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VR)训练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和下肢粗大运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35 例,随机分为VR 训练组(n=19)和常规训练组(n=16),常规训练组给予3 个月的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VR 训练组给予3 个月的VR 训练和作业疗法训练。采用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分测试对患儿治疗前后精细运动进行评价,采用88 项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 区及E 区、改良Ashworth 量表(MAS)、Berg 平衡量表(BBS)对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精细运动发育商、GMFM-88 之D 区、E 区评分、MAS评分、BBS 评分无明显差异(P > 0.05);治疗后,VR 训练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精细运动发育商、GMFM-88D 区评分、E 区评分、BBS 评分、MAS 评分较常规训练组明显改善(P 结论 VR 训练可有效提高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和下肢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全身振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及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抛硬币法)分为试验组(全身振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20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20例。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评估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中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分;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PDMS-2)中姿势项、移动项和实物操作项评分;10 m步行测试(10MWT),分析比较步行及粗大运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干预前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等级;GMFM-88中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分;PDMS-2中姿势项、移动项和实物操作项评分;10MW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MFM-88中的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分两组均有改善且试验组较对照组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1);PDMS-2中姿势项、移动项评分两组均有改善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实物操作项评分比较两组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WT两组均有提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及运动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进程进行分析,以期为脑瘫患儿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0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上海7家康复机构和特殊学校接受康复诊治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译本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分别将各GMFCS级别患儿的GMFM-66分值使用stable limit模型分析,获得各GMFCS级别患儿达到其GMFM-66的最大值以及达到最大值的速率(该值被转化为年龄-90,表示达到GMFM-66最大值90%时的年龄)。同时与加拿大相关研究(OMG)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干预背景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进程差异。结果 228例脑瘫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性152例(66.7%),女性76例(33.3%),痉挛型双瘫87例(38.2%),痉挛型四肢瘫63例(27.6%),痉挛型偏瘫48例(21.1%),痉挛型三瘫4例(1.8%),肌张力障碍型4例(1.8%),徐动型11例(4.8%),共济失调型11例(4.8%)。共有986次符合条件的GMFM-66测试结果,平均每例患儿有4.32次测试结果。首次评估时总体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95岁。GMFCS Ⅰ~Ⅴ级的GMFM-66最大值分别为81.2、62.4、52.9、40.8和24.4分,呈显著降低趋势;年龄-90分别为3.8、2.7、2.1、2.0和1.5岁,GMFCS Ⅲ和Ⅳ级间差别不大,在其余各级间表现出明显差别。本研究的GMFCSⅠ和Ⅱ级的GMFM-66最大值低于OMG,而GMFCS Ⅲ~Ⅴ级的GMFM-66最大值与之较为接近;各GMFCS级别的年龄-90均明显低于OMG。结论 本研究GMFCS Ⅰ级和Ⅱ级脑瘫患儿尽管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更早地进入了GMFM-66最大值区域,但运动功能发育的峰值水平低于OMG,应充分重视在4岁后轻度脑瘫患儿中积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多种康复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重新确定复旦中文版GMFM的项目难度顺序,并与GMFM-66进行反应度和精确度比较,改良后的GMFM项目难度顺序可以更好地适宜所有年龄脑瘫患儿。方法本研究用于分析的数据来自于2001至2017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康复中心及其上海儿童康复合作群中的21家合作单位接受康复治疗和教育的脑瘫患儿,每例至少有1次诊断脑瘫18个月以后的评估数据。粗大运动功能评估由指定治疗师或医师在安静、独立、采光较好的房间采用复旦中文版GMFM-88进行。由GMAE(version1.0)得出GMFM-66分值。分别将每个GMFM-88项目转化为3个小项,从而将GMFM-88转化为含264个测试小项的GMFM-264,每项1个评分点(0、1)。采用Rasch分析中的等级量表模型分析GMFM-264测试结果与264个小项,生成经改良的复旦中文版GMFM量表项目难度顺序。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纳入反应度和精确度分析的研究对象,通过分析3岁和~6岁组各次评估结果间的GMFM-264与GMFM-66的分值差异比较两种计分方法的反应度和精确度。结果 1 198例脑瘫患儿3 498次GMFM评估结果纳入分析,男801例,首次评估时平均年龄(4.5±3.8)岁。Rasch分析结果显示,GMFM-264小项中不适合项目占总项目的 2.3%(6/264),表明本量表中的绝大多数项目具有良好的单维性,最终形成包括264小项的复旦中文版GMFM改良项目难度顺序,3岁组中,GMFM-264的反应度和精确度明显高于GMFM-66。结论改良后复旦中文版GMFM项目难度顺序扩展了与标准化评估相结合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干预目标制定项目池,提升了GMFM在脑瘫患儿尤其是婴幼儿脑瘫儿童中的反应度和精确度,为进一步推进智能化脑瘫患儿粗大功能评估与干预系统提供了基础模型与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疗效.方法 将58例有行走能力且存在踝跖屈肌痉挛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小儿捏脊等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加用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系统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进行腓肠肌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分值,MAS)、被动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及表面肌电评定.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的MAS评分均降低,踝关节ROM,GMFM站立及走、跑、跳评分均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MAS、踝关节ROM及GMFM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腓肠肌的肌电积分(iEMG)降低较对照组明显,自主收缩时胫骨前肌的iEMG升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可成为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康复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超低频TMS治疗。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和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儿坐位能区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儿坐位能区、爬与跪能区及GMFM总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上肢关节活动能力、抓握能力、操作能力的改善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低频TMS可以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重新确定复旦中文版GMFM的项目难度顺序,并与GMFM-66进行反应度和精确度比较,改良后的GMFM项目难度顺序可以更好地适宜所有年龄脑瘫患儿。 方法:本研究用于分析的数据来自于2001至2017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康复中心及其上海儿童康复合作群中的21家合作单位接受康复治疗和教育的脑瘫患儿,每例至少有1次诊断脑瘫18个月以后的评估数据。粗大运动功能评估由指定治疗师或医师在安静、独立、采光较好的房间采用复旦中文版GMFM-88进行。由GMAE(version1.0)得出GMFM-66分值。分别将每个GMFM-88项目转化为3个小项,从而将GMFM-88转化为含264个测试小项的GMFM-264,每项1个评分点(0、1)。采用Rasch分析中的等级量表模型分析GMFM-264测试结果与264个小项,生成经改良的复旦中文版GMFM量表项目难度顺序。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纳入反应度和精确度分析的研究对象,通过分析<3岁和~6岁组各次评估结果间的GMFM-264与GMFM-66的分值差异比较两种计分方法的反应度和精确度。 结果:1 198例脑瘫患儿3 498次GMFM评估结果纳入分析,男801例,首次评估时平均年龄(4.5±3.8)岁。Rasch分析结果显示,GMFM-264小项中不适合项目占总项目的2.3%(6/264),表明本量表中的绝大多数项目具有良好的单维性,最终形成包括264小项的复旦中文版GMFM改良项目难度顺序,<3岁组中,GMFM-264的反应度和精确度明显高于GMFM-66。 结论:改良后复旦中文版GMFM项目难度顺序扩展了与标准化评估相结合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干预目标制定项目池,提升了GMFM在脑瘫患儿尤其是婴幼儿脑瘫儿童中的反应度和精确度,为进一步推进智能化脑瘫患儿粗大功能评估与干预系统提供了基础模型与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步态的影响,为脑瘫患儿提供更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64例,按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临床分型及其移动能力进行配对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双瘫22例,偏瘫10例)。观察组接受运动疗法、按摩、理疗等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配合每日1次共30 min的专业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康复治疗前后采用足印法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步态分析。结果 (1)两组双瘫患儿两侧步行足长、步速较治疗前增大,步宽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两侧步行足长、步速较对照组增大,步宽较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侧站立足长在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偏瘫患儿治疗后患侧步行足长较治疗前增大,观察组偏瘫患儿步宽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治疗后患侧步行足长、步速较对照组增大、步宽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步速、对照组步宽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站立足长、健...  相似文献   

9.
运动发育推拿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运动发育推拿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2000年8月至200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中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总体研究对象,通过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分值的前后变化,分析经过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变状况;在总体研究对象中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基线组和随访组的分析样本,比较基线阶段、治疗阶段及随访阶段的GMFM分值改变程度之间的差异,采用相对效度(RV)确定反映总体研究对象粗大运动功能改变最为显著的GMFM功能区;使用Rasch分析法分析粗大运动功能改变最为显著的功能区项目在治疗前、后的难度改变状况,进一步分析运动发育推拿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142例总体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3例,女性49例;包括126例痉挛型,8例徐动型,7例混合型,1例共济失调;接受治疗前平均年龄21.84(5~95)个月。142例总体研究对象在接受了(3.3±1.4)个月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GMFM各项分值在治疗后明显上升(P<0.001)。共确定26例基线组和31例随访组分析样本。26例基线组研究对象GMFM-66和88分值在治疗阶段[(2.4±1.0)个月]的平均每月改变值明显高于基线阶段[(1.9±1.1)个月](P<0.05);在GMFM 5个功能分区中除A区外其余4个功能分区治疗阶段的平均每月改变值均高于基线阶段,尤其以D区和E区更为明显(P<0.05)。31例随访组研究对象GMFM各项分值除A区外治疗阶段[(2.7±1.1)个月]的平均每月改变值明显高于随访阶段[(2.5±1.2)个月](P<0.05)。在评价总体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变状况时,GMFM-B区分值RV最高(100%),其次为GMFM-88分值(94%)和GMFM-66分值(79%)。Rasch分析结果显示总体研究对象治疗前、后GMFM-B区20个项目难度与个体能力分布具有良好的相似性,20个项目治疗前、后难度值经配对t检验显示17个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前、后项目难度值也表现出很高的相关性(r=0.992 1),表明运动发育推拿法并没有显著改变GMFM-B区20个项目的难度分布、难度值以及难度顺序。结论 运动发育推拿法在短期内能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整体粗大运动功能,而且获得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可以在短期内得到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超声定位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肉痉挛的疗效.方法 选择下肢肌肉痉挛的脑性瘫痪患儿75例,分为超声定位BTX-A注射治疗组37例(注射组)和单纯康复治疗组38例(对照组).其中注射组在超声定位后予BTX-A注射患儿下肢痉挛肌群,注射后次日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行相关评价.结果 注射组在注射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肌肉痉挛的改善及GMFM评分均优于注射前(P均<0.01),且痉挛程度在注射2周、1个月改善最明显.注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注射组3个月和6个月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TX-A注射有时效性,6个月后可重复注射.结论 采用超声定位BTX-A注射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肉痉挛,定位准确、安全,患儿依从性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痪儿童的MRI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Hou M  Fan XW  Li YT  Yu R  Guo HL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25-128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脑MR/的表现及其与出生胎龄和脑瘫类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脑瘫患儿的病史、l临床与MR/表现。结果 早产与足月儿脑瘫类型构成显著不同,早产儿以痉挛性双瘫多见(占66.O%),而足月儿偏瘫和失调型高于早产儿。104例脑瘫患儿MR/异常率为84.7%,早产和足月儿组MHI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痉挛型双瘫、四肢瘫、偏瘫、手足徐动型和失调型脑瘫MR/异常率分别为89.4%、100%、100%、54.5%和90.O%。31/42例痉挛性双瘫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而以早产儿双瘫更多见(90%);各类型脑瘫的MR/异常表现不同,双瘫以PVL为主,徐动型表现为基底节病变或.PVL失调型绝大部分存在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偏瘫型突出表现为单侧脑损伤。出生胎龄与MRI特点有关,早产儿组以PVL为特征,见于除失调型外的其他脑瘫类型;足月儿脑瘫MR/异常表现变化多且病变广泛。结论MR/有助于评价各型脑瘫的病理特点及其与出生胎龄的关系.对脑瘫病因的推测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脑瘫患儿口运动与进食和营养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ou M  Fu P  Zhao JH  Lan K  Zhang H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0):765-768
目的 分析脑瘫患儿口运动与进食障碍的发生率与症状学 ,并对营养状况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3月住院康复的脑瘫患儿 5 9例 ,男 39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31个月 (2 0~ 72个月 )。父母问卷调查了解高危因素、喂养史 ,神经病学检查评价脑瘫类型 ,Gesell发育评分评价运动发育年龄 ,测体重、身高评价营养状况 ,对所有患儿进行口运动与进食技能评分与现场观察 ,按年龄、性别匹配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 9例患儿中口运动障碍 5 1例 ,所有徐动型和痉挛型四肢瘫、16例痉挛型双瘫患儿存在口运动异常 ,脑瘫组平均口运动评分为 (2 5± 15 )分 ,低于对照组儿童 (t=11 5 87,P <0 0 0 1)。口运动异常涉及下颌、唇、舌的各个运动测试亚项。 5 5例患儿存在进食方面问题 ,绝大多数患儿进食过程中需要家长帮助 ,半数患儿仅能进食流质和 (或 )半流质 ,不能进食固体食物。进食技能障碍主要表现在口相和口前相 ,脑瘫组进食技能分平均 (35± 11)分 ,亦明显低于对照儿童 (t=4 5 5 2 ,P <0 0 0 1) ,徐动型总分较低 ,其次是痉挛型四肢瘫。脑瘫组 13例患儿体重低于第 2 5百分位数 ,19例患儿身高低于第 2 5百分位数 ,提示体格发育存在受阻现象。结论 绝大多数脑瘫患儿存在口运动和进食障碍 ,  相似文献   

13.
Early diagnosis of spastic diplegia, spastic hemiplegia, and quadripleg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retrospective study examined early neurodevelopmental behaviors of children with spastic diplegia, spastic hemiplegia, and quadriplegia (spastic, athetoid, or mixed) who had been followed up longitudinally in a high-risk infant follow-up clinic. Compared with peers with normal outcomes, children with all three types of cerebral palsy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scores on the Bayley Mental Scale at 4 months of age; children with hemiplegia and quadriplegia also scored significantly lower on the Bayley Motor Scale. On the Movement Assessment of Infants at 4 months of age, the children with hemiplegia and quadriplegia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risk scores than the nonhandicapped group. The Movement Assessment of Infants was more than three times as sensitive as the Bayley Motor Scale in detecting motor abnormalities in 4-month-old infants with diplegia and more than twice as sensitive in detecting early abnormalities of hemiplegia. At 1 year of age, however, the Bayley Motor Scale was extremely sensitive in picking up motor deficits in children with all three types of cerebral pals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常见共患病及其与脑瘫类型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脑瘫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进行智力测查、眼科检查、语言测查、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评估等,从临床分型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两个角度分析脑瘫共患疾病.结果 354例脑瘫患儿中,共患智力低下166例(46.89%)、听觉障碍15例(4.24%)、视觉障碍138例(38.98%)、语言-言语障碍216例(61.02%)、癫癎82例(23.16%).相关分析显示,痉挛型双瘫与视觉障碍相关性最强,痉挛型偏瘫与癫癎相关性最强,痉挛型四肢瘫与癫癎和智力低下最相关,不随意运动型及混合型均与语言障碍最相关.除视觉障碍在不同GMFCS分级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P>0.05)外,其他共患病的发生情况与脑瘫类型、GMFCS分级水平明显相关(P均<0.05),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和混合型脑瘫患儿及GMFCS分级水平Ⅳ~Ⅴ级者多重障碍率明显高于痉挛型双瘫、偏瘫患儿及GMFCS分级水平Ⅰ~Ⅲ级者(P<0.05).结论 脑瘫患儿共患病的发生率和病种与脑瘫类型以及GMFCS分级水平有关,建议临床医生充分认识脑瘫患儿的临床分型、运动水平以及共患病,多学科协作全面评价和康复,以改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5.
电损毁致大鼠痉挛性脑性瘫痪动物模型制备及其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建立电毁损锥体束致大鼠一侧肢体痉挛性脑性瘫痪(CP)模型方法,并对CP模型动物进行鉴定。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A、实验组B和C。均沿颅顶矢状缝作纵行切口,暴露前囟,选择前囟后6.6mm,矢状缝左侧1.0mm钻孔。对照组A不通电;实验组B通直流电2mA,20s/次,通电1次;实验组C通直流电2.5mA,30s/次,通电2次;电毁损锥体束制备模型,术后对大鼠行神经行为学检测(随意运动、姿势、肌张力等),并对鉴定为CP的大鼠观察1个月。结果:实验组C模型成功率(16/20例)及痉挛性瘫痪症状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实验组B(7/20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CP大鼠存在明显随意运动障碍及姿势、肌张力异常。结论:直流电(恒流2.5mA,30s/次,通电2次)毁损锥体束可成功制备大鼠痉挛性CP动物模型,CP鼠具有神经行为学异常。  相似文献   

16.
Measurements of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are often used to define the degree of muscle shortening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diplegic cerebral palsy.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xpected values of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measurements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diplegia and how these might differ from age and gender matched norms taken from the same population.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eight lower limb measurements of sagittal plane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in 22 children with spastic diplegia, GMFCS I to II, with 22 matched controls. Children with spastic diplegia had minimal hip extension loss, but reduced hamstring length, with popliteal angle averaging ?59.2 ± 10.6 degrees (control ?38.8 ± 13.4 degrees, p < 0.001) and SLR averaging 52.7 ± 10.2 degrees (control 75.8 ± 11.1 degrees, p < 0.001). Ankle dorsiflexion with knee extension averaged ?2.5 ± 8.4 degrees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diplegia (control 8.6 ± 6.8 degrees, p < 0.001). These data confirmed that children with mild spastic diplegia had some restriction in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compared to controls but that there was considerable variability between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17.
Measurements of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are often used to define the degree of muscle shortening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diplegic cerebral palsy.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xpected values of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measurements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diplegia and how these might differ from age and gender matched norms taken from the same population.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eight lower limb measurements of sagittal plane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in 22 children with spastic diplegia, GMFCS I to II, with 22 matched controls. Children with spastic diplegia had minimal hip extension loss, but reduced hamstring length, with popliteal angle averaging -59.2+/-10.6 degrees (control -38.8+/-13.4 degrees, p < 0.001) and SLR averaging 52.7+/-10.2 degrees (control 75.8+/-11.1 degrees, p < 0.001). Ankle dorsiflexion with knee extension averaged -2.5+/-8.4 degrees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diplegia (control 8.6+/-6.8 degrees, p < 0.001). These data confirmed that children with mild spastic diplegia had some restriction in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compared to controls but that there was considerable variability between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