%CI为1.453~3.725),白细胞异常(OR=2.904,95%CI为1.879~4.490),PORT≥Ⅲ级(OR=3.839,95%CI为2.427~6.071),血尿素氮>7.1 mmol/L(OR=4.133,95%CI为2.585~6.606)为革兰阴性菌C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前应用抗生素、白细胞异常、PORT≥Ⅲ级、血尿素氮>7.1 mmol/L的CAP患者易感染革兰阴性菌,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考虑以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4例UC活动期患者和35例缓解期患者外周血PCT水平及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UC活动期患者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PC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CT水平在活动期也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PCT水平随活动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血清PCT水平可能作为评价UC患者病情活动及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20,(4):490-495
目的:系统评价经方辨证对比抗组胺药治疗湿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经方辨证(试验组)对比抗组胺药(对照组)治疗湿疹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改良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RCT,共计1 82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湿热蕴肤型[OR=5.67,95%CI(3.44,9.33),P<0.000 01]、脾虚湿蕴型[OR=4.23,95%CI(1.89,9.46),P=0.000 4]、血虚风燥型[OR=3.57,95%CI(2.36,5.41),P<0.000 01]患者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湿热蕴肤型[OR=0.72,95%CI(0.21,2.41),P=0.59]、脾虚湿蕴型[OR=0.31,95%CI(0.01,13.57),P=0.54]、血虚风燥型[OR=1.08,95%CI(0.18,6.59),P=0.93]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湿热蕴肤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SMD=-1.67,95%CI(-2.04,-1.31),P<0.000 01]、白细胞介素6[SMD=-1.53,95%CI(-1.88,-1.17),P<0.000 01]、白细胞介素8[SMD=-1.75,95%CI(-2.28,-1.21),P<0.000 0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4~+水平[SMD=1.51,95%CI(-0.37,3.38),P=0.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方辨证治疗湿疹的效果显著优于抗组胺药治疗,且安全性相当;龙胆泻肝汤加减可显著降低湿热蕴肤型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