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张兰兰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9):1824-1824,F0003
目前,肺癌在全球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肺癌,而85%的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这其中又有30%的患者因肿瘤阻塞气管、支气管导致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1-3]。因此,通过局部治疗改善这些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肺癌病人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训练与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据统计,肺癌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目前,对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而患者常因术前呼吸功能低下及术后手术创伤与引流部位疼痛,不能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排痰,会出现肺不张、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为此,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训练和指导对肺癌患者至关重要。2003~2005年我院收治57例肺癌手术病人,我们把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训练和指导作为护理重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肺癌是癌症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占癌症死亡总数的23%[1]。肺癌主要分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4%,小细胞肺癌(SCLC)占16.8%。NSCLC 可进一步分为腺癌、鳞癌、大细胞肺癌、支气管肺泡癌。近10年来,尽管放化疗技术和手术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肺癌的病死率基本保持不变。目前,肺癌的早期诊断存在困难,患者被确诊时多已进入中晚期阶段。早期癌瘤一般有80%~90%的治愈率,而晚期癌的5年生存率一般均极低,早发现、早诊断是肺癌治疗的关键。因此,国内外学者都期待找出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对肺癌进行早期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系统的呼吸训练对肺癌患者手术后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为肺癌患者手术后肺功能的改善和生存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方法 对82例肺癌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呼吸训练,并在训练前、后进行肺功能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 经过系统的呼吸训练的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和生存质量远远好于未经过系统的呼吸训练的肺癌患者。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肺癌会给患者术后的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有效系统的呼吸训练能够改善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杨莉 《护士进修杂志》2014,(12):1148-1149
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近年来我国的调查,肺癌在一些大城市和工矿地区已占恶性肿瘤的首位。晚期肺癌患者伴随着呼吸功能逐渐减退,面临巨大的身心压力,常常出现焦虑、恐惧、易怒、失眠、自杀倾向等心理状态,这些不良心理状态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宋正苓 《临床医学》1992,12(3):134-135
我国肺癌发病率正在成倍的上升,但肺癌的早期发现率仅占10%,能行根治性手术者只有20%,而80%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近晚期,所以大部份患者只能姑息治疗,存活期短,欲改变这种状况,只能靠早期诊断。本文总结我院1978年至1989年收治的114例肺癌,其中有24例已具备早期肺癌的诊断标准,因各种原因而延误了诊断。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居恶性肿瘤之首。目前国内约8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无法手术切除。而气道阻塞导致呼吸衰竭、阻塞性肺炎和感染是肺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约占其总死亡数的60%。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配合外照射,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使支气管局部病灶得到控制。1998年3月至2004年9月我科应用放射源192铱(^192Ir)高剂量率治疗机(Micro Selectron-HDR型)腔内后装放射治疗配合外照射治疗肺癌患者5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癌症死亡约19%。在我国肺癌在城市中占最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农村占第三位,并有明显增高的趋向,本人在县级医院呼吸科工作近二十年,主要面对的是广大的农村患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深刻感受到肺癌在农村患者中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而早期发现率低,大多数来院就诊者已属肺癌晚期,失去放、化疗及手术机会,而极少数发现早的患者因各种原因能进行放疗及手术的很少。现将本人工作多年中遇到的这种状况讲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肺癌为当前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在城市中已经占恶性肿瘤首位,农村发病率也在上升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70%-80%,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根治机会,接受手术治疗天,其余治疗两组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提升肺癌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合格率、依从性和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科住院的97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PDCA四步法(计划、实施、核查、行动)提高肺癌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合格率、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肺癌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合格率、依从性和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能优化肺癌患者呼吸锻炼护理工作流程,提升肺癌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合格率、依从性和满意度率,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肺癌居癌症病死率首位,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80%的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其中约75%的患者发现有转移灶的存在,治疗预后较差,总的5年生存率不超过15%.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统计资料显示,如在肺癌患者Ⅰ期发现并治疗,其五年生存率可达90%;而诊断治疗发现在Ⅱ期以后,则五年生存率急剧降至20%以下.因此,采用高度灵敏的检测方法,尽可能及早发现肺癌,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肺癌表现不明显,确诊时多已至中晚期,60%~70%的患者已失去根治机会,提高早期诊断是十分重要的。CT提高了对肺部病变的诊断水平,是发现肺癌最重要、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术期呼吸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行肺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进行了围术期呼吸护理,而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呼吸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排痰难度、肺部哕音等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呼吸护理有利于促进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可以大大减少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住院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与特征。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住院肺癌患者焦虑、抑郁量表对300例住院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80份,肺癌患者有焦虑情绪者142例(50.71%),有抑郁情绪者120例(42.9%),女性肺癌患者的焦虑水平高于男性(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肺癌患者的抑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部分住院肺癌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应重视女性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住院肺癌患者躯体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有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癌再切除的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和生存率。方法 自1990年1月~2002年10月,对30例肺癌患者实施手术再切除,其中余肺肺癌复发26例,二次原发性肺癌4例。应用生命表法计算1年、3年及5年生存率。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呼吸功能不全8例,占30.8%;支气管胸膜瘘2例,占8.0%;脓胸4例,占15.4%。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70.6%和35.6%。结论 肺癌再切除术是治疗复发性肺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术后易发生呼吸衰竭的因素及防治效果。方法分析年龄≥70岁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17例(呼衰组)和同期未发生呼吸衰竭的101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探讨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的因素,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吸烟指数高低.术前合并症,肺功能状况,手术方式,病理分期,肺内感染出现时间与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有明显关系;呼吸衰竭发生率14.41%,救活成功率76.48%。结论术前戒烟、锻炼呼吸功能、积极调整合并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减少术中出血和减轻手术创伤对预防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发生有重要意义;有效控制肺内感染、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是救治成功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肺癌患者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70%-80%的病人发现时已属中晚期。发病高峰年龄为70~80岁,老年人通常是指年龄≥70岁的患者。老年肺癌以非小细胞肺癌多见,大部分老年患者拒绝治疗或治疗不完全,因此目前对老年肺癌化疗方案研究较少。本院近5年来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临床资料回顾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22例晚期小细胞肺癌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癌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20%-25%。由于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快,70%-9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属晚期。近年来,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取得了效果,但由于伊立替康的独特的作用机理,使得该药在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一些特殊的毒副反应,如急性胆碱能综合征、延迟性腹泻等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同时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2004年10月-2006年9月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22例。通过精心护理使患者顺利完成了规定的化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5%~30%,其中80%左右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70%患者确诊时已属局部晚期或有远处转移而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吉非替尼、厄罗替尼等为口服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EGFR),可抑制与EGFR相关的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而影响表皮生长因子(EGF)的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20.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指导与护理对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肺叶或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呼吸指导与护理。结果:60例患者均能按期进行手术。结论:对肺癌口才行围手术期的呼吸指导与护理,可减少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发生,同时也是保证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并早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