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前置胎盘是晚期妊娠出血常见原因之一,发生率有增多趋势。处理不当危及母儿,胎儿多死于出血、早产或感染。前置胎盘的定义至今众说不一。①一般认为正常胎盘是附着于子宫体的底部、后壁、前壁或侧壁,如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甚至胎盘边缘达到或覆盖子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者,称为前置胎盘。②妊娠晚期胎盘部分或完全种植在子宫下段,超过或  相似文献   

2.
杨金香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234-2235
【目的】比较完全性、部分性、边缘性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72例前置胎盘的临床资料。【结果】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1.02%。完全性前置胎盘占31.94%,部分前置胎盘占41.67%,边缘性前置胎盘占26.39%。三组前置胎盘在产前出血、产后出血、早产、剖宫产方面,每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羊水过少、新生儿死亡方面,每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的类型与妊娠结局关系密切,产后出血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儿生命,为改善囤产儿预后,应尽量放宽前置胎盘剖宫产指征,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3.
苏继颖 《临床医学》2010,30(2):107-108
<正>前置胎盘是指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覆盖于子宫颈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是妊娠中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严重者出现产前、产时、产后大出血而导致产妇休克,甚至死亡。还可因反复产前出血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前置胎盘患者129例,其中34例是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剖宫产(CS)后再次妊娠合并凶险性前置胎盘(DPP)产后出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8月我院熟知的分娩的94例CS后再次妊娠合并DPP患者,观察产后出血状况,对比发生和未发生产后出血患者的资料,分析CS后再次妊娠合并DPP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94例CS后再次妊娠合并DPP患者中产后出血38例,占40.43%;经单因素分析与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盘植入或粘连、中央型前置胎盘、CS次数≥3次是CS后再次妊娠合并DPP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胎盘植入或粘连、中央型前置胎盘、CS次数≥3次均可能增加CS后再次妊娠合并DPP患者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临床可据此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以降低患者发生产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前置胎盘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36例前置胎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前置胎盘类型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组(21例)、部分性前置胎盘组(53例)、边缘性前置胎盘组(32例)及低置前置胎盘组(30例)4组。观察比较各组妊娠情况、妊娠结局及围产儿情况。结果4组产前出血率、抑制宫缩治疗率、产后输血率及早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产前出血率、抑制宫缩治疗率、产后输血率及早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部分性前置胎盘组、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及低置前置胎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性前置胎盘组产前出血率、抑制宫缩治疗率、产后输血率及早产儿发生率高于低置前置胎盘组,产前出血率低于边缘性前置胎盘组,抑制宫缩治疗率、产后输血率及早产儿发生率高于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性前置胎盘组产前出血率、抑制宫缩治疗率及产后输血率均高于低置前置胎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前置胎盘对妊娠结局有明显影响,其中完全性前置胎盘产前出血率、抑制宫缩治疗率、产后输血率及早产儿发生率均较高,属于危害母婴安全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利凡诺尔治疗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我院于2006年6月至2007年7月采用Seldinger技术对6例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进行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同时应用利凡诺尔针羊膜腔注射终止妊娠,引产后24 h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促进子宫侧支循环建立.结果 5例患者术后平均40 h排出胎儿及附属物,无产后出血,平均35 d恢复月经.结论 介入治疗预防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出血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731-3732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集的36例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及因素进行研究,以针对病因采取处理措施。36例患者中高龄患者占产后出血的69.44%,有剖宫产史患者占66.67%,妊娠次数在2次及以上患者占63.89%,中央型前置胎盘占69.44%,胎盘粘连及植入占72.22%,经统计学分析后,高龄、剖宫产史、妊娠次数、中央型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为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P<0.05)。针对产后发生出血的前置胎盘患者应积极寻找其高危因素,并采用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可有效止血,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8.
刘美玉 《护士进修杂志》1999,14(3):F003-F003
妊娠晚期出血可由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胎盘或脐带血管发育异常及外阴,阴道及宫颈局部病变以及早产引起。临床常见于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所致妊娠晚期出血。1胎盘早期剥离胎儿娩出前,胎盘从种植部位与子宫壁分离,称为胎盘早期剥离。常与下列因素有关:母体高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减少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产后出血风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24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产后出血量分组,将产后出血量超过1000 ml的4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小于1000 ml的2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流产次数≥2次、有剖宫产史、有妊娠晚期出血、完全性前置胎盘、有胎盘粘连、有胎盘植入、胎盘附着部位为前壁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流产次数、剖宫产史、妊娠晚期出血、前置胎盘类型、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及胎盘附着部位为影响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在患者妊娠期应注意排查各种危险因素,早发现、早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0.
前置血管是一种十分少见的产科疾病。其表现是妊娠中、晚期无痛性的阴道出血。易误诊为前置胎盘或胎盘早期剥离延误处理而使胎儿死亡。现对帆状胎盘并前置血管破裂致新生儿死亡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人工流产后再次妊娠并准备分娩产妇200例(人工流产组)和无人工流产史产妇20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2组产妇产前出血(先兆流产、早产、妊娠高血压病、前置胎盘)、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出血、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症的发生、胎盘残留及胎盘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人工流产组的先兆流产率、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残留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能增加再次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应尽量减少人工流产,并改进人工流产技术,确保术后远期安全。  相似文献   

12.
5例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5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出血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采用Seldinger技术对5例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大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同时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醇片终止妊娠.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强化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严密观察产程,加强产前、产时及产后的监护,5例患者术毕阴道出血即停止,于介入治疗后数小时排出胎儿及附属物,无产后出血.并能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邓桂芳 《全科护理》2016,(9):931-932
正孕产妇死亡的第一原因是产后出血[1],而凶险性前置胎盘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2]。凶险性前置胎盘由Chattopadhyay等[3]首先提出,指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现一般指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时胎盘附着于原子宫切口部位称为凶险性前置胎盘。随着高龄产妇和剖宫产率的升高,前置胎盘尤其是合并胎盘粘连、植入的发生率增高[4],由此带来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并发症甚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龄初产妇前置胎盘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以医院为基础收集资料,共纳入1065人为研究对象。用χ2检验分析比较高龄初产妇在人口学资料、妊娠分娩因素及妊娠并发症等条件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及不良结局。结果所有1065名高龄初产妇中,905人(85.0%)未发生产后出血,160人(15.0%)发生产后出血。160名产后出血的高龄初产妇中,13人(8.13%)发生前置胎盘;950名未产后出血的高龄初产妇中,12人(1.33%)发生前置胎盘。所有高龄初产妇中,前置胎盘发生率在是否产后出血、是否宫缩乏力者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53,12.10;P<0.05),在其他妊娠并发症中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所有高龄初产妇中,未发现人口学及妊娠产前相关因素,前置胎盘的不良结局为早产(AOR:3.26,95%CI:1.43∽7.44)、产后出血(AOR:5.38,95%CI:2.37∽12.23);在产后出血的高龄初产妇中,前置胎盘的不良结局为早产(AOR:6.28,95%CI:1.65∽23.82)。结论高龄初产妇是前置胎盘的高危人群,应尽快确认不良结局,以便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完全性前置胎盘(或称中央性前置胎盘)是前置胎盘的一种类型,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初次出血时间多在妊娠28周左右,称为"警戒性出血"[1]。近年来前置胎盘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完全性前置胎盘并发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危险性更大,产前、产时及产后出血多且迅猛,可导致早产、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继发感染等发生,严重威胁母儿生命[2]。现将本科对完全性前置胎盘伴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16.
正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前置胎盘可能伴发胎盘植入造成产时或产后大出血、子宫穿孔、继发感染等,甚至危及母儿的生命。目前全球各个地区的前置胎盘发病率平均为5.2/1000~([1])。随着国内二胎政策放开,剖宫产再孕者增多,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增加。妊娠晚期准确测量胎盘的位置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安全适当的分娩方式,有效预防前置胎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一、前置胎盘的定义妊娠中期,胎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的状态称为  相似文献   

17.
前置胎盘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在产前、产后出血中因前置胎盘所致的占重要地位.产前出血及时终止妊娠可挽救新生儿的生命,但往往继发难治性的产后出血,危及产妇生命,常为抢救生命行全子宫切除术.本院自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后,未再因产后出血而切除子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护理对策.方法 以2010-2012年住院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268例为病例组,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3 97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宫缩乏力及未早接触早吸吮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go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5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按OR值大小依次排列为前置胎盘、宫缩乏力、胎盘早期剥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早接触早吸吮,其中早接触早吸吮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避免产前非意愿妊娠以减少前置胎盘和胎盘早期剥离、及时处理子宫收缩乏力、提倡产后早接触早吸吮是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类型、阴道出血状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前置胎盘的处理以改善母婴预后。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1日~2009年6月31日收治并分娩的112例前置胎盘伴产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年来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在上升;前置胎盘类型与产前出血、产后出血密切相关,中央性前置胎盘发生产前出血量最多(P<0.01),出血时间最早(P<0.01),产后出血概率越大(P<0.01),临床结局最严峻;边缘性前置胎盘则反之,而部分性前置胎盘则处于两者之间。结论 前置胎盘出血时间越早,出血量越多则威胁母儿生命越严重。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结局有很大差异,其类型及产前出血状况可预测临床结局。产前及时诊断是改善前置胎盘预后的关键因素,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试分析产前超声诊断不同类型前置胎盘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产检228例孕妇,产前超声诊断为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组(75例),部分性前置胎盘组(72例),边缘性前置胎盘组(81例),对比产后前置胎盘的符合率,并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妊娠结局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超声产前诊断不同类型前置胎盘与产后临床诊断前置胎盘的符合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在分娩方式、分娩孕周、产后出血、新生儿情况及胎盘是否粘连或植入,以中央性前置胎盘危害最为严重,比较其他两种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产前超声诊断不同类型前置胎盘与产后临床符合率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类型的前置胎盘对妊娠结局有着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完全性前置胎盘预后最差,因此超声产前诊断不同类型前置胎盘对产前临床处理和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产前超声检查;前置胎盘;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