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肺综合征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HPS)是在慢性肝病和(或)门静脉高压症基础上出现肺血管扩张、动脉血氧合作用异常而排除由原发性心、肺疾患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肝病、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PO)上升和肺血管扩张为本综合征的三大主征. ……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脑高灌注综合征(HPS)是在以前低灌注区由于脑血流的突然增加超过了其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偏侧头痛、惊厥及颅内出血。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HPS的发生率为0.3%~1.2%,其中颅内出血发生率为0.3%~0.7%。随着经皮经腔脑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内和颅外动脉狭窄的开展,其术后并发症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但多为栓塞、血管闭塞、再狭窄等缺血性事件,HPS极其少见。本文总结了文献报道的脑PTA和(或)支架术后21例HPS的临床资料,目的是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认识,尽量避免术后HPS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态肺灌注显像对低氧血症肝肺综合征(HPS)的诊断价值及其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肝硬化拟行肝移植的23例患者行99Tcm-聚合白蛋白(MAA)心血管显像,随即进行动态肺灌注显像,观察动态心血管显像和全身放射性分布情况,按公式"(全身计数-双肺计数)/全身计数",计算肺分流率.按最后诊断分成3组:Ⅰ组为慢性肝病合并HPS患者12例,Ⅱ组为慢性肝病合并原发肺疾病导致低氧血症患者3例,Ⅲ组为无低氧血症患者8例,比较3组肺分流率.比较不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患者肺分流率.比较短期内(住院期间)死亡组和肝移植后病情稳定出院组肺分流率.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未见心内分流.Ⅰ组患者肺外不同程度显影,Ⅱ组和Ⅲ组(1例除外)未见肺外组织显影,仅见双肺显影.Ⅰ组、Ⅱ组和Ⅲ组分流率分别为(21.27±7.47)%、(8.22±0.94)%和(10.24 ±3.54)%,Ⅰ组分流率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t=-2.94,P<0.05和t=-3.88,P<0.05),Ⅱ组和Ⅲ组分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P>0.05).Child-Pugh肝功能A级和B级患者肺分流率分别为(12.7±6.0)%和(17.7 ±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P>0,05).入院后死亡组肺分流率为(24,76±6.78)%,明显高于肝移植后病情稳定出院组[(11.78 ±5.07)%,t=5.10,P<0.05].结论 Child-Push肝功能A级和B级不影响肺分流率.肺动态灌注显像可作为肝移植患者低氧血症HPS的无创伤性和定量诊断手段,分流率高者围手术期短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肝脓肿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秀峰  倪家连 《人民军医》2005,48(11):672-673
肝脓肿(liver abscess,LA)是肝脏外科常见的严重疾病,多发生于胆道疾病、糖尿病、肝移植术后及钝性肝外伤非手术治疗后的病人;而艾滋病、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囊癌和肺结核等病人也可发生LA。LA以细菌性脓肿多见,致病菌多为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还包括变形杆菌和肺炎杆菌等。近年来,随着外科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LA的病死率显著下降。Hashimoto等报道LA病死率已由原来的70.0%下降到15.0%。现将LA外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表现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明确未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表现特征,以利于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搜集未经治疗且行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32例,观察其胸部螺旋CT表现特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分期。结果 32例小细胞肺癌中,局限性病变6例(18.8%),广泛播散性病变26例(81.2%);中心型27例(84.4%),周围型5例(15.6%)。3l例(96.9%)表现为肺内肿块或结节,其中肿块密度均匀29例(90.6%),钙化及空洞各1例。19例(59.4%)发现支气管狭窄,16例(50%)伴阻塞性肺炎,10例(31.3%)伴阻塞性肺不张。14例(43.8%)纵隔大血管被包埋或侵犯。31例(96.9%)肺门淋巴结增大,25例(78.1%)纵隔淋巴结增大。转移至对侧肺5例(15.6%)、神经系统5例(15.6%)、腹部脏器(肝、肾上腺)4例(12.5%)、骨骼3例(9.4%)。结论 小细胞肺癌以中心型为主,呈实体性生长,CT上肿块密度较均匀,易侵犯支气管及纵隔大血管,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8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资料分析,以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好转出院77例(89.53%),病情无好转或病情恶化而自动出院放弃治疗5例,死亡3例(3.49%).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性脑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慢性肺部疾病,临床治疗应采取以抗感染、扩张支气管、合理氧疗、加强营养和对症等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患者有机械通气治疗的指征时,应尽早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这样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肺动脉栓塞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征象、分型及演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肺动脉栓塞(PE)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征象及其演变,探讨CTPA区分急、慢性PE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计1241支PE患者的CTPA资料。CTPA征象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根据直接征象即肺动脉内充盈缺损的形态,分为急性(aPE)、慢性(cPE)和慢性合并急性(c aPE)3类,并与临床标准对照。28例行治疗后CTPA复查。结果: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117支(9.43%),锐角附壁型226支(18.21%),钝角附壁型576支(46.41%),完全闭塞型215支(17.32%);管腔突然狭窄93支(7.49%),腔内网状改变14支(1.13%)。CTPA诊断aPE、cPE及c aPE分别为34例(49.28%)、29例(42.03%)和6例(8.69%),65例(94.20%)与临床分型一致。间接征象包括主肺动脉和/或右侧叶间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少血”征、肺梗死、右室增大伴或不伴室问隔偏移、“马赛克”征,支气管动脉扩张。治疗后CTPA上肺动脉显示率显著提高,栓塞支数明显减少,aPE变化更明显。结论:螺旋CTPA能够清楚显示PE的征象及其演变,根据直接征象能较准确地对PE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8.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国内文献报道,我国妇女的发病率为25%-26%,而生育年龄妇女的发病率为50%左右。目前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传统的物理治疗有激光,微波等。我院自2006年3月-2006年8月,应用LEEP行宫颈锥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慢性肝病进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明显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肺血流分布和压力的异常,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和肺功能变化,称之为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居第三位,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约11万人,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45%。目前治疗肝癌首选方法是肝切除,但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不具备手术切除指征.而多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生物治疗等。本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间诊疗原发性肝癌患者56例,经进行严密病情观察和全面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肝转移癌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22例失去手术机会的肝转移癌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ADM,MMC,CDDP,5-FU),并用ADM及碘化油乳化后检塞肝动脉。结果近期疗效以CT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总有效率为54%(66/122),平均生存期22.2个月。0.5、1、2、3年生存率分别是98.3%、80.4%、40.9%、10.6%。结论经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是失去手术机会的肝转移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其不仅能提高疗效,而且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于增福 《人民军医》1995,(10):48-49
我院自1993年5月~1994年10月用2.5%新洁尔灭做妊娠早期药物流产50例,成功率为100%。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年龄18~35岁,平均28岁。第一胎6人,第二胎者35入,第三胎者9人。平时身体健康,精神正常。1.2适应证平时月经规律,性生活正常,停经45~60d之间,有早孕反应。尿乳胶凝集抑制法试验阳性,B型超声波检查,证实为早期宫腔内妊娠者。心、肺、肝、肾功能正常,无特殊慢性疾病及高血压病史考。1.3药物配制及治疗方法取5%新洁尔灭外用消毒剂加入等量的灭菌注射用水即成2.5%新洁尔灭溶液,配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不同给氧条件下,塞来昔布对肺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应用塞来昔布辅助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缺氧性疾病合并肺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常氧(21%O2)、持续性低氧(1%O2)及间歇性低氧(1%O21 h+21%O20.5 h交替)将A549细胞随机分...  相似文献   

14.
周德江 《西南军医》2009,11(5):822-823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68例早、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人工肝支持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16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早期患者有效率93.3%,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存活率分别为60.8%、10.8%。结论人工肝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表明,对肝功能有肯定的支持作用,不良反应轻,尤其对早、中期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并肝性脑病诱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肝性脑病的诱因及预后。方法:对94例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性脑病的诱因依此为上消化道出血38例(40.4%),医源性因素(包括利尿、放腹水、手术、药物)28例(29.8%),高蛋白饮食11例(11.7%),感染9例(9.6%),原因不明6例(6.4%),便秘2例(2.1%)。各种诱因诱发的肝性脑病病死率:消化道出血21例(48.8%),医源性因素14例(32.6%),感染3例(7.0%),原因不明5例(11.6%)。结论:肝性脑病的预后与诱因是否消除及肝功能状态有关,而消除诱因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肝活素(hepassocin,HPS)是一种具有促肝细胞生长,保护肝细胞免于损伤的肝特异性生长因子,研究其保护机制将为肝病的防治机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真核表达系统获得重组人HPS,通过EdU掺入实验检测其活性.用四氯化碳(CCl4)建立肝细胞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用不同浓度HPS进行处理或干涉内源HPS,检测细胞上清中转氨酶、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变化.结果 制备的HPS纯度达到95%以上,具有良好的促细胞增殖活性.10%CCl4处理可致肝细胞损伤,HPS处理可显著降低转氨酶及LDH水平,增加SOD及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水平;干涉HPS则显著增加转氨酶及LDH水平,降低SOD及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水平.结论HPS可通过增强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7.
空泡征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结节内空泡征的HRCT表现及其对诊断早期肺癌的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结节176例(肺癌129例,良性结节47例)的普通CT及HRCT扫描表现回顾性研究,分析了肺内孤立结节空泡征的HRCT表现,结果:(1)在显示直径为≤2.0cm结节空泡征HRCT优于普通CT。(2)空泡征在肺癌和良性结节出现率分别为27.8%及8.5%。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3)空泡征在直径≤2.0cm的肺癌中出现率最高。结论:空泡征是鉴别肺内孤立结节良,恶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肺癌特别是早期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是继发于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性反应,也是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量沉积是其病理特征。肝纤维化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晚期肝纤维化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有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有逆转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治疗的出现,肝纤维化改善的报道亦逐渐增多。抗肝纤维化应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即一般治疗、心理治疗、饮食治疗、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和肝移植等,其中药物治疗进展一直备受关注。现就肝纤维化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介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即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临床诊断标准及药物治疗新进展,为SARS的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专业报刊相关资料和广东、北京及作单位治疗经验,介绍卫生部制定的诊断标准,综合分析SARS的药物治疗新进展,进行理性的评价和展望。结果 SARS为新型变异冠状病毒所致,诊断标准有5项,主要临床症状有高热,干咳,呼吸急促,全身肌肉疼痛,肺部有絮状和片状病变阴影,部分病人有心肌、消化器官侵害,重症因呼吸或心脏衰竭可致死。中西药物支持和对症治疗治愈率可达95.2%,病死率4.8%。结论 SARS虽属急性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只要科学诊断,综合治疗,绝大部分患可治愈。但试剂诊断尚有不稳定现象,特效治疗药物尚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药物性肝炎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诊治水平。方法根据患者的原发病、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多见于抗结核药物(25.0%),抗肿瘤药物(23.3%),中草药,特别是治疗皮肤病和风湿骨关节病、肾炎等疾病的中草药(15.0%),抗感染药物(11.6%)和抗真菌药物(6.7%)等。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出现于服药后1~2月。结论临床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