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利用羟基磷灰石(HA)颗粒与骨形成蛋白(BMP)形成的复合材料加高牙槽嵴,并以骨膜下种植体固定HA颗粒,保持加高牙槽嵴的高度和形态,同期植入骨融合式种植体。结果显示:4个月时HA颗粒与骨膜下种植体完全被致密的骨组织包绕,HA颗粒与骨融合式种植体界面为一层均质的骨化带,获得了HA颗粒、骨膜下种植体和骨融合式种植体三者通过骨组织连接而形成的一个与牙槽骨紧密结合的整体结构。表明这种修复方法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骨膜下种植体固定羟基磷灰石颗粒加高的牙槽嵴,并同期植入骨融合式种植体为实验组,以单独植入的骨融合式种值体为对照组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在两组骨融合式种植体的顶端,沿其长轴垂直加载40kg的力。结果显示:实验组骨融合式种植体周围牙槽嵴顶部的压在力较对照组增加了36.3054N/mm2,约30.35%,而牙槽嵴顶部与骨融合式种植体界面的切应力较对照组减少了70.4058N/mm2,约19.46%。表明这种同期植入的修复方法有助于减少骨融合式种植体边缘骨的吸收,提高种植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以骨膜一种植体固定羟基磷灰石髁粒加高的牙槽嵴,并同期植入骨融合式种植体为实验组,以单独植入的骨融全式种植体为对照组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在两种骨融合式种植体的顶端,沿其长轴生趣加载40kg的力。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在狗颅骨额部、下颌骨体部、牙槽嵴顶部作骨膜下HA微粒种植体模型,采用四环素荧光标记显微法、三色染色法和45Ca放射性核素示踪新骨测定法,多方面考察HA微粒的骨引导能力。结果表明:①种植位置是影响HA微粒的骨引导性的重要因素,在骨皮质表面和骨膜之间成骨能力较低的环境中,HA微粒骨引导能力较弱。②骨膜下HA微粒种植体有肯定的骨引导能力,HA─基骨界面呈骨性结合,新骨自基底生成,是一个缓慢持续过程;③观察期内新骨形成高度只达1~2mm,不能布满全层。  相似文献   

5.
羟基磷灰石增高牙槽嵴对新骨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在狗颅骨额部、下颌骨体部、牙槽嵴顶部作骨膜下HA微粒种植体模型,采用四环素荧光标记显微法、三色染色法和^45Ca放射性核素示踪新骨测定法,多方面考察HA微粒的骨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6.
骨引导再生技术在种植体周围牙槽嵴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围牙槽嵴的重建方式。方法:植A种植体高出牙槽顶骨面,在其周围植入Bio-oss骨粉,以盖嵴式覆以Bio—Gide膜,钛钉固定。分别于术后3、6、8月。通过,临床、X线检查和二期术,观察创面与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结合情况以及牙槽嵴成骨情况。结果:显效34例49枚种植体,无效3例3枚种植体。结论:骨引导再生术可有效重建种植体周围牙槽嵴.  相似文献   

7.
羟基磷灰石复合骨诱导蛋白“夹心”式植入牙槽嵴加高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粘膜裂开、溃疡形成及术后变形等问题,采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复合骨诱导蛋白(bonemorphogenicprotein,BMP)“夹心”式植入修复牙槽嵴萎缩。动物实验术后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临床病例术前术后进行X光片检查。结果显示:实验动物术后植入物牢固,周围有大量新骨形成且多面与宿主骨连接。由于牙槽嵴顶部外形、解剖结构完好,临床检查见修复效果可靠,并发症较少,术后义齿修复满意。结果表明:采用HA-BMP复合物“夹心”式植入修复牙槽嵴萎缩有如下优点:①利用HA与BMP共同作用,生物相容性好,具备骨引导和骨诱导双重功能,新骨形成快而多;②植入物与原牙槽嵴多面结触,诱导新骨形成作用强,植入物固位好,术后牙槽嵴不易变形,增加高度大、可靠;③保持了牙槽嵴顶的原解剖结构,不易形成粘膜破裂及溃疡;④形成的新骨与原宿主骨为直接连结,强度大;⑤手术简捷、安全。  相似文献   

8.
磷酸三钙生物陶瓷骨内植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拔牙后牙槽嵴生理性萎缩难以维护理想的义齿固位形态。采用羟基磷灰石根状种植体值入增高牙槽嵴或无牙颌牙槽骨骨膜下植入生物材料增高牙槽嵴,其应用均受到一定限制。作者选择磷酸三钙生物陶瓷颗粒材料,经动物实验表明,可引导形成新骨。并运用于临床拔牙后立即植入牙槽窝,经平均72.4周的临床观察,局部牙槽嵴丰满,无明显牙槽骨萎缩吸收现象,比对照组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分别增加2.812mm和1.645mm,两组间存在二  相似文献   

9.
羟基磷灰石增高下颌牙槽嵴及其延展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报告了84例应用羟基磷灰石(hydroxlapatite,HA)增高下颌剩余牙槽嵴及其二期延展术5年随访结果,详细描述了HA一期粘骨膜下植入术和二期降低口底、前庭沟加深和皮肤移植成形术。通过一期手术增高了牙槽嵴,二期手术则有效地消除了唇、颊系带和肌肉的干扰,增加了义齿的固位和稳定,增加了人工牙槽嵴覆盖组织的磨擦耐受性,减少配戴义齿时的疼痛和不适。84例5年随访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明显优于单纯HA增高术。HA是一种理想的骨代用材料,绝大多数病例没有发生HA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以藻酸钙为载体的可注射组织工程化骨行牙槽嵴增高术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穿刺方法从犬髂骨中抽取骨髓,体外分离、培养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25 g/L藻酸钠溶胶混合形成藻酸钠-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物,取其2 mL与0.07 g硫酸钙粉末混合均匀,注射于犬牙槽嵴顶部黏骨膜下,观察成骨情况,测量牙槽嵴增加高度.结果:藻酸钙-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物植入犬牙槽嵴顶部黏骨膜下4周后有类软骨样组织形成,牙槽嵴增加高度(3.8±0.31)mm,8周时有骨小梁、骨髓腔等骨组织结构形成,增加牙槽嵴高度(2.9±0.15)mm.结论:以藻酸钙为载体的可注射性组织工程化骨在牙槽嵴增高术中有骨组织形成,但增加高度不足,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1.
在行传统或种植义齿治疗的患者中,Ⅴ或Ⅵ类下颌骨常需行牙槽嵴增高。增高牙槽嵴的方法很多,但各有优缺点。骨移植需供区取骨,且可能发生骨吸收;引导骨组织再生仅适合于局限性牙槽嵴缺损修复;异体材料因其内在的问题不适合于放置种植体。本文旨在应用牵引成骨的原理,探讨种植体牵引增高牙槽嵴的可行性。 材料和方法 选取5只成年健康杂种狗,全麻下拔除左下颌前磨牙,并以牙槽成形术降低牙槽高度,形成牙槽嵴萎缩模型。12周后,自尖牙远中至第一磨牙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前上颔美学区的可控性辅助牙槽嵴扩增技术(controlIedassistedridgeexpansion.CARE)。牙槽骨萎缩及牙槽嵴狭窄导致了种植窝制备的困难.CARE外科技术有效地利用了骨膜保护结构和骨膜下嵴顶部松弛切口.具备高度的可预见性,可以用于无牙颌的狭窄牙槽嵴的扩增。压电外科技术的精确应用及萎缩牙槽骨水平推开器和循环骨冷却系统的辅助应用.使种植外科过程具备了高度的可预见性.它可以实现即刻种植.不但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病率、种植体功能丧失率及总体费用,同时也增大了萎缩上牙槽嵴的自体骨量。  相似文献   

13.
不翻瓣植入牙种植体手术方式的优点与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种植义齿修复高成功率和远期良好的预后得到充分证实后,如何降低种植体植入外科的手术创伤也逐渐成为一个被关注的热点.与经典的翻开粘骨膜瓣植入种植体的手术模式相比,采用不翻瓣的植入种植体是较为微创的手术模式.不翻瓣手术或是采用环形刀在牙槽嵴粘骨膜上开孔,或是用骨钻直接穿过牙槽嵴粘骨膜.从我中心多年的临床病例观察所见,采用不翻瓣的手术方式,术后局部组织反应明显减轻,患者主观感受较好.不翻瓣的种植体植入方法的优点是:微创利于消除患者对种植义齿修复手术的恐惧感;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感染风险;利于即刻修复;还有人认为不翻瓣,可减少牙槽嵴骨吸收.在采用骨膨胀操作技术时,牙槽嵴骨组织受到挤压后缺血,与骨面没有剥离的粘骨膜对血供也起着保障作用.在美学区不翻瓣的手术避免了切口瘢痕,有利于软组织的美学效果.然而采用不翻瓣的方式对种植手术操作也会带来某些不利的影响:因未暴露骨面,术者在非直视的条件下对牙槽嵴骨形态的判断可能产生偏差,导致制备种植窝洞的位置偏移,出现骨壁侧穿或骨壁缺损.种植体植入不仅要求准确的点位,而且种植体就位后颊舌侧也应有一定厚度骨壁包绕,根据牙槽骨嵴顶的形态变化,种植体就位的深度也是不同的,当其牙槽骨嵴顶颊舌向宽度不足时,牙槽骨嵴顶最高点并非是确定就位的深度的依据.不翻开粘骨膜瓣,就不容易根据牙槽骨嵴顶的形态以精确控制就位的深度.在牙槽骨嵴顶的形态不规则情况下,预备的骨孔口出现斜面,操作过程中较低的一侧的骨壁容易被进一步破坏.不翻瓣也限制了植骨,组织诱导再生等骨增量手术的实施.采用骨钻直接穿透牙槽嵴粘骨膜的操作,对冷却水的灌注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不翻瓣手术增加了外科操作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周膜干细胞复合生物支架材料增高重建牙槽嵴效果,为缺牙后牙槽嵴重度萎缩的种植义齿修复奠定基础.方法:分离培养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将其分别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及附着龈组织工程材料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复合诱导后,植入犬双尖牙缺失致牙槽嵴缺损部位,PDLSCs-HA/TCP植入骨缺损区,PDLSCs-ADM植入粘骨膜缺损区.植入32周,大体测量植入前后增高牙槽嵴高度;X-线片显示牙槽嵴高度与密度变化;组织学观察边界区新生牙槽骨结构,未植入做对照.结果:细胞-材料复合体植入后牙槽嵴高度显著增高,由移植前4.15±0.20,增加到移植后9.30±0.15(P<0.05).X-线显示邻牙标记部位冠方有类骨密度硬组织形成,牙槽嵴明显增高.组织学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材料移植组可见缺损区有新生骨样组织形成,可见骨陷窝和骨细胞样结构.结论:PDLSCs分别与骨及粘骨膜组织工程支架材料HA/TCP、ADM复合后体内移植,可显著增高牙槽嵴高度,是牙槽嵴增高重建、实现无牙合种植修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上颌前牙区牙槽嵴骨劈开增量同期种植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骨劈开增宽上颌前牙槽嵴 ,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患者 ,缺失上前牙1~4颗 ,有充足的牙槽嵴高度 (>13mm) ,但牙槽嵴骨厚度仅2~3mm ,采用骨劈开术 ,形成唇侧骨瓣。在唇侧骨瓣与腭侧骨板间植入3.4~4.5mm直径的Frialit-2种植体共25枚,骨板间隙充填Bio -Oss骨粉 ,覆盖Bio -Gide胶原膜或纯钛膜 ,无张力下缝合黏骨膜瓣。术后第10天和6个月时拍X线根尖周片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状况 ,并于术后6个月时行Ⅱ期手术 ,翻开软组织瓣 ,检查骨增量效果和种植体稳固性 ,测量牙槽嵴骨的宽度和拆除钛膜。结果 :1枚种植体术后1个月脱落 ,其余种植体稳固 ,且完全被骨质包埋 ,X线根尖周片证实种植体骨结合良好 ,牙槽嵴宽度增加达3~5mm ,平均增宽4.4mm。Ⅱ期手术时种植体成活率96 %。24枚种植体完成金属烤瓷修复 ,经2年的追踪观察,无一种植体松动或脱落。结论 :当前牙区牙槽嵴骨厚度2~3mm时 ,采用骨劈开术增宽牙槽嵴 ,使植种植体获得同期植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全下颌改良杆卡式种植覆盖义齿受载的应力分布并与传统的杆式卡式比较,方法:三维各向异性有限元法,结果;种植体界面骨组织的最大应力出现在种植体颈部周围的骨皮质界面,种植体的最大应力主要位于种植体骨外段的近,远中面,牙弓后部牙槽嵴粘膜中有应力集中,改良式与传统式比较,种植体及其周围骨界面的应力峰值差别不大,但应力分布有一定差异,改良式者更均匀,而两种义牙弓后部牙槽嵴粘膜中的应力峰值及应力分布差  相似文献   

17.
下颌牙槽嵴增高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齿缺失后由于废用萎缩,血供下降,局部感染及义齿的压力造成大量的牙槽骨广泛吸收致牙槽嵴萎缩,导致义齿修复和种植体植入困难,须通过局部外科手术的方法增大、加高牙槽嵴,重建其解剖外形,方能获得良好的义齿修复效果。牙槽嵴增高术分为相对增高术和绝对增高术,前者是指唇颊沟加深术,后者包括骨移植、生物材料植入、诱导骨组织再生、牵引成骨等。  相似文献   

18.
牙槽骨骨量不足的前牙种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前牙槽嵴萎缩患者,探讨如何达到理想的种植效果。方法:选择51例75颗前牙槽嵴中度萎缩患者,植入羟基磷灰石(HA),半年后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HACI),所有病例均随访观察2 ̄5年,对其进行临床评价。结果:75颗前牙,完全成功68颗(90.6%),基本成功4颗(5.4%),失败3颗(4.0%),结论:前牙牙槽嵴萎缩患者通过HA重建牙槽嵴后,植入HACI,能达到最理想的前牙美容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解决牙槽嵴吸收萎缩是口腔修复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种植体配合其他材料(如骨移植物,骨引导再生膜)和技术(外科手术,牵张成骨)对半高和维持萎缩牙槽嵴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新鲜拔牙窝内植入不同深度种植体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 6只成年拉布拉多犬的双侧前磨牙拔除后,立即将24颗种植体以不同深度植入拔牙窝内。将Straumann®骨水平种植体按以下不同深度植入拔牙窝—颊侧牙槽嵴下2 mm,颊侧牙槽嵴下1 mm,与牙槽嵴齐平,以及颊侧牙槽嵴上方1 mm。愈合6个月后采集样本,获得未脱钙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获得垂直骨吸收和生物学宽度。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种植体均获得成功骨结合。骨吸收以种植体植入牙槽嵴下2 mm处最显著(P<0.05)。以不同深度植入时,生物学宽度无显著差别。结论 在新鲜拔牙窝内植入种植体时,不同植入深度对骨吸收有影响。当植入深度为骨下2 mm时,骨吸收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