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检测长、短时受精受精液中活性氧的不同,分析精卵孵育不同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155例接受常规IVF受精的患者,每人取出的OCCC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短时受精,B组为长时受精。检测受精液中H202、CTA的含量。移植的119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60人移植短时受精的胚胎,一组59人移植长时受精的胚胎。结果B组的受精液中H202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CTA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B组的多精受精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的优胚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植入率、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时受精时,过量的活性氧对卵子及胚胎有不利影响。短时受精在不影响受精率的前提下,可以降低多精受精率,提高优胚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OPS法玻璃化冷冻小鼠不同成熟时期卵母细胞解冻后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能力。方法收集ICR小鼠生殖泡期(GV)未成熟卵和成熟卵,分五组行OPS(open pulled straw,开放式拉细麦管)法玻璃化冷冻,Ⅰ组:直接冷冻GV期卵;Ⅱ组:GV期卵在体外培养8h后冷冻;Ⅲ组:GV期卵在体外培养16h后冷冻;Ⅳ组:GV期卵体外培养成熟(IVM)后冷冻;Ⅴ组:直接冷冻体内成熟卵。解冻后比较各组卵受精率、卵裂率及8细胞胚胎形成率。结果Ⅰ组(GV期卵)冷冻解冻后存活率达57.5%,显著高于Ⅱ组(34.1%),Ⅲ组(32.0%),Ⅳ组(29.6%)及Ⅴ组(31.0%)(P〈0.01)。各组体外受精率、卵裂率及8细胞胚胎形成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OPS法玻璃化冷冻小鼠卵母细胞,冷冻GV期卵较冷冻其它成熟时期卵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输卵管因素继发不孕妇女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助孕过程和结局,探讨基础睾酮(T)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岁~35岁的123例第一周期长方案IVF—ET的不孕妇女的临床资料,根据新鲜周期的妊娠情况T水平的ROC曲线切割值、本中心对高T水平预降调至理想范围高值0.7ng/ml及T正常高值分成3组(A、B、C组),同种方式将同期输卵管因素继发不孕病例271例分成3组(Ⅰ、Ⅱ、Ⅲ组),分别比较组间助孕过程和妊娠结局。结果A组2PN受精率、着床率、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A、C组(P〈0.05);I组可利用胚胎数、成熟卵子率、着床率、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Ⅱ、Ⅲ组(P〈0.05)。结论基础T水平较低时妊娠率明显下降。30岁~35岁妇女,基础T水平在0.45ng/ml~1.02ng/ml时能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短时受精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周期治疗中对胚胎质量的影响及其I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助孕治疗的患者886例,其中短时受精不脱颗粒细胞组(A组)235例,短时受精并全部即刻脱颗粒细胞组(B组)315例,短时受精并部分(3~5枚)脱颗粒细胞组(c组)336例。分别比较3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多精受精率高于A、C两组(P〈0.05);C组的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A、B两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并部分即刻脱颗粒细胞不影响受精率、卵裂率和胚胎种植率.但可提高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并且能够降低多精受精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卵母细胞MⅡ率与ICSI后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7月在本中心接受Gn RH激动剂(Gn RH-a)促排卵的ICSI治疗患者792例,获卵数≥5枚且≤30枚。首先分析标准方案人群609例,根据卵母细胞MⅡ率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MⅡ率90%(N=220)。B组:90%≥MⅡ率80%(N=179)。C组:80%≥MⅡ率70%(N=124)。D组:70%≥MⅡ率50%(N=66)。E组:50%≥MⅡ率10%(N=20)。以A组为对照,分析BCDE组随着MⅡ率的逐渐降低ICSI后的受精率、2PN受精率、卵裂率、2PN卵裂率、优胚率、2PN优胚率的变化趋势。再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将全部入选人群分为高MⅡ率组和低MⅡ率组,分析比较ICSI后的受精率、2PN受精率、卵裂率、2PN卵裂率、优胚率、2PN优胚率的差异。结果标准方案人群,5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的前提下,随着MⅡ率逐渐降低(从A组到E组),受精率、2PN受精率、卵裂率、2PN卵裂率、优胚率、2PN优胚率均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其中,C组、D组的受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P0.013)。2PN受精率降低幅度不显著(P0.013),异常受精率没有明显波动。卵裂率以及2PN卵裂率呈现相类似的趋势,D组显著低于A组(P0.013)。优胚率以及2PN优胚率逐渐降低,D组显著低于A组(P0.013)。在Gn RH-a促排患者中,根据前述分析结果,以70%的MⅡ率为分界,受精率、2PN受精率、卵裂率、2PN卵裂率、优胚率、2PN优胚率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MⅡ率与ICSI后的受精及胚胎发育结局密切相关,MⅡ率降低,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MⅡ率低于70%,不同方案患者受精及胚胎发育均显著降低。MⅡ率可以作为预测ICSI后受精及胚胎发育结局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不孕患者行短时受精、half—ICSI与常规长时受精三种受精方式对受精率和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5个非男性因素导致原发不孕在本中心接受体外受精治疗,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128个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ICSI周期(A1组:112个短时IVF受精周期,A2组:16个早期补救ICSI周期),B组65个hal-ICSI周期,C组512个常规长时受精周期。对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不同病因、促排卵方案及卵巢功能、受精、胚胎质量和妊娠情况进行分析。对A1、A2两组患者的受精、胚胎质量和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B组较A、C组不孕年限长,获卵数多,正常受精率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的3PN率明显低于短时受精组(P〈0.05),而1PN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ICSI对原发不孕患者是一种较为合理而安全的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式对腹腔镜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行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分为:A组(40例)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μg/mL)联合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ng/mL);B组(26例)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μg/mL);C组(24例)静脉泵入丙泊酚0.2-0.6mg·kg^-1·h^-1。比较各组患者麻醉前(哟)、诱导成功后(T1)、气腹后30min(T2)、术毕时(33)、术后24h(T4)生命体征,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反应机体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血清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结果A组、B组患者HR、MAP、SpO2、PET CO2在麻醉过程中无显著改变(P〉0.05)。C组HR在麻醉后呈升高趋势,MAP呈下降趋势,SpO2在T1、T2时相均显著低于阳(P〈0.05);PET CO2在麻醉后各时相较T0显著增高(P〈0.05)。A组HR、MAP在T1-T4各时相与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SpO2在T1、T12均显著高于C组(P〈0.05);PET CO2在T1-T3均显著低于C组(P〈0.05)。COR、IL-6、CRP、GLU在A组各时相均无显著差异,B组在T2、T3、T4各时相较T0显著增高(P〈0.05);C组在T1-T4各时相较11D均显著增高(P〈0.05);A组IL-6、CRP、GLU在T2、T3均分别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比例(12.50%)显著低于B组(23.08%)和C组(33.33%),P〈0.01。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能够维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CO2气腹造成的损伤,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来源于超排卵周期中的未成熟卵母细胞,观察其体外培养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能力,探讨IVM技术在超排卵周期中的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临床应用。方法比较同源体内成熟卵和体外成熟卵进行IVF/ICSI后的正常受精、卵裂、优质胚胎和囊胚形成情况。结果体外培养中72.41%的GV期卵和76.08%的MI期卵在36h内达到成熟,两组成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体内成熟与体外成熟卵相比较,受精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卵裂、优质胚胎形成率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成熟卵母细胞组共有13个囊胚培养形成。结论超排卵周期中的未成熟卵,能够继续在体外发育成熟。虽然优质胚胎的形成率低于体内成熟卵,但在同一促排周期增加了可移植胚胎数。同一促排周期所获的未成熟卵行体外成熟培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二极体(PB2)排出时间早晚与受精率、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常规体外受精周期的患者,于授精后的4h观察PB2排出情况,4h内排出PB2为A组,4h内未排出PB2为B组。比较两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和优胚率。结果 1A组的受精率、两原核(two pronuclear,2PN)率显著高于B组(P0.05);但两组间的异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和卵裂率无明显差异。2A组的可利用胚胎率及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受精4h内排出第二极体的卵子的总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4h内未排出第二极体的卵子,第二极体排出有助于预测体外受精结局。第二极体排出时间与胚胎质量存在一定关系,有助于预测胚胎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10.
三种方法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3种方法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疗效。方法 将34个病例56个治疗周期随机分成3个治疗组:A组(HCG组),B组(单次GnRH—a组),C组(GnRH—a+HCG组),观察3组患者的妊娠率,排卵率,并分别于HCG/达必佳注射日及排卵后7日抽取外周血测LH,P,观察各组有无差异。结果 3种治疗方法的排卵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排卵率显著高于B组,A组。而3组的妊娠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HCG/达必佳注射日3组血LH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低于A组与B组,而血P值则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卵后7日血P值3组之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高于C组,C组高于B组。结论 GnRH—a+HMG方案能有效的降低HCG注射日LH值。提高LUFS患者的排卵率,但妊娠率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TNF-α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NF-α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收集未成熟卵母细胞,在含不同浓度TNF-α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浓度梯度为0(作为对照),5,10,100,200,400和600ng/ml培养3、9、12h,所有卵母细胞体外培养12h后统计MⅡ期成熟卵母细胞数量。结果当TNF-α浓度≥5ng/ml作用3h,与对照组相比,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VBD)比例及成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89.54%与73.12%及78.43%与50.54%,P0.05)。将已经发生生发泡破裂的小鼠卵母细胞移到含有不同浓度TNF-α的培养液中培养9h,当TNF-α浓度≥10ng/ml时,小鼠卵母细胞自GVBD发育到MⅡ的比例为74.55%,明显低于对照87.59%(P0.05)。TNF-α作用12h组,当TNF-α浓度≥5ng/ml时,MⅡ期卵母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NF-α明显抑制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包括抑制生发泡的破裂及第一极体的排放,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低剂量组还具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丘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5能否预测卵母细胞质量和辅助生育妊娠结局。方法收集75个体外受精周期中获得的562枚卵母细胞的卵泡液、受精液和其后的胚胎培养液,根据卵母细胞的发育命运进行分组:A组为未受精卵母细胞;B组受精后发育为非优质胚胎;C组受精后发育为优质胚胎;D组受精后发育为妊娠胚胎。ELISA方法测定4组卵泡液、受精液和胚胎培养液中CCL5的含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卵母细胞成熟与CCL5水平的关系。结果A组卵泡液和受精液中CCL5的含量最低。C组与B组卵泡液和受精液中CCL5的含量比较有显著差异,但与D组比较无明显差别。B、C、D3组胚胎培养液中CCL5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MII期卵子卵泡液中CCL5含量明显高于MI期和GV期卵子。结论卵丘细胞分泌的CCL5水平与卵母细胞的成熟和妊娠结局相关,可为选择移植胚胎和预测妊娠结局提供新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3.
黄体中期E2变化对IVF-ET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体中期(ET后第3日)E2变化对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放免法检测270例首次行IVF—ET助孕患者注射HCG日和黄体中期的外周血E2水平,根据黄体中期E2变化分为增高组(Group Ⅰ)和降低组(GroupⅡ),GroupⅡ又根据E2降低百分比进一步分为A、B、C、D四组,比较各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GroupⅠ和GroupⅡ之间以及A、B、C、D各组间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在HCG日和黄体中期E2水平、黄体中期E2升高比率和降低比率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评价黄体中期E2水平变化不能预测IVF—ET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成熟卵泡液对不同时期未成熟人裸卵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收集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周期中未成熟GV期和MI期裸卵,随机分为Ⅰ组(不含成熟卵泡液),Ⅱ组(含成熟卵泡液)组进行体外培养(invitro maturation,IVM),观察不同期裸卵的成熟率,比较不同培养液的体外培养效果。结果 MI期卵与GV期卵相比,24h成熟率(65%比29%)和总成熟率(85%比64.5%),前者均高于后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成熟率(61.5%比55%),虽然前者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培养液Ⅱ组与Ⅰ组相比,总成熟率(90.3%比65%)和24h成熟率(64.5%比37.5%),前者均高于后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成熟率(72.7%比44.0%),虽然前者高于后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M培养液中添加成熟卵泡液有益于提高未成熟裸卵的体外成熟率,但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促进作用可能会减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首次IVF治疗影响其受精率的因素。方法将44个首次行IVF方案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根据受精率高低划分为受精率高组(A组28例,受精率〉50%)和受精率低组(B组16例,受精率≤50%),比较2组之间年龄、不孕年限、促排卵方案、成熟卵母细胞数、优质胚胎数、妊娠率及种植率有无差异。结果 44例患者在年龄、基础FSH、启动Gn数、用药时间、总Gn用量、获得卵细胞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A组不孕时间短于B组,且获得成熟卵母细胞的比率较B组高,获得的优质胚胎率也显著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2,P〈0.05);A组临床妊娠率为32%,高于B组的14.28%。结论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首次IVF治疗时,应综合分析年龄、不孕时间及获卵数来判断受精方式,不要盲目扩大ICSI指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本中心行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病例,探讨half-ICSI的指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中心行half-ICSI的112个周期,按适应症分三组,A组为男方中度少弱畸精子症,B组为前次IVF受精失败或低下(30%),C组为不明原因不孕,以同期常规IVF治疗的1377个周期为对照,分别比较三组中发生受精失败或低下发生率(受精率30%)情况的比例,以及half-ICSI的效果。结果 half-ICSI的112个周期共获卵1633个,行IVF766个卵,受精率为54.7%,其中完全不受精27个周期,受精低下(30%)11个周期,行ICSI部分867个卵,MII765个,受精645个,受精率84.3%,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9.4%(其中IVF完全不受精者临床妊娠率为32.0%)。112个周期有38个周期发生受精失败或低下,发生率为33.9%(38/112),其中A组发生率31.8%,B组50.0%,C组30.8%。对照组发生受精失败或低下率为7.0%(96/1377),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人在同一治疗周期中行half-ICSI可明显减少因不受精无胚胎移植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妊娠率,又因有IVF胚胎移植,可减少ICSI子代遗传和先天缺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后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L-ICS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2个常规体外受精失败周期中应用ICSI对未受精的MⅡ期卵子进行显微授精,将获得的优质胚胎进行冷冻,再择期行冻融胚胎移植。结果对93个未受精的MⅡ卵子接受L-ICSI,受精63枚,受精率为67.7%(63/93),异常受精3枚(2枚1PN,1枚3PN),57个正常受精卵发生卵裂,卵裂率为95.0%(57/60),优质胚胎率为43.9%(25/57),10例患者冷冻胚胎25枚,其中4例采用程序化冷冻,6例采用玻璃化冷冻。9个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共移植胚胎18枚(其中解冻后胚胎碎裂死亡5枚),其中1个周期因冻融后2个胚胎碎裂放弃移植,2例获得临床妊娠,1例分娩出正常婴儿,1例正在妊娠中,临床妊娠率为22.2%。结论 ICSI可使常规体外受精失败的卵子再受精,冻融胚胎移植可以解决胚胎与子宫内膜不同步的问题,获得相对满意的临床结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慢速冷冻、冷冻环和自制叶片2种不同载体玻璃化冷冻应用于人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的效果。方法经患者本人同意和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收集未成熟的MI期卵,体外自然成熟后冷冻保存,解冻121个卵,存活卵用ICSI方法受精,比较慢速冷冻、玻璃化冷冻(冷冻环和自制叶片2种载体)在存活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方面的差异,同时与常规新鲜MⅡ卵ICSI后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人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能取得较好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慢速冷冻;玻璃化冷冻后的存活卵母细胞ICSI受精率与常规ICSI无明显差异,但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明显低于常规ICSI。结论玻璃化冷冻人卵母细胞能取得较高的存活率;自制叶片和冷冻环都是较为理想的冷冻载体,二者用于玻璃化冷冻效果相近,自制叶片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的优点;体外自然成熟卵玻璃化冷冻后继续发育潜能降低,人卵母细胞的冻存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