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对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总结解决对策,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将该院2013年1—12月发生后上报的98例护理不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护理不良事件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结果 98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包括:未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护理管理不够科学化、护士资历尚浅、评估患者存在偏差、临床带教工作不够严谨等。结论为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部对现有制度进行了改良与完善,增强新护士培训的内容,提高护士的整体综合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周慧心 《药物与人》2014,(8):253-253
目的:对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护理部确认的的196例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经过调查分析发现,196例护理风险事件中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有45例,意外事件有78例,护理纠纷有34例,并发症有25例,其它原因有14例。结论:要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不断对医护人员及家庭宣传责任意识,完善医院服务制度,增强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我院近年来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寻找防范对策。结果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与儿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操作水平不高、医护患沟通不足等有关。有效的防范对策为严格查对制度、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护理管理、加强医护患沟通,激发护士工作信心和激情等。结论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通过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能有效预防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静脉采血发生差错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2013年1月—2013年6月份我科发生静脉采血差错及原因,针对发生差错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2013年7月—2013年12月发生静脉采血差错由2013年1月—2013年6月份1.28%下降至0.54%。结论加强检验知识和操作培训,强化查对制度落实,加强质量控制,同时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可有效防止静脉采血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烧伤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确保烧伤患者质量安全。方法采用强化急救意识,加强护理操作与沟通技能培训,严格督查,规范化临床路径,定期护理风险意识教育,确保急救药品设备备用完好等措施,有效应对护理风险发生。结果通过对策的实施,有效保证了护理安全质量,实现护理零投拆,护理差错由二起减至全年无风险性护理差错;患者满意率由96%提高到99.5%,护士的安全意识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结论分析烧伤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对策,能有效防范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护理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急诊是纠纷易发地。通过对急诊留观病人31起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发生纠纷构成。结果表明与护理纠纷有关的类型有服务态度、静脉穿刺技术和护理差错。职称护士者发生的护理纠纷数高于护师、主管护师。最后探讨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祖菊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3939-3940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纠纷发生的相关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7起精神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结果]17起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29.41%)、护患关系沟通不够(23.53%)、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17.65%)、护理管理不严(11.76%)、护士专业思想不稳定(11.76%)和病人家属过度维权(5.88%)。[结论]实施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及责任心对预防护理隐患、减少护理差错和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客观分析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本文对我院1991年1月-2003年12月发生的51起护理差错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差错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薛燕萍  王斌全 《现代保健》2013,(14):131-133
目的:分析ICU护士离职原因,为ICU护理管理提供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或电子邮件等形式收集离职护士的基本资料及离职原因,经过分析提出降低ICU护士离职率的对策。结果:ICU护士离职与年龄、学历、任职方式等因素有关;ICU护理工作任务重、压力大;ICU护理风险大、极易发生差错事故;ICU护士薪酬待遇低,与工作付出不成比例;ICU护理工作环境封闭、气氛压抑。结论:合理配置人员,减轻护士工作量;增加岗位人员配置,杜绝差错事故;按绩效考核,提高ICU护士待遇;加强ICU护士的业余生活,重视护士的心理素质等是减少ICU护士离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丽娟  莫彩珠 《药物与人》2014,(12):301-301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控制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增城市人民医院2008年-2013年本科室发生的183起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及护患比例进行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管路滑脱、压疮、跌倒.主要原因分别是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护士资历不够,资历较低的护士在评估及沟通方面存在显著不足.结论:科学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根本途径.科室改革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按照患者的需求进行弹性排班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亚平 《医疗装备》2014,27(11):118-118
目的:研究预防护理差错的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面对护理差错,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应用对策,持续改进。结果:应用对策后,护理差错显著减少或杜绝,护理工作质量稳定。结论:面对护理差错,认真分析原因和研究对策,持续改进,对推进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导管脱落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3月22例导管脱落事件的导管类型、发生的班次、脱落方式等,查找导致导管脱落的相关原因.结果 发现导管脱落与夜班值班人员少工作量大、护士临床思维片面、归因思维偏差、整改不力等有关.结论 改变排班模式、启用非惩罚性护理差错报告制度、缩短新护士临床适用时间等措施有利于减少导管脱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士实施药物治疗所存在的用药错误和风险,分析原因制订对策。方法分析2007年7月~2009年5月护士发生用药错误的护理差错1例,发现并杜绝与用药有关的护理风险21例,并分析原因。结果1例护理差错原因是未认真查对医嘱而用错药;21例被发现并杜绝护理风险中,5例(23.8%)来自于护士配错药,12例(57.1%)来自于药房写错剂量和发错药,4例(19.1%)来自于医生医嘱错误。结论护士实施药物治疗时,必须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加强用药环节的质量管理,监护药物安全使用,完善防范机制,保证病人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排列图法应用于医院护理差错分析。方法:利用排列图分析我院2003-2007年护理护理差错的发生原因。结果:应用排列图对护理差错进行分析,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是标本采集错误和病情观察不到位,是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将大大提高护理质量。改进后的2008年,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减少,与之前对比,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正确应用科学管理方法,找出护理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华梅 《医疗装备》2014,(12):123-124
目的:研究预防护理差错隐患的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面对护理差错隐患,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应用对策,观察效果.结果:应用对策后观察92d,杜绝了护理差错隐患,护理工作质量更稳定可靠.结论:勤查护理差错隐患,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持续改进,对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6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稚梅  梁素琴 《现代医院》2010,10(10):113-115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对医院2年来发生的6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类型及与不同护士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与制度执行、工作流程、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仪器设备、低年资护士有关。结论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重视工作流程改进,建立专科技术指引,强化年轻护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减少护理不良事发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妇产科50例护理缺陷事件,对护理缺陷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责任心不强是造成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结论: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知识水平和职业素质;对新进护理人员进行认真带教,强化护理安全质量教育,能有效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为提高患者安全管理,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外科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发生的64例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与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管路滑脱、给药错误、漏执行医嘱;主要原因分别是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安全管理不到位、临床带教工作不严谨。1周之内周三、周四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而在1d之内,A班和N班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护士资历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鼓励护士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管理者要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与原因,并给出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上报的8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发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类型.结果:8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差错占30.0%、烫伤占5.0%、坠床/跌倒占15.0%、皮肤损伤占20.0%、液体外渗占20.0%、延误检查占10.0%.护士的工作时间越长、年龄越大、技术职称越高、护士学历越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次数越少(P<0.05).结论:增强儿科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科室定期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和流程执行各项护理工作,以降低科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来我院外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8例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特点以及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加以研究。结果:造成这8例不良事件的原因包括评估不足、主要发生在急诊高峰期,造成不良事件发生的医护人员大都为低年资护士。结论: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工作特点有关,因此,要能够强化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引导患者以及家属积极参与其中,护理工作人员要能够尽可能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从根本上降低外科临床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