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锋  林尧  郑肖瑾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8):3973-3974
目的:分析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相关因素,探讨病因和防治措施。方法:住院新生儿血糖紊乱136例监测和处理。所有患儿监测至2次空腹血糖正常为止。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糖代谢紊乱136例,其中低血糖症81例,高血糖症38例,二者兼有17例。血糖异常与胎龄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出生体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轻度窒息组血糖紊乱以低血糖症为主,重度窒息组血糖紊乱以高血糖症居多(P<0.01);血糖恢复时间与窒息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糖异常与感染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7);糖尿病母亲婴儿易患低血糖症。结论:高危儿尽早进行血糖监测,对血糖异常者及时处理,以减少或避免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新生儿出生3天内的血糖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该院出生的942例新生儿,取足跟血做微量血糖分析。结果:①发现低血糖66例,高血糖12例,新生儿血糖紊乱以低血糖多见。②与相关报道比较,高寒低氧环境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并不高于平原地区。③新生儿出生72h内血糖值逐渐升高。④顺产新生儿与剖宫产新生儿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⑤早产儿、足月小样儿易出现低血糖,而高血糖多见于有窒息史的危重新生儿。结论:新生儿血糖监测极其重要,可及时发现和纠正新生儿糖代谢紊乱,应常规对所有出生72h内的新生儿做血糖监测,特别加强剖宫产分娩及高危儿的血糖监测,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3.
危重新生儿既易发生低血糖,又易发生高血糖症,若不及时治疗,均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智能落后[1].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已在各地相继开展,由于高危因素的存在和车上条件的限制,转运患儿容易发生血糖异常.因此在转运途中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和及时处理,对降低血糖异常及其后遗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湖北省人民医院危重新生儿转运途中发生糖代谢紊乱的136例患儿的高危因素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以及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对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全部新生儿的血糖进行常规监测,对初次检测血糖水平呈异常者及高危新生儿进行每天血糖监测,直至血糖恢复正常水平后并维持稳定。结果检测出68例住院新生儿中有11例患有低血糖症,发病率为16.2%。低血糖在过期产儿、足月儿、早产儿的发病率分别为11.1%、14.9%、55.6%。在巨大儿、正常生命质量儿、低质量儿和极低质量儿的发病率分别为33.3%、12.4%、51.1%和77.8%。另外母亲分娩时是否补液也会影响到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结论常规监测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的血糖,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减少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健康月刊》2006,(4):M0003-M0003
高血糖症? (hyperglycemia) 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上限73mmol/L(130mg/dl).血糖高于肾糖阈值90mmol/L(160mg/dl).则出现尿糖。在某些生理情况下,如情绪激动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促使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出现尿糖,称为情感性糖尿:一次性食人大量糖,血糖急剧升高,出现糖尿.称为饮食性尿糖。上述两种暂时性高血糖及尿糖均为生理性高血糖及尿糖,受试者空腹血糖浓度均在正常水平.且无临床症状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临床因素,以便做好预防.方法 2 593例新生儿生后<30 min常规血糖监测1次,高危新生儿及血糖监测1次提示异常的正常新生儿继续进行血糖监测.高危新生儿组常规监测72 h,正常新生儿组低血糖者监测至2次血糖正常后.结果 高危新生儿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组.结论 对高危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非常必要,可及早发现病情,及时处理,以防脑损伤;足月正常新生儿低血糖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高血糖症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剑煌  康春尔 《中国校医》2011,25(4):284-28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高血糖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55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糖症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早期加强对血糖的监测,了解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糖症的发生机制,严密观察病情,认真细致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高血糖症的发生。结论采取有效地预防和救治措施,加强血糖的监测和护理,对改善病人的预后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NICU室医院感染现状,查找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降低NICU室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性汇总分析2006年6—12月NICU室医院感染监测资料,查找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在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的同时,对2007年6—12月NICU室医院感染进行前瞻性监测。结果2006年6—12月NICU室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87%,例次感染率为8.65%;2007年6—12月NICU室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96%,例次感染率为4.15%;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败血症是医院感染高危因素。部位感染从高到低依次为呼吸道、皮肤、口腔、消化道。结论加强NICU室的医院感染管理,重点加强高危患儿感染管理,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和前瞻性监测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血糖及皮质醇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及影响血糖变化的高危因素。方法:108例早产儿行血糖及皮质醇监测,并以65例足月儿为对照组。分低血糖组和高血糖组进行比较分析。对早产儿日龄、胎龄、输糖、危重度、皮质醇水平等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早产儿发生血糖异常均高于对照组(P<0.05),一般早产儿组以低血糖为主,发生率35.4%,高危早产儿组以高血糖多见,发生率39.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高血糖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般早产儿组早期皮质醇水平低于足月儿组,而高危早产儿组明显高于足月儿组,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胎龄、日龄、未静脉输糖是影响早产儿的血糖的高危因素,而危重度、静脉输糖、皮质醇水平是影响高血糖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儿血糖紊乱发生率高,危重疾病能激发早产儿应激反应,早产儿血糖紊乱有一定特点及高危因素。加强早产儿血糖监测,并予合理的输液、输糖管理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血糖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低体重儿暂时性高血糖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5例暂时性高血糖症患儿进行临床分析,以提供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法。结果:经严格控制糖速及限制输入升高血糖的药物后,患儿血糖在1~3d内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应严密监测血糖的变化,对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惹、多尿、肌张力增高、脱水等症状的患儿,除排外原发病因素外,应警惕高血糖症的发生,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必要时使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11.
905例新生儿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刚出生时血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纠正,及时防治。方法:2003年2月~10月我科共出生新生儿905例,其中有高危妊娠儿、早产儿、双胎儿、剖宫产、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均做微量血糖监测分析,采用由德国生产的GLV-COTREND血糖检测仪,取新生儿足跟3微升血测试。结果:发现出生后第1天低血糖214例,第2天低血糖11例,第3天低血糖28例,剖宫产的低血糖、高危儿的低血糖均比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率高。结论:新生儿血糖监测极其重要,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新生儿低血糖,尤其对于高危妊娠儿、剖宫产儿、糖尿病巨大儿、低体重儿应早期哺乳,早喂糖水、补夜,是防治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有效措施,减少围产期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儿科住院778例新生儿进行血糖检测,发现血糖代谢紊乱174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74例糖代谢紊乱者中低血糖115例,高血糖27例,高血糖/低血糖兼有者32例.血糖异常与胎龄和出生体重有关,窒息对高血糖、高血糖/低血糖兼有者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重症感染对高血糖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危新生儿应常规进行血糖检测,并积极处理糖代谢紊乱,以减少或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张瑛 《现代保健》2009,(16):152-153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期常见的急症,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后的血糖平衡紊乱,即高血糖和低血糖,是新生儿窒息后常见的代谢障碍之一。糖代谢的异常对脑细胞进一步损伤的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1]。根据窒息新生儿生后48h内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动态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持血糖稳定,  相似文献   

14.
洪虹  李立新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695-2696
目的:探讨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新生儿1210例进行血糖监测,监测至3次空腹血糖正常为止。结果:1210例住院新生儿中发生糖代谢紊乱126例,血糖异常与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巨大儿及轻度窒息组血糖紊乱以低血糖症为主,重度窒息组血糖紊乱以高血糖症居多(P>0.01)。结论:积极监测新生儿血糖水平变化,及时纠正血糖紊乱,对减少或避免后遗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总结相应有效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对人住NICU的危重新生儿压疮高危因素进行分析评估,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发生压疮12例,压疮发生率0.76%。结论针对引发新生儿压疮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预防护理,对于降低压疮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低血糖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9月~2009年4月出生的新生儿2798例常规进行血糖监测(出生后即转入新生儿科治疗的患儿未纳入其内)。结果:共测出低血糖240例,占8.6%,其中阴道分娩者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4.2%)明显低于剖宫产儿(10.2%);巨大儿、低体重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结论:新生儿出生后2h常规监测血糖很有必要,特别是对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可及时发现并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谭日敏 《现代保健》2010,(36):47-48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存在低血糖高危因素的288例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检出低血糖28例,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无特异性,常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母亲患糖尿病患儿等高危儿.结论 高危儿低血糖的发生率较高,生后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尽早开奶,加强喂养,早诊断,积极治疗是防止低血糖造成原发病加重,防止低血糖脑损伤及脑发育障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余小红 《中国校医》2013,27(12):919-919,922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为预防及治疗新生儿低血糖提供依据。方法常规检测2012-2013年淮北市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室所有住院新生儿的微量血糖,对符合低血糖诊断标准患儿同时完善静脉血血糖,并给予积极处理,动态监测血糖直至血糖稳定正常。结果 875例住院新生儿中有156例存在低血糖,其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无特异性,低血糖多发于早产儿,足月小样儿,新生儿窒息,其母亲为糖尿病患儿等。结论对存在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及时监测血糖并给予积极处理,预防及早期干预可避免发生低血糖脑损伤。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现状,明确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采取主动监测的方法,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的内容,对NICU 2010年3月1日-2011年2月28日所有住院新生儿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新生儿368例,感染43例,52例次,感染率11.68%,感染例次率14.13%。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结论目标性监测能及时反映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利于针对性地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调查及前瞻性目标监测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高危因素,对比干预前后新生儿感染的效果,为进一步制定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1-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2 003例新生儿,通过HIS、LIS和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进行回顾性调查,提取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对2014年1-12月入住NICU的1 165例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监测,包括:出生体质量、胎龄、窒息、气管插管、留置胃管、脐静脉/PICC置管等,并进行评估,在监测评价基础上采取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由干预前的7.59%下降至4.8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由5.34‰下降至1.4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由2.08‰下降至0;新生儿医院感染与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脐静脉/PICC置管、住院时间、新生儿有无窒息及Apgar评分等因素密切相关,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目标性监测,主动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及时调整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