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肢体功能训练在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89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和肢体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运动功能评测(Fugl-Meyer)评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效果及随访2年内累计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2年内累计生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肢体功能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用护理程序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神经外科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运用护理程序实施预防性护理。结果: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实施预防性护理,未发生1例深静脉血栓。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神经外科意识障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意识障碍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常见症状,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各种类型的颅内肿瘤术前术后患者均可有意识障碍,因此,意识障碍患者是神经外科观察和护理的重点。笔者对我院2000年1月~2002年4月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意识障碍病人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2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1例和对照组10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的观察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较常见的疾病。它可致意识障碍.咳嗽及吞咽反应迟钝。呼吸反射减弱,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有些患者尽管大量、长期应用抗生索,仍然经久不愈,甚至死亡。所以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临床护理上应积极主动,采取早发现病情变化,早预防,早治疗各种并发症的措施,减少死亡率.使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意识障碍不能进食,且机体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尤其是蛋白分解代谢,使病人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依靠静脉营养不能完全满足机体需要,故早期胃肠内营养就显得极为重要。我科从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将鼻饲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转运前的评估及准备,转运途中实施了有效监护,并对危急情况采取了准确的处置措施。结果:356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有35例出现了不同情况的病情变化,经积极有效的处理,仅3例患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99.2%的患者转运安全。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转运前的评估及充分准备,转运途中医护分工协作监护,可有效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8.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病死率高达50%[1]。随着急症外科学的发展及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明显降低约37.9%[2]。护土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护理知识技能的更新,护理研究前景作一综述。1重型颅脑损伤护理要点1.1神经功能的监护[3~4]神经功能的监护主要指对病人意识状态、瞳孔及肢运动、感觉和反射等的观察、判断。l.1.l意识观察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反映脑功能状态的可靠指标之一,准确判断其程度有利于指导临床救治,挽救病人生命。如…  相似文献   

9.
罗承水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2):1387-1388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约占颅脑损伤的20%,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是临床救治的难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可导致呼吸道梗阻,需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是重中之重担。本院2002年8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3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重点将气管切开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疗效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北京康诺技术发展公司生产的“KN01康诺降温毯”作亚低温治疗技术,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亚低温疗法,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疗法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治疗效果及预后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死亡率和残障率,不产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亚低温疗法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疗效显著,既安全又有效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原因与受伤时误吸、吞咽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咳嗽反射减退或消失、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降低、浸入性损伤等有关。为了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道的护理方法,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创伤中最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在全身不同部位损伤中发病率略低于四肢损伤而居第二位,由于患者多处于深昏迷或昏迷时间〉12h,其病情重,变化快,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极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需要长时间精心护理,护理难度大,对护理人员要求高。本院神经外科于2009—04—2012—05对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严密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护理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为中枢抑制和做肺通气功能障碍,由于脑组织对缺氧耐受性差,低氧血症与脑细胞继发性损伤之间的恶性循环成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成功应用,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逐步提高。作者采用回顾性、分组对照方法,研究本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近5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干预治疗的结果,探讨机械通气的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气监测与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钺  吴春花 《天津护理》1999,7(3):96-9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能障碍的临床观测及呼吸道的护理较为复杂困难。本文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气监测结果与呼吸道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呼吸机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中枢性呼吸抑制,创伤性湿肺,肺部感染等。认为采用血气监测能客观地早期反映患者的呼吸机能障碍,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导致严重的营养障碍和免疫功能衰竭,增加了能量的消耗,使患者处于负氮平衡状态,从而易于发生难以控制的感染和不可逆的细胞功能损害,增加了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早期进食可满足机体的营养,加速组织功能重建。鼻饲是颅脑损伤病人补充营养的最好途径。总结2005年11月-2007年8月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属机体严重创伤。患者多数呈昏迷状,病情复杂,变化快,病死率、致残率极高。因此,正确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复杂严重,死亡率高,经抢救治疗.幸存下来的患者常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诸如意识、运动、育语、认知功能等方面的神经功能障碍,为患者及家属带来痛苦和困难,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如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2001年1月-20H04年12月,本研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为中枢抑制和/或肺通气功能障碍,由于脑组织对缺氧耐受性差,低氧血症与脑细胞继发性损伤之间的恶性循环成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成功应用,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逐步提高。作者采用回顾性、分组对照方法,研究本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近5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干预治疗的结果,探讨机械通气的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神经外科NICU病房2000年3月~2005年3月应用机械通气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朱小洁 《护理学报》2003,10(1):18-20
用亚低温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减轻脑损伤后的病理损害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明显降低颅脑损伤的病死、病残率。目前国外有些医院的神经外科已将亚低温治疗列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常规[2]。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对颅脑外伤及开颅术后高热病人普遍采用亚低温治疗。上海华山医院、天津环湖医院已经建立新型的亚低温治疗中心。亚低温治疗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但是医院之间颅脑伤救治效果相差甚远,即使在欧洲和美国等医学发达国家亦存在这个问题[3],有待规范和提高。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医疗护理技术要求高…  相似文献   

20.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其特点是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颅脑损伤后,由于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高热以及呼吸功能不全、休克等因素。造成脑组织缺氧,可导致脑损害。早期采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颅脑损伤的病死率。提高存活率。我科于1998年12月—2002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8例,在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