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马丽静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2):1095-1096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术后病人的康复护理和康复指导。方法实施心理、生理和康复护理,满足病人的需要,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病人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治疗,3个月后康复出院。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王秀霞  郭芙莲 《护理研究》2013,27(24):2619-2620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入院进行康复治疗的中风偏瘫9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病人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入组2d后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包括康复运动、情志护理、穴位按摩、饮食护理。[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半年后康复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能有效促进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自1995 年至1998 年间,我们利用医院与家庭、家庭与病人、病人与病人之间形成一个康复区域网。采用电话咨询, 上门技术服务等方式进行康复护理指导。本文着重对20~60 岁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39 例康复治疗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关键在于急性期的绝对卧床, 结合牵引治疗时间, 重点在于康复护理的手段和措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降低脑梗死偏瘫的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本院筋伤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梗死偏瘫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和Baythel指数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更显著。[结论]中医康复护理能有效地促进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功能康复,降低脑梗死偏瘫的致残率,改善了病人的生活,提高了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刘北萍  杨芝梅 《全科护理》2013,11(17):1543-1544
[目的]观察对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病人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对60例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康复护理,并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后病人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有效的康复计划及康复护理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应用临床路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康复质量,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护理。方法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将2001年1月-2003年12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新法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接受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制定的康复护理后的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9.53%。住院时间缩短了5.02d。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整体护理工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李梅花  卢爱兰 《现代康复》1999,3(12):1523-1523
自1995年至1998年间.我们利用医院与家庭、家庭与病人、病人与病人之间形成一个康复区域网。采用电话咨询.上门技术服务等方式进行康复护理指导。本着重对20~60岁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39例康复治疗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关键在于急性期的绝对卧床.结合牵引治疗时间,重点在于康复护理的手段和措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8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病人在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即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康复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冠心病病人康复护理的有关措施,从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训练与护理、心理治疗、饮食的康复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归纳,为促进冠心病病人的健康,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李有娥 《全科护理》2012,10(17):1539-1540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急诊对症手术治疗,并给予脱水、抗感染、支持治疗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病人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及躯体运动能力Fugl-Meyer运动功能变化。[结果]干预组进行康复护理后ADL、Fugl-Meye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躯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瑞 《家庭护士》2009,7(17):1537-1537
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正确护理可增加病人的意识水平及定向能力,预防并发症,为以后康复治疗打下良好基础.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我科收治130例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现将早期康复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与护理对脑卒中病人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病人,通过心理干预、良肢位摆放、悬吊固定、纠正肩胛骨位置、促进肩周稳定肌肌力和维持肩关节活动等措施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在治疗后进行肩关节半脱位的测定.[结果]60例脑卒中病人治疗后肩关节半脱位情况明显改善.[结论]恰当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措施能促进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病人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4组各20例,4组病人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A组实施rTMS结合康复护理治疗;B组实施rTMS治疗;C组实施康复护理治疗;D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4组病人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功能独立评定量表(FIM)测评,对病人肢体的残损程度和活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4组病人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FI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脑卒中病人基础上辅以康复护理结合rTMS的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好,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覃勤 《全科护理》2016,(10):996-998
综述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病人肢体康复的中西医护理研究进展,认为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中医护理在中风病早期康复方面有优势,综合运用中医康复护理技术对中风病人进行干预,可以很好体现出中医的"整体观",提高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病人在发病早期进行床边康复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50例病人在发病早期进行床边康复护理.主要采取卧床期康复护理:包括床上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桥式运动、体位转换.离床期康复护理:指导帮助病人坐起及站立平衡训练.步行期康复护理:指导病人训练行走技巧.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执行一般常规护理.结果康复组病人有效地减少了肩痛、手腕肿、肌痉挛,足内翻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早期进行床边康复训练护理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越早实施效果越好.在临床上,对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为病人提供了理想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8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病人在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即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康复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吕雨梅  冯子维 《护理研究》2010,24(3):613-614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与护理对脑卒中病人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病人,通过心理干预、良肢位摆放、悬吊固定、纠正肩胛骨位置、促进肩周稳定肌肌力和维持肩关节活动等措施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在治疗后进行肩关节半脱位的测定。[结果]60例脑卒中病人治疗后肩关节半脱位情况明显改善。[结论]恰当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措施能促进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病人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计划在骨折病人康复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住院骨折病人10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采用康复评定量表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Barthel指数法),比较其肢体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并以询问方式收集病人对两种护理治疗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增高,且干预组增高幅度更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病人对护理的总满意度高达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1)。[结论]个性化康复计划应用于骨折病人的康复过程中,可提高病人对骨折的康复认识,显著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并且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对50例鼻出血病人进行精心治疗和护理,50例鼻出血病人均康复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对鼻出血病人在准确及时治疗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是确保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疾病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人康复的效果。方法将76例解锁精神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治疗6个月。康复护理前后分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npatient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outcome scale,IPROS)和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对两组病人的康复效果进行测评。结果康复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的SANS、IPROS、NOSIE量表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病人自理能力、社会能力及精神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对提高解锁精神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