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麻醉处理体会苏州市中医医院(215003)郑传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因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加上手术体位的特殊要求,给麻醉带来一定的困难。麻醉和手术的安全取决于麻醉者对麻醉方法的熟练掌握和麻醉管理。现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八珍汤在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将64例行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术的老年患者,随机按住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老年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组于术后12小时口服八珍汤方药,1日1剂,熬药机熬好,一副装2包,每包200mL,多次少量温服。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除不服用中药汤剂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表明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术后1天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异,但是1周和2周时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普遍较对照组增高,有统计学意义,贫血得到有效改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表明中药方八珍汤对于术后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出现的贫血有改善作用,有意愿服用中药的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可以给予中药方剂八珍汤口服来改善术后贫血。结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八珍汤有助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老年患者RBC、Hb值回升,有利老年患者身体的恢复及早期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3.
人工假体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为老年患者常见的骨科手术,该手术创伤大、出血多且老年患者并发症多手术风险极大,因而麻醉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手术的安全性.笔者对75岁以上老年患者股骨髋关节手术的麻醉处理进行了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及经验。方法对38例患者行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部获得1 a以上随访。结果行双极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肢功能的优良率为97%。结论无绝对手术禁忌证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效果好,不仅可最快地恢复伤肢功能活动,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方式。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80例老年患者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研究组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并且在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加强患者的呼吸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明显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人工股骨头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加强患者的呼吸管理。能够减少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在术中发生并发症应给予及时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2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骨折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股骨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可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股骨头置换主要目的是解除病变关节造成的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广泛应用,本院2002年11月—2005年12月对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医生积极配合,患者术毕均安全返回病房,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8例中女64例,男4例;年龄65~87岁,平均78岁。均为不小心摔倒,当时不能站立,经X线片检查,确诊为股骨头下型骨折3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其中伴有呼吸系统疾病9例,高血压7例,糖尿病2例,均由药物控制症状。2手术方法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Ⅰ组)及全髋关节置换术(Ⅱ组)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各15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结果Ⅰ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Ⅱ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远期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相当,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轻比重腰椎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对68例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其中常规组(34例)行全身麻醉,研究组(34例)行轻比重腰椎麻醉。结果研究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常规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用时长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控麻醉平面,术中密切观察,相较于全身麻醉而言,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行轻比重腰椎麻醉的效果更佳,手术出血量低、住院时间短,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老年病人股骨颈骨折后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病例相应增加,然而老年人对麻醉和手术耐受性明显降低,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困难,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我院采用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用于老年病人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本文将对老年病人常见的股骨头置换手术中,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腰麻与重比重左旋布比卡因腰麻的效果作一些比较。1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随访时间2年以上并判断疗效。结果:术后96例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96分,优良率95%~98%,患者术后无需止痛药治疗,83%患者髋功能良好,无髋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再骨折。结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靠方法,骨水泥固定技术的运用可能是骨质疏松患者术后髋痛发生率很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椎-硬膜外阻滞麻醉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14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脊椎-硬膜外阻滞麻醉,采用MMSE量表评价两组患者T1(术前24小时)、T2(术后24小时)和T3(术后72小时)的认知功能、血浆Aβ浓度及T2、T3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2时MMSE评分均低于T1时;对照组T2时血浆Aβ浓度明显高于T1时(P〈0.05),对照组T3时MMSE评分、血浆Aβ浓度与T2时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T2时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浆Aβ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2时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椎-硬膜外阻滞麻醉的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低于全麻患者,临床上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配合中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后配合中药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46例老年髋部骨折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对照组各23例;中药治疗组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术前2d到术后2周配合中药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对照组仅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术前术后均不用桃红四物汤,治疗至术后2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配合中药桃红四物汤组无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未用桃红四物治疗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深静脉血栓。结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后配合中药桃红四物汤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与预后情况。方法纳入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1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把21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调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和随访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97.14%比对照组88.5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优良率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体会。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38例,并改善老年内科疾病,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加强术中监测和术后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优19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8%。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防止并发症,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83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手术过程、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并对手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83例患者资料完整,并均在术后接受长期随访,无一例遗漏。83例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复位良好,未发生并发症。随访半年后,有67例患者可恢复正常生活。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较好,患者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本实验选取在2011年9月份到2011年12月份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60例为对象,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0例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和30例对照组(硬膜外组),后进行统计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起效时间、硬膜外用药量、阻滞平面、镇痛效果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以取得理想、安全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生物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生物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2例。结果 22例患者术后无死亡,无伤口感染,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28个月,平均11.5个月,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分:优16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1%。结论生物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安全、有效、迅速的特点,是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双击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使用常规治疗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行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者为观察组;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后外侧小切口术比较安全,且近期疗效优于后外侧标准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