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体外微量法测定恶性疟原虫对药物的敏感性,操作简便,需血量少。为了测定恶性疟原虫抗氯喹株对当前广泛应用于治疗抗氯喹恶性疟疾的磺胺-乙胺嘧啶合剂(Fan-sidar)的敏感性,作者用这种方法测定了一株泰国的抗氯喹虫株对乙胺嘧啶和磺胺嘧啶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体内体外试验分析了17个9-菲甲醇类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及小鼠体内伯氏疟原虫的抗疟作用。体外试验:用对氯喹敏感对乙胺嘧啶有抗药性的Camp株和对氯喹、奎宁、乙胺嘧啶均有抗药性的Smith株恶性疟原虫作体外测定。化合物先用70%的酒精溶解到1mg/ml,再用RPMI_(1640)稀释。根据[~3H]次黄嘌呤的摄入量来衡量疟原虫的活性。培养液中[3~H]次黄嘌呤浓度为10μCi/ml。96井的微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观察了WR33063和WR30090对无免疫者感染抗氯喹株和抗乙胺嘧啶株恶性疟原虫的抑制性预防作用,以及WR30090对人体间日疟原虫的抑制作用。感染的恶性疟原虫有抗氯喹和抗乙胺嘧啶的菲律宾Per株、马来亚Tay株和越南Smith株,其中越南Smith株对氯胍也有抗性,马来亚Tay株和越南Smith株对奎宁亦有不同程度的抗性。感染的间日疟原虫有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恶性疟原虫多种抗药性的出现和传播已有报道。缅甸的疟原虫亦已对氯喹、乙胺嘧啶-周效磺胺普遍产生抗性,并且最近在住院病人中也发现奎宁的疗效下降。为避免  相似文献   

5.
对抗寄生虫新药阿托喹酮(Ato-vaquone,566C80)正在进行后期临床试验,以观察此药用于治疗疟疾、弓形虫病和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效果。本文用同位素半微量药物敏感试验对该药的抗恶性疟原虫体外作用进行评价,并与氯喹、奎宁、甲氟喹、卤泛曲林、蒿甲醚、乙胺嘧啶和环氯胍进行比较。恶性疟原虫来源于非洲,包括直接从61位自非洲旅行回法国的无免疫力的病人血中获得的新鲜分离株以及3株保存的克隆(对氯喹敏感的L-3,L-6;对多种抗疟药有抗性的FCM-29)。以50%抑制浓度(IC_(50))表明各种药物的作用。氯喹抗性株IC_(50)与氯喹敏感株IC_(50)之比为抗性指数。  相似文献   

6.
从肯尼亚的学生中分离出M_(24)、M_(25)、K_(36)、K_(34)、K_(39)和K_(91)等6株恶性疟原虫,经Trager等的改良法在体外长期的连续培养观察,测出前3株对乙胺嘧啶敏感,后3株对乙胺嘧啶有抗性。在正常的(内含7.29×10~(-6)M PABA和2.27×10~(-6)M叶酸)和改良的(不含PABA,叶酸量相当于平均生理血浆的叶酸浓度2.27×10~(-8)M)RPMI-1640培养液中继续培养这6株原虫。当原虫生长率每48小时达3倍以上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技术测定乙胺嘧啶、环氯胍、M&B_(35769)的抗疟活性。药液用不含PABA和叶酸的培养液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体外观察了恶性疟原虫FCR株(乙胺嘧啶敏感株,IC_(50)=3)和W_2株(乙胺嘧啶抗性株,IC_(50)=30000)对[(14)C)乙胺嘧啶的摄入、乙胺嘧啶的代谢以及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实验采用含8%高度同步化的14小时龄环状体原虫与20μM的[~(14)C]乙胺嘧啶共同孵育24小时,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14)C]乙胺嘧啶的放射性,并推算疟原虫摄入乙胺嘧啶的量。结果,FCR株与W_2株摄入量无差异。对照组每10~9正常红细胞摄入乙胺嘧啶0.07nmol,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摄入0.24nmol,另用放  相似文献   

8.
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在非洲、南美及亚洲的一些地区,作为对氯喹抗性的恶性疟原虫的一线或二线抗疟药,东非已有临床疗效下降的报告,并对该药物的抗性提出了常规检测的要求。已有体外检测单用乙胺嘧啶时恶性疟原虫敏感性的报道,而单用磺胺多辛或与乙胺嘧啶伍用对现场分离株敏感性检测尚未见报道,本文作者为此对现场分离的疟原虫作了敏感性评价。  相似文献   

9.
五十年代后期,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首先出现在南美和印度支那次大陆,此后,逐渐波及疟疾呈地方性流行的大部分地区。因而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合剂、奎宁/四环素、甲氟喹、卤泛曲林以及最近的青蒿素类等成为替代药物。在东南亚、大洋洲西部至南美这一大片地区,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合剂已失去其原有的效用。泰柬和泰缅边境地区已产生多种药物抗性,青蒿素衍生物是最新起用的药物。药物压力的选择以及当地传播和流动人口带虫者是药物抗性动力学的关键因素。抗性的扩散取决于生态流行病学因素,其中移民与媒介参数起主要作用。严格按标准疗程服足药量井在监督下的合理服药,能够防止抗性的发生与扩散。  相似文献   

10.
在东南亚某些地区近年来由于抗氯喹、周效磺胺-乙胺嘧啶(SP)或奎宁的恶性疟原虫抗性株有发展的趋势,致使该地区化学预防和治疗疟疾更加困难。虽然在缅甸的部分地区常规使用SP,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为此作者决定在有抗性恶性疟原虫的疟疾流行区将甲氟喹与周效磺胺-乙胺嘧啶合用(MSP),并与单独服用大剂量的SP进行比较,以观察两种药物对预防疟疾的效果。受试者为在缅甸东南部靠近泰国边界恶性疟高度流行区内服役的健康士兵,年龄为18~40岁,曾长期服用SP(周效磺胺500mg,乙胺嘧啶25mg)进行预防(每周一  相似文献   

11.
自1979年首次报道恶性疟原虫对氯喹耐药后,丹麦对进入东非国家的旅行者将每周口服氯喹300mg(基质)改为600mg(基质)以预防疟疾。但4年的观察结果表明,恶性疟疾的病例数不断上升。后来改为氯喹与周效磺胺-乙胺嘧啶合用,尽管疟疾病例数下降一半以上,但用周效磺胺-乙胺嘧啶时有严重的副作用产生。因此,作者研究氯喹与氯胍联用的预防效果,并与原来的预防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除了青蒿素类衍生物,疟原虫可能对每一种抗疟药都产生了耐药性。同类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在许多热带地区引进乙胺嘧啶后,间日疟原虫(P.v.),恶性疟原虫(P.f.)对抗叶酸类化合物的耐药性发展迅速;在甲氟喹常规应用之前已有疟原虫对其耐药的报道,现已严重阻碍该药在东南亚一些地区的应用;对卤泛曲林的耐药性也随之发生;当阿托喹酮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3.
泰柬边境地区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SP)的多重抗药性使恶性疟治疗遇到困难。近来采用奎宁、四环素7天疗法,但因副作用大、疗程长而难以奏效。文献报道甲氟喹对具多重抗药性恶性疟原虫单次口服有效率几达100%。本文比较了甲氟喹、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合用(MS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体外微量测定方法 ,以监测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 /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敏感性的变化。 [方法 ]设计制作咯萘啶 /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 3种药物伍用测定板 ,采用WHO推荐的Rieckmann体外微量法 (WHO标准化法 )测定涂药板效果。测得的原始数据采用W H Wernsdorfer的专门软件进行分析 ,判定用体外微量法测定恶性疟原虫对上述 3种药物伍用测定板敏感性的可行性 ,并依据分数抑制浓度 (FIC)判定咯萘啶与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之间是否有协同效应。 [结果 ]3药伍用测定板效果稳定 ,其ED5 0 分别为咯萘啶 0 11pmol/井、磺胺多辛 2 15 12pmol/井和乙胺嘧啶 2 6 9pmol/井。同时证明 ,咯萘啶与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之间有协同效应。 [结论 ]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 /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的敏感性可用体外微量法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5.
在东非,由于抗氯喹恶性疟原虫的扩散,评价恶性疟原虫对替代药物磺胺多辛/乙胺嘧啶的敏感性很重要。尽管在肯尼亚已发现原虫对乙胺嘧啶有抗性,但对这二种药物配伍应用仍然有效。在西非,迄今还很少使用这种合剂,对其疗效不甚了解。本文报告了体外恶性疟原虫对这二种药物合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1.目前应用的抗疟药抗叶酸类药物,如乙胺嘧啶,环氯胍等的抗疟机理为抑制疟原虫的脱氧胸腺嘧啶合成的关键酶,即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4-氨基喹啉类药物,如奎宁,阿的平,氯喹和甲氟喹等,曾被认为具有相同的抗疟作用机理,与药物和游离高铁  相似文献   

17.
1985年6~10月,应用Rieckmann的体外微量法,测定海南岛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喹哌、氨酚喹、甲氟喹及奎宁的敏感性,ED_(50)分别为0.91、1.72、0.06、0.25和2.25×10~(-6)mol/L.对氯喹、喹哌和氨酚喹的抗性率分别为68.0、18.2和30.0%,未发现对甲氟喹和奎宁有抗性。当地氯喹抗性程度较前又有所下降。对比测定显示,对喹派抗性者,对氯喹同时存在抗性,且抗性程度较高;对氨酚喹抗性者,不一定同时对氯喹有抗性,反之亦然。甲氟喹完全抑制疟原虫裂殖体形成的药物浓度与氯喹抗性无关.  相似文献   

18.
疟疾依然是乌干达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因。调查报告显示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和其他抗疟药的抗性的增加,在门诊部因疟疾死亡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东非、中非和南部非洲的许多国家也因此不得不将疟疾的一线用药氯喹换成磺胺多辛/乙胺嘧啶。为了探讨与氯喹和磺胺多辛/乙胺嘧啶  相似文献   

19.
恶性疟原虫对4-氨基喹啉类药物的抗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地极大的关心。WHO所推荐的适用于体内与体外试验的方法,目前已广泛地用于监测世界不同地区恶性疟原虫的敏感状态。本文比较了木素(Lignin)试验和滤纸斑点试验检测服用磺胺和乙胺嘧啶者尿中出现长效磺胺的情况。受试者在试验前14天不能服用4-氨基喹啉类药物、奎宁或四环素。尿标本采自21名接受磺胺-5、6-二甲氧嘧啶(SDM′)和乙胺嘧啶以及17名接受磺胺-3-甲氧吡嗪(SMPZ)和乙胺嘧啶的志愿者。长效磺胺的剂量都是单次服用1,000mg。受试者于服药后24小时收集尿样本,测定尿中是否存在药物。以后9天每天收集尿样1次,即连续10天。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0.
药物抗性     
多抗性恶性疟是柬埔寨疟疾治疗的主要问题,对四种常用疗法,氯喹、磺胺/乙胺嘧啶、奎宁/四环素和甲氟喹体内监测显示,抗性模式有显著的地理差异。在西南部接近泰国边界地区,恶性疟完全抗氯喹和磺胺/乙胺嘧啶,并对甲氟喹(20%R Ⅰ和31%S/R Ⅰ)和奎宁/四环素(18%R Ⅰ和20%S/R Ⅰ)的抗性增加。在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