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观察潘南金对心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窦性心律的作用。方法:将35例心房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随机且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维持坦抗心律失常药口服,同时治疗组合潘南金2片,每日3次口服,观察窦性心律维持时间,心功能变化及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服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2例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6)。随访时间为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时间。结果治疗12个月后,胺碘酮组显效率、有效率及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对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临床诊断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阿司匹林、胺碘酮口服,心室率快者加用美托洛尔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窦性心律转复率,转复后维持率、Q-T间期改变等。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维持窦性心律16例;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6例,维持窦性心律9例。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纤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盐酸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2例持续性心房纤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后给予口服盐酸胺碘酮治疗,疗程为1周。观察患者停药后转复心房纤颤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2例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17例,转复成功率为77.27%;2例患者出现Q-T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治疗后患者的左房内径、收缩压及舒张压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纤颤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42)和普罗帕酮组(n=42)。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2组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时间。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对心房纤颤的复侓效果及复侓后窦性心侓维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内科42例心房纤颤患者,分为胺碘酮治疗组(20例)和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组(22例).观察心房纤颤的转复情况,在心房纤颤复侓后,继续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1年,评价两组窦性心侓的维持效果.结果 胺碘酮组3d、7d转复率分别为65.00%和70.00%.依那普利加胺碘酮组3d、7d转复率分别为68.18%和81.81%.随访1年时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60.00%和77.27%,两组左房内径分别为(35.12±1.56)mm和(36.82±1.40)mm.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对心房纤颤的复侓及复侓后窦侓维持均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可能与依那普利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对心房纤颤的复侓效果及复侓后窦性心侓维持的影响?椒?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内科42例心房纤颤患者,分为胺碘酮治疗组(20例)和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组(22例)。观察心房纤颤的转复情况,在心房纤颤复侓后,继续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1年,评价两组窦性心侓的维持效果。结果胺碘酮组3d、7d转复率分别为65.00%和70.00%。依那普利加胺碘酮组3d、7d转复率分别为68.18%和81.81%。随访1年时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60.00%和77.27%,两组左房内径分别为(35.12±1.56)mm和(36.82±1.40)mm。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对心房纤颤的复侓及复侓后窦侓维持均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赡苡?依那普利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8.
院前急救中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胺碘酮和毛花甙C(西地兰)静脉用药治疗院前急救中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随车急救中用毛花甙C治疗心房纤颤的110例病例为Ⅰ组;2011年2月-2013年2月用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的110例病例为Ⅱ组。Ⅰ组静脉注射毛花甙C 0.4~0.8 mg。Ⅱ组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如未转复为窦性心律者,重复给予75~150 mg,后改为静脉滴注150~450 mg。结果:胺碘酮组治疗效果优于毛花甙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的作用迅速、安全,其疗效优于毛花甙C。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持续性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持续性房颤胺碘酮复律后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口服胺碘酮0.2g1次/d维持,对照组为胺碘酮0.2g1次/d+螺内酯40mg1次/d。随访1年,观察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后1年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口服螺内酯组患者房颤的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可以减少持续性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窦性心律的维持及左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比索洛尔治疗,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第3、6、18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的比率和第6、18个月左心房内径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3、6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78.05%、73.17%,对照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78.57%、71.4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后,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0.73%。对照组为52.3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治疗组左心房内径为(45.8±4.9)mm;对照组为(46.2±4.8)mm,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后,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9.2±4.6)mm与(45.1±4.4)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显著优于单用比索洛尔,并有逆转左心房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影响房颤转复以及维持窦律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7例风心二尖瓣狭窄并房颤患者,成功行PBMV术后,成功转复窦律者102例(窦律组)、未转复者55例(房颤组)进行2年随访,回顾性分析PBMV前后各临床指标与房颤转复及维持窦律的关系。结果:术前窦律组的病程、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平均左房内压等均明显小于房颤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心功能分级、二尖瓣口面积和肺动脉压比较无差异(P<0.05)。房颤持续时间≤2年、左房内径(LAD)≤50mm者复律后多能维持窦性心律。结论:病程长短、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平均左房内压是影响PBMV后房颤转复的主要因素,转复后窦律的维持与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二尖瓣口面积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丁大胜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099-2101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转复与维持窦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房颤病程3天~5年患者首先接受华法令抗凝治疗3周,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接受胺碘酮治疗,第一周为0.2g,每日3次口服,第二周0.2g,每日2次口服,如房颤未转复,则行电复律治疗;B组(48例):接受普罗帕酮150mg.每8h1次,连续应用4d,如房颤未转复,则行电复律。A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服用胺碘酮0.2g,每天1次维持。B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接受普罗帕酮150mg,每8小时1次维持。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12%(6/50),普罗帕酮组10%(5/48),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随访1个月,6个月,1年,2年,胺碘酮组的维持率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组药物复律成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考虑与选择房颤病程多数在1年以上有关,但是复律后维持窦德方面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否改善胺碘酮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的转律效果.方法7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ACEI组和非ACEI组,口服胺碘酮0.6g/d,2周,观察转律成功率和转律成功所需的时间.结果ACEI组胺碘酮转律成功率67.6%(23/34),显著高于非ACEI组(42.5%,17/40)(P<0.05);ACEI组转律所用平均时间为9.2 d,显著少于非ACEI组(11.53 d)(P<0.01).结论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胺碘酮转律治疗时,加用ACEI可增加转律成功率,并缩短转律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名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治疗组与氨氯地平对照组,比较24个月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与左房大小等参数变化。结果 治疗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房结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维持窦性心律及改善左房功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对比两种目前临床治疗心房颤动的常用药品的剂量疗效,提供临床治疗的经验.方法 选择门诊心房颤动患者344例,随机按每病种分成两组,分别服用索他洛尔与胺碘酮,调整用药剂量治疗并观察12个月.结果 索他洛尔组与胺碘酮组各为172人,索他洛尔组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45人,转复率26.2%,复发5例,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88.9%;胺碘酮组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41人,转复率23.8%,复发2例,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95.1%.结论 索他洛尔组治疗心房颤动的转复率略高于胺碘酮组,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胺碘酮组高于索他洛尔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用小剂量地高辛和倍他乐克控制持续性房颤的心室率或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用单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对所选病例分为四组 (地高辛组、倍他乐克组、小剂量地高辛和倍他乐克组、安慰剂组 ) ,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小剂量地高辛和倍他乐克组观察持续性房颤转复疗效 ,25例患者有6例转复为窦性心律 ,与安慰剂组对照 ,P<0 01 ,同时观察该组控制心室率的疗效为94 7 % ,该组不良反应观察有1例患者出现频发室早、短阵室速 ,停药后消失。结论 :小剂量地高辛和倍他乐克治疗持续性房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及6个月后的转复维持效果、血压、心率、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V)、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转复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转复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LAEDV、LAD、LA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AEDV(142.3±69.4)ml、LAD(32.4±1.8)mm小于对照组的(178.6±63.2)ml、(37.5±2.6)mm, LAEF(0.35±0.40)%大于对照组的(0.2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效果显著,可降低心脏负荷,延缓心肌重构,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胺碘酮+缬沙坦组(Ⅱ组)、胺碘酮+美托洛尔组(Ⅲ组)、胺碘酮+缬沙坦+美托洛尔组(Ⅳ组),治疗随访2年,比较四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1)Ⅰ组和Ⅲ组左心房内径均大于Ⅱ组和Ⅳ(P〈0.05),而Ⅰ组和Ⅲ、Ⅱ和Ⅳ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Ⅰ、Ⅱ、Ⅲ、Ⅳ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Ⅰ组低于Ⅱ、Ⅲ和Ⅳ组(P〈0.05)。结论缬沙坦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能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缬沙坦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可显著减慢左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9.
环磷腺苷葡胺、维拉帕米和硫酸镁三联转复心房颤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葡胺、维拉帕米和硫酸镁三联疗法对持续性或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转复作用及转复半年后窦律维持率。方法 治疗组静滴环磷腺苷葡胺、硫酸镁 ,静注或口服维拉帕米 ;对照组除心室率快及伴有心衰者静注毛花苷C外 ,其余均用安慰剂。结果 治疗组 34例转复率 73 5 3% ,对照组 34例转复率 8 8%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治疗组总转复率达 72 3% ,半年窦律维持率 6 3 83%。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维拉帕米和硫酸镁三联疗法转复持续性或慢性房颤安全有效 ,半年窦律维持率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