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调查护生的职业防护现状,引起护理教育者的重视,促进护理教育改革,降低护士职业损伤率.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86.2%的护生未接受过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22.7%的护生发生过锐器损伤,人均发生损伤0.3次,最主要的损伤是针刺伤和安敨碎片割伤,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占10.8%.结论 应增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从而降低护士职业损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医院工作人员发生锐器刺伤高危因素,分析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3月我院发生锐器刺伤94例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锐器刺伤工作性质、锐器类型、发生地点、工作年限、致伤锐器是否被血液污染等。结果:护士锐器刺伤41例(43.61%),外科医生锐器刺伤17例(18.08%),医技人员锐器刺伤13例(13.82%),保洁人员锐器刺伤12例(12.76%)。工龄在5年以下者56例(59.57%)。医院工作人员手部被刺伤者60例(63.82%),被注射针头和穿刺输液针头刺伤者50例(53.19%),发生锐器刺伤带血污者54例(57.44%),有17例(18.08%)锐器刺伤者对传染源不祥,22例(23.40%)锐器刺伤者本人不清楚针头有无血污。结论:医院工作人员锐器刺伤发生率较高,锐器刺伤主要发生在直接接触操作物品的部位。及时调查分析锐器刺伤原因,寻求降低锐器刺伤有效方法,提出防护对策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护士锐器伤现状,并进行分析,探讨防范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医院408名护士2009年1月-2010年12月锐器伤经历进行调查问卷,对锐器伤发生的原因、伤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79.41%的护士发生过锐器伤,其中87.04%的护士是被针刺伤,针刺伤多发生在拔针、抽血、分离针头操作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是外科,发生率为93.18%,其次是急诊科和妇产科,分别为92.59%、86.96%。防护具使用情况,平均得分为(54.5±14.8)分。伤后处理正确117人(36.11%)。受伤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占83.95%。结论:锐器伤的发生与工作环境、工作年限、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及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有关。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提高护士标准化预防依从性,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保障防护用具供应,以促进护士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4.
曲舒江 《中外医疗》2011,30(7):167-167
目的了解临床医院一线护士被锐器刺伤的情况,为采取有效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忻州市某医院的临床护士共198名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中,锐器的刺伤率为81.31%,其中72.53%被污染针头刺伤过,护士在抽血和输液时戴手套率很低,仅7.35%。结论临床护士的防护意识较差,锐器刺伤率高。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职业防护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原因及所采取的防护措施.方法 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学习结合实际临床经验,对手术室护士造成锐器损伤的原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 通过规范护士技术操作,提高自身防护意识,有效减少了锐器损伤的发生几率,从而提高了护士的护理技术质量水平.结论 增强自身防护意识,是手术室护士减少锐器损伤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锐器损伤的防护措施,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的危险。方法:对2006年发生的61人次护士锐器损伤原因、损伤过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损伤原因为防护意识不强,工作经验不足,缺乏严格的防护教育培训,缺乏必要的防护设施等。结论:避免锐器损伤。应采取积极、严格的防护措施,以减少锐器对医护人员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吴娟  李胜玲  王瑞 《吉林医学》2012,(10):2172-2173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现状,探讨发生原因,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表对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69名护士进行锐器伤经历及相关问题的回顾性调查。结果:92.6%的手术室护士在担任器械护士被刺伤,手术室护士均曾发生过锐器伤,锐器种类有注射针头、缝针、刀剪、安瓿、尖头器械(布巾钳、对位钳)及电凝器械,其中缝针刺伤占35.7%,锐器伤有54.1%发生在手术配合中,69名手术室护士1年中发生锐器伤68名,且护龄越高,损失次数越少,66.2%的护士损伤后用消毒液消毒伤口,17.6%的护士损伤后消毒并包扎伤口,76.5%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获得防护知识,在骨关节外科手术的护士受伤率最高,占76.4%。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职业危害较大,应加强重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锐器伤对护士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宋海凤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34-135,137
目的:了解病房轮班护士锐器损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有关防护的概念及安全操作行为等问题。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对病房参与轮班的护士共65名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中有62名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95.38%,年人均损伤5.2次,其中75.42%为污染锐器损伤。结论:病房轮班护士锐器损伤发生率高,应加强防护意识,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避免锐器损伤。  相似文献   

9.
曾凤微 《吉林医学》2012,(35):7771-7772
目的:了解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发生医疗锐器损伤情况,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80名护士,共发生锐器损155次,锐器损伤种类依次为直接用手掰安瓿41.29%,回套针帽23.23%,分离针头14.84%,拔针10.32%,整理废弃物5.81%,患者不合作3.23%,其他1.29%。结论:护士锐器损伤较普遍,应加强护理人员对锐器损伤的防范意识,预防和控制锐器损伤,从而保证护士更好地投入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0.
钟翠坤 《吉林医学》2011,32(12):481-482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56例不同护龄的临床护士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发生锐器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48例(85.7%)护士发生过锐器伤,共发生锐器伤91例次,人均1.6例次。最容易发生锐器刺伤的前6项操作分别是:注射及拔针时、取注射器或输液器上针头时、手掰安瓿时、回套针帽时、清理用物时、静脉加药时,低年资的护士锐器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高年资护士。结论:临床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降低临床护士锐器伤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