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冉春风 《中国临床康复》2008,(26):5120-5122
自行设计一种适合矫正前臂、腕、掌、指功能障碍的矫形器,有利于前臂外伤、手外伤后的保护和功能训练。该矫形器由主架、掌指关节背杆架、前支架、各指的手指套圈和弹力带及钢丝结构组成。由掌背护板和腕托架构成主架,主架的前侧固定安装一U形前支架;食指套圈、中指套圈、无名指套圈和小指套圈分别通过弹力带连接在主架的掌背护板上;拇指套圈通过钢丝安装在掌背护板的食指套圈外侧;一用于腕臂套置的腕臂套圈通过弹力带连接在U形前支架的横杆上。根据训练方式不同,起到了保护神经、肌腱、血管吻合端和防止骨折端错位的作用;起到了改善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活动度的作用;起到了增强旋前圆肌、旋前方肌、旋后肌、腕伸肌、腕曲肌、指总伸肌、指深屈肌和指浅屈肌肌力的作用。该矫形器可用于前臂、腕、手损伤术后,能较好地促进该部位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腕手矫形器.方法:该腕手矫形器由腕背护板和腕托架构成的主架,主架的前侧固定安装一U形前支架;食指套圈、中指套圈、无名指套圈和小指套圈分别通过弹力带连接在主架的腕背护扳上;拇指套圈通过钢丝安装在腕背护板的食指套圈一侧;一外展弹力套通过钢丝设置在小指套圈外侧的腕背护板上.使用时可根据矫形需要,将手腕以手心朝上或朝下之方式伸入腕背护板和腕托架构成的主架内,手位于其前方,指套置于滚动套管上的前方,手指伸至滚动套管下的前方,指套圈分别套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上,拇指套圈套在拇指上.然后根据矫形需要活动手腕,实现其各种矫形功能.结果:该新型腕手矫形器可用于伸指肌腱损伤术后保持手指呈伸直状态,以限制手指的活动范围,促进断端的愈合;用于屈指肌腱损伤损伤术后保持腕关节和指关节处于屈曲状态;改善腕关节屈、伸,增加腕关节屈曲的活动范围;增加腕关节桡侧偏移的活动范围;增加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肌力、桡侧腕伸肌和尺侧腕伸肌肌力、尺侧伸腕肌和尺侧屈腕肌肌力、指总伸肌肌力、指浅屈肌及指深屈肌肌力.结论:该种型腕手矫形器适用于腕及手的神经、肌腱、肌肉、血管损伤术后保护,腕及手骨折所致的腕关节、指关节运动功能障碍恢复,可改善腕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肌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一种动态腕手矫形器(Saebo Glove康复手套)辅助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的抓握、伸展训练。方法 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脑卒中慢性期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患者11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佩戴动态腕手矫形器后进行抓握、伸展训练,共3周。比较训练前后腕背伸肌、腕掌屈肌肌电值;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屈腕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Tardieu量表(MTS)和三倍痉挛量表(TSS)进行评定;测量握力,主动屈、伸腕关节,屈掌指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患者FMA-UE和ARAT评分、主动腕背屈活动度增大,腕屈肌TSS评分下降(t 2.739, P 0.05)。结论动态腕手矫形器辅助下抓握、伸展训练可提高慢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降低屈腕肌痉挛。  相似文献   

4.
促通技术中的抑压法常用于脑卒中患者功能训练前降低患手屈肌张力.但过度牵伸挤压关节导致掌指关节囊损伤者目前报导较少.本文报告2例中风患者,在治疗中均出现上述情况.资料介绍 例1;男性,65岁,中风后2月,右上肢轻瘫.右肩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肘关节轻度内旋,腕关节背伸欠佳,屈肌张力稍高,五指伸展不能自如,握半空拳,右手肿胀.无手指关节疼痛.用反射抑压法(肩后伸外旋,肘伸直、旋前,腕背伸,五指伸直打开)治疗右上肢并轻扣三角肌、肱三头肌,约5min,然后牵伸挤压指关节,每个关节约 2~3次,第3天患者诉右手中指掌指关节掌侧痛.检查发  相似文献   

5.
前臂骨间背神经在进入旋后肌处被卡压后,产生部分桡神经支配肌麻痹。严重者可引起前臂伸肌功能障碍,垂腕,垂指,腕被动背屈掌指关节伸直受限,前臂不能旋后,拇内收畸形。临床上并不少见,往往误诊,得不到真确及时的有效治疗。我院骨科2001—2005年共收治24例,均早期手术松解。随访2—7年,疗效较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手腕功能架对手臂伸肌障碍的康复作用马有兵1李成永1贾志勤1丰建民1侯春林11994年3月~1996年11月间,我们应用自制的手腕功能锻炼石膏钢丝支架(伸腕、伸指弹力牵引装置)对手臂伸肌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该功能架能有效防止手臂部屈肌萎缩,对挛缩、僵直的...  相似文献   

7.
手康复系列讲座(续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陆廷仁 《现代康复》1999,3(3):288-289
4.1 手康复治疗的目的:手康复治疗目的是恢复一个无痛性、全范围活动的手。一个伸直僵硬而不能届曲的手是毫无用处的。为了适应每天活动需要,首先.手应有抓握和对指功能.其次是手的伸直。很如手指屈曲活动受限,则可以增加掌指关节屈曲来补偿。一般情况下,手各部位功能的重要程度应该是,桡尺关节:旋前>旋后;腕关节:伸腕>屈腕;尺偏>桡偏;手指:依次是,掌指关节届曲、指间关节伸。  相似文献   

8.
指伸肌腱吻合或修补术后,为使肌腱吻合端愈合良好,以往多采用掌侧石膏托,将手腕关节及指关节固定在背伸位,5~6周后方可去除石膏托,开始练习活动。但肌腱修复后,需要从周围软组织中长入血管来完成肌腱的愈合过程。因此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粘连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病理变化。虽然伸腕肌及伸指肌等肌腱滑动的范围较短,术后粘连轻的对其功能影响不明显,但粘连严重者,对手的功能也会产生阻碍,影响工作和生活。近年来,我们采用低温热塑板材制作的手伸指肌腱夹板,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在夹板控制范围内让病人主动屈指,利用钢丝弹力被动伸指…  相似文献   

9.
张超  刘璇  何斌 《中国康复》2016,31(2):156-157
目的:观察前臂掌侧腕手矫形器对于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32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2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传统上肢运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前臂掌侧腕手矫形器辅助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及上肢腕手部分Fugl-Meyer评分(FM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手指屈肌群MAS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臂掌侧腕手矫形器应用于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腕手肌张力,且对于上肢腕手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效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对偏瘫患者腕手关节屈肌痉挛及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加用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于每天训练结束后累计穿戴4~8 h,每次30~60 min,休息15 min。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及治疗12周对两组患者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评定(FMA)进行评定,采用量角器测量患侧腕关节主动掌屈、背伸、桡偏、尺偏关节活动度(AROM)。结果治疗4周时,两组均未见明显改善,两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治疗8周时,两组MAS和FMA评分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改善(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腕关节各方向AROM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5),其中背伸AROM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12周时,观察组MAS和FMA评分较治疗8周时进一步明显改善(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背伸、掌曲、桡偏AROM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可明显缓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腕手关节屈肌痉挛,促进腕手关节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