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功能性个体化脊柱侧凸治疗(FITS)稳定练习联合矫形操在脊柱侧弯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2021年4月收治的脊柱侧弯患者86例,简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矫形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FITS稳定练习,持续干预至患者出院。在干预前后,采用脊柱测量尺、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量表(SRS-22)、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的科布(Cobb)角角度、生命质量、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Cobb角角度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RS-22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ITS稳定练习联合矫形操在脊柱侧弯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脊柱侧弯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
陈家禄 《医疗装备》2022,(4):108-110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辽宁省瓦房店六二六中医医院有限公司骨二科收治的82例创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试验组行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腰椎功能及Cobb角改善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ODI均低于术前,Cobb角均小于术前,且试验组VAS评分、ODI均低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可显著减轻术后疼痛,纠正脊柱侧弯,改善腰椎功能,加快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龙脊导引操对青少年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治的积极促进作用,为改善青少年脊柱健康提供实验依据和方法。方法 2021年6月从石家庄脊柱侧凸筛查中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96名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的龙脊导引操训练,对照组予以健康宣教、观察监测。实验前后分别测试两组被试的躯干旋转角度(ATR)、脊柱侧凸Cobb角度,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量表(SRS-22)测量患者主观感觉。结果 相比干预前[(7.08±2.84,15.84±2.00)°],12周干预后实验组ATR、Cobb角度[(5.02±2.85,7.59±3.94)°]均减小(t值分别为14.02,17.09,P值均<0.01);相比于干预前(4.65±0.14,3.49±0.21,3.99±0.17),实验组SRS-22评分中的功能活动、自我形象、心理健康3个维度评分(4.77±0.14,4.62±0.13,4.42±0.13)均有提高(t值分别为-4.86,-39.12,-13.92,P值均<0.01)。对照组ATR、Cobb角度[(8.25±2.49,18.63...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椎弓根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64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椎弓根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椎弓根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胸腰椎功能评估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Cobb角及脊椎后凸畸形矫正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JOA评分及Cobb角[(3.6±0.4)、(10.7±1.9)分、(14.3±3.9)°]较对照组[(4.6±0.7)、(12.9±2.0)分、(16.4±3.8)°]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中部高度[(2.7±0.2)、(2.6±0.3)mm]较对照组[(2.1±0.1)、(2.3±0.2)mm]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给予胸腰椎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椎弓根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胸腰椎功能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情况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MNSF)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MNSF患者根据自我意愿分为对照组27例(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与观察组26例(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Cobb角角度、Frankel脊椎损伤功能分级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Cobb角角度较术前明显缩小,JOA评分明显增加,但观察组缩小及增加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脊椎损伤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相比,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MNSF更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与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放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术(简称传统开放手术)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术(简称经皮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在鞍山市某医院就诊的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例)和对照组(n=32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患者行经皮微创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后凸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2组患者的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组患者的后凸Cobb角均较手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间隙高度较手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2组患者的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方面,经皮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要优于传统开放手术,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在腰椎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3月接受治疗的腰椎疾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予以传统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疼痛、腰椎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ODI及MacNab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在腰椎疾病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有效促进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ELTA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轻中度、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采用DELTA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24例为DELTA组, 采用传统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MIS-TLIF)术式治疗的24例为MIS-TLIF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腰腿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以及腰椎融合率(Bridwell椎间融合分级)。结果 DELTA组手术时间长于MIS-TLIF组, 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少于MIS-TLIF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且DELTA组术后各时点的腰腿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均优于MIS-TLIF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6例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实施后路小切口微创分期术,对照组行常规CT或X线辅助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术前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置钉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平均置钉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观察组的终末融合后侧凸主侧凸冠状位Cobb角低于对照组,初次平均矫正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脊柱侧凸,可有效提升手术效果,更好地恢复脊柱生理弯曲,提高矫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法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治疗中入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别纳入经皮入路组、Wilt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1 d、1周及8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患者伤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比及伤椎后凸Cobb角指标改善情况。结果:Wiltse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经皮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783,P<0.05);经皮入路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Wilt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964,F=75.620;P<0.05);术后1 d、1周及8周,三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呈下降趋势,依次为经皮入路组、Wilt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三组术前与术后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129,P<0.05)。术后1周、术后8周,三组ODI指数、伤椎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呈下降趋势,伤椎前缘高度比呈升高趋势。结论:经手术室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中,经Wiltse入路操作更简单方便,组织损伤少,术中透视少,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患者术后伤椎整体恢复效果更好,可作为入路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慈溪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三组,即PKP手术治疗组(25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组(25例),保守治疗组(25例),比较观察三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术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患者功能Mcbridge评估。结果:三组治疗后记录数据进行比较,PKP手术治疗组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均优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的恢复情况及保持性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组无明显差异,术后患者功能Mcbridge评估优良例数最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评估均优于保守治疗组,但术后易出现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3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最好,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葛昊 《智慧健康》2023,(12):173-176
目的 浅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2年9月间来本院治疗脊柱骨折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结果。结果 实验组在包括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在内的手术指标比较中全部优于对照组,数据统计意义显著(P<0.05);在后凸Cobb、伤椎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术后疼痛评分比较中,两组患者手术前各项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实验组患者后凸Cobb角度较对照组更小,伤椎前缘高度和椎间隙高度较对照组更高,同时实验组术后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数据统计意义明显(P<0.05);在术后并发症比较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间具有明显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骨折患者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椎间隙高度和伤椎前缘高度,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侧植骨融合(post lateral lumbar-fusion,PLF)和后方椎间融合(post lun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式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间椎滑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71例腰椎滑脱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行PLIF治疗,对照组行PL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JOA评分、手术时间以及失血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失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滑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腰椎滑落,PLF与PLIF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势,PLF治疗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的优点,而PLIF治疗方式内固定失败率低、融合率高,疗效更为明显。临床治疗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后路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椎管减压术,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腰痛症状改善时间、疼痛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脊椎骨折患者运用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38例(2019年5月-2021年5月)脊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1∶1分组形式分两组,其中19例采用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19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指标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椎体前缘高度比、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对、Cobb角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对比价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皮质醇、椎体前缘高度比、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对、Cobb角各项指标更优,组间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观察组5.26%,并发症对照组26.32%,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价值存在(P<0.05)。结论脊椎骨折患者选择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更优,安全性良好,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汪斌 《智慧健康》2022,(30):83-87
目的观察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本院纳入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将观察对象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开放术式,纳入常规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另一组为微创术式,则纳入研究组(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各组45例。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切口长度、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术后12周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VAS疼痛评分改善幅度均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对而言,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切口小、操作简单、失血量低、并发症少,对患者预后恢复更佳,值得将其作为胸腰椎骨折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5,(9):1175-1176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骨科收入的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22例和对照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术)2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观察并记录出院后随访过程中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的评分;计算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及后凸Cobb角纠正率(根据患者手术前后正侧位X片评估椎弓根钉置入的位置及后凸畸形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通过观察,发现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相比较在手术时间、伤椎Cobb角的矫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单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椎弓根螺钉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67例单纯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CT证实椎体后壁均完整,术前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KP组(32例)和椎弓根螺钉组(35例).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Cobb角变化、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7例随访24~28个月,平均25.7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KP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低于椎弓根螺钉组[(38.3±5.2) min比(97.6±8.2) min,(10.1±4.9) ml比(250.1±22.4) ml,P<0.01].术后1、6个月PKP组的椎体前壁高度压缩率、中间高度压缩率及后凸Cobb角与椎弓根螺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个月椎弓根螺钉组椎体前壁高度压缩率、中间高度压缩率均较PKP组增加,后凸Cobb角较PKP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KP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均低于椎弓根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KP组术中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渗漏至椎间盘,未出现临床症状.随访期间,PKP组有4例发生邻近椎体骨折,骨折发生时间平均为术后6.3个月.椎弓根螺钉组有1例发生邻近椎体骨折,骨折发生时间为术后9.1个月.均行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PKP治疗OVCF手术创伤小,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防止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基于临床路径(CP)精细化管理手段的镇痛模式对骨科关节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恢复情况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骨科关节手术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取基于CP精细化管理手段的镇痛模式进行治疗)与对照组(采取常规镇痛治疗), 每组7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恢复情况、认知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6、12、24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 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均P<0.05), 且观察组患者JOA评分低于对照组, 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 两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升高(均P<0.05), 且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用于腰椎滑脱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腰椎滑落患者共5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的出血量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低,观察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的JOA评分优良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间隙高度的变化,观察组患者椎间间隙增加(2.9±1.0)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8)mm。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用于腰椎滑脱治疗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同时能够取得满意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