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后衰弱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本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60例直肠癌肠造口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Tilburg衰弱量表、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问卷(COH-QOL-OQ)、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对患者调查,应用多重线回归分析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Tilburg衰弱量表总分(8.58±1.03)分,肠造口术后衰弱发生率为57.50%;患者术后COH-QOL-OQ评分(4.68±0.51)分,SAS评分(54.12±1.98)分,PSQI评分(10.39±1.08)分,SSRS评分(28.39±2.19)分;单因素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基础疾病、自觉健康状况、造口并发症、家庭月收入间的衰弱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OH-QOL-OQ、PSQI评分与衰弱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SAS评分与衰弱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SSRS评分与衰弱评分无相关性(P>0.05);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患者参与术前造口定位对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择期行直肠癌手术治疗并永久性肠造口的66例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患者是否参与造口定位分组,即参与定位组(36例)和未参与定位组(30例)。比较2组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结果:参与定位组患者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参与定位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未参与定位组,P<0.05;而且参与定位组患者肠造口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未参与定位组,P<0.05。结论:患者参与术前造口定位可降低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团体自我肯定干预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焦虑、抑郁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月,本院治疗的86例直肠癌肠造口患者,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团体自我肯定干预模式。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SAS)、抑郁(SDS)、社会影响量表(SIS)、卡氏评分(KPS)和癌症生活质量评估表(EORTCQLQ-C30)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SIS量表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KPS和EORTCQLQ-C30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自我肯定干预能够有效减轻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病耻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口对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62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LA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将其分为末端回肠造口组(n=25例)和未造口组(n=37例)。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大便失禁评分、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健康问卷评分量表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Wexner大便失禁评分均逐渐降低,造口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中,造口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在术后1、3个月较高,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在术后1、3、6个月均较高,腹泻评分在术后1、3个月均低于未造口组(P<0.05)。造口组患者广泛焦虑障碍量表评分在术后1、3个月较高,(P<0.05),在造口还纳后焦虑心理消失,未造口组患者术后均无焦虑心理。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评分两组患者在各随访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造口有助于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更快恢复、短期内的生活质量更好且不会造成患者心理抑郁,但会引起患者轻度焦虑,该心理状态在造口还纳后消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相关性。方法对83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结果终末期肾病患者PSQI总分为(11.45土5.37)分,SAS评分为(46.25&#177;8.58)分,SDS评分为(43.67&#177;7.92)分;PSQI与SAS、SDS呈显著正相关(均P〈O.01)。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睡眠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严重.且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有相关性。需运用心理干预治疗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微信平台疼痛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疼痛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微信平台疼痛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疼痛评分和PSQI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 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6 d干预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1 d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6 d干预组患者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平台疼痛护理可减轻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睡眠障碍的患病率、相关因素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及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0月~2016年3月间在本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MHD的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分析引起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采用SF-36量表评定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睡眠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共纳入58例MHD患者,男29例(50.0%),年龄18岁~85岁,平均(55.4±15.5)岁。共有69.0%(40/58)的患者PSQI总分大于5分。调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SDS标准分与PSQI总分相关(OR1.200,95%CI1.086~1.327)。单因素分析显示,除情感职能外,睡眠障碍组SF-36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无睡眠障碍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SQI得分和SAS标准分与生活质量生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得分均呈负相关。结论:MHD患者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很高,抑郁症状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且睡眠障碍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南通中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80例患者纳入研究。通过查阅病历和实验室检验记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衰弱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慢性疾病自我效能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估患者衰弱状况、睡眠质量、焦虑抑郁、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根据衰弱得分将患者分为非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和衰弱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心理社会因素评分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衰弱影响因素。结果回收176份有效问卷,176例患者中,11例(6.3%)发生衰弱。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症、抑郁和睡眠障碍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衰弱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早期评估患者衰弱状况和健康状况,采取针对性护理策略,延缓合并症进展,改善睡眠质量,控制抑郁症症状,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从而改善衰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肠造口早期益处发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肠造口且造口时间≤4周的2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调查对象,应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应用癌症患者疾病获益感量表(BFS-A)评价患者肠造口的益处发现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肠造口早期益处发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90.9%)。200例肠造口者QLQ-C30量表之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49.26±13.68)分、(51.26±15.28)分、(55.82±13.73)分、(46.28±11.39)分、(58.83±15.22)分,肠造口益处发现水平总分平均(61.55±8.39)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肠造口益处发现水平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肠造口早期益处发现水平与生活质量均处于中低水平,且益处发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临床护理过程中,可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益处发现水平,从而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相关性。方法对83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结果终末期肾病患者PSQI总分为(11.45±5.37)分,SAS评分为(46.25±8.58)分,SDS评分为(43.67±7.92)分;PSQI与SAS、SDS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睡眠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严重,且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有相关性。需运用心理干预治疗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患者永久性肠造口后早期压力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行永久性肠造口的1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出院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肠造口压力量表进行调查,分析患者造口后早期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造口相关压力评分量表各条目均分为(2.69±0.55)分,各维度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躯体改变、自我概念改变、造口护理、家庭压力。160例患者中,轻度压力22例(13.75%),中度压力110例(68.75%),重度压力28例(17.50%)。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术前造口知情情况、造口自理情况、造口及周围皮肤并发症、大便意外渗漏频率、护理造口时间均为永久性肠造口后早期压力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永久性肠造口后早期压力较大,且影响因素众多,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相应的措施缓解患者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方法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并作综述分析。结果生活质量已成为评价肿瘤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转归的重要标准。目前,国内外对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测评工具主要包括以健康调查简表(SF-36)为代表的普适性量表,以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开发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以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开发的结直肠癌生活质量专用量表(EORTC QLQ-CR38)为代表的癌症患者适用量表,以及造口患者专用量表如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OH-QOL-OQ)、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造口生活质量量表(SQOLS)等。患者术后短期生活质量以术后1个月时较低,至术后3个月时有所恢复。术后5年后的长期生活质量亦应引起重视。此外,文献回顾发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受年龄、职业状态、经济、术前体力活动水平、心理及社会因素、人格、手术方式、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术后肠造口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医务人员应在了解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纵向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有效干预的时间节点,选择恰当的测评工具开展评估和干预,这对于进一步优化临床管理路径,提高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延续肠造口护理对低位直肠癌腹会阴切除术(Miles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7—2021-06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行Miles手术的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原则完成Miles手术。以开始实施微信平台延续肠造口护理时间为分组依据,其中2020-01—2021-06的38例采用微信平台延续肠造口护理方案(延续护理组),重点进行肠造口护理指导,并评估患者肠造口自我护理质量。选择2018-07—2019-12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的38例患者为常规护理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评估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时患者的焦虑(SAS)和抑郁(SDS)自量表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以及生活质量量表(QOLQ-30)评分。统计随访3个月期间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次随访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延续护理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ESCA评分、QOLQ-30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末次随访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延续肠造口护理能有效改善Miles手术后患者的不良心理、肠造口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并可降低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COPD患者久坐行为、睡眠质量与衰弱的关系。方法 便利选取273例老年COPD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老年人久坐行为问卷和Tilburg衰弱量表进行调查。采用Amos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中介作用检验。结果 老年COPD患者衰弱评分(6.57±0.76)分、久坐时间(8.75±0.56)h/d、睡眠质量评分(13.43±1.26)分。睡眠质量在久坐行为与衰弱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1.19%。结论 睡眠质量在老年COPD患者久坐行为与衰弱之间的中介作用成立;需要采取措施减少久坐行为,提高睡眠质量,以预防老年COPD患者衰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及各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5名终末期肾脏疾病腹膜透析患者均使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进行调查。结果:资料完整的患者共21例,其中PQSI〉5的13例,睡眠质量差的发生率为61.9%;相关分析表明PSQI与焦虑、抑郁得分及年龄正相关,仅焦虑评分与PSQI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终末期肾脏疾病腹膜透析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及年龄相关,及时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口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16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胃肠外科病例信息完整行低位前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98例,其中48例低位前切除术后行预防性回肠造口(造口组),50例未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未造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造口组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与病理分期较晚的患者明显多于未造口组(均P0.05);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是否接受新辅助放化疗,造口组造口还纳后1年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明显低于未造口组术后1年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P0.05);生活质量方面,造口组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及情绪功能评分在术后3个月与6个月、社会功能和角色功能评分在术后3个月、腹泻状况评分在术后半年内均明显优于未造口组(均P0.05)。结论:预防性造口可减轻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的严重程度,并改善术后短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肠造口术后辅助化疗对造口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肠造口术后辅助化疗者(观察组)以及同期60例术后未行辅助化疗者(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7d及3个月造口周围皮肤状况、造口功能情况。结果:2组术后7 d结肠造口、回肠单腔造口、回肠双腔造口周围皮肤状况评分及造口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除结肠造口周围皮肤状况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外,回肠单腔造口、回肠双腔造口周围皮肤健康状况评分及结肠造口、回肠单腔造口、回肠双腔造口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肠造口术后辅助化疗对造口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如造口功能下降、造口皮肤并发症增多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放松训练加音乐疗法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疗效。方法将6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放松加音乐疗法组和传统护理组,每组30名,放松训练加音乐疗法组患者入院后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接受放松训练和聆听音乐,早晚各1次,持续到出院;传统护理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运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水平和睡眠质量,并记录化疗期间恶心呕吐患者例数。结果放松训练加音乐治疗组在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改善睡眠质量,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等方面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放松训练加音乐疗法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艾森克人格测试问卷(EPQ)分别评价40名器官捐献协调员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和人格特征。结果器官捐献协调员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t=23.372,9.743;均为P0.05)。器官捐献协调员PSQI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成份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t=8.054,7.274,6.634,10.613,8.376,19.166,8.496,17.372;均为P0.05)。EPQ评分中,男性器官协调员N量表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P0.05),女性器官协调员N量表与全国常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器官捐献协调员P、E和L维度得分与全国常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器官捐献协调员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差,应予以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8名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分为CBT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CB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均干预13周。干预前后对两组护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两组SCL-90、SAS、SDS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SCL-90、SAS、SDS及PSQI评分均有所下降,CBT组四个方面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除PSQI外,其他3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P0.01)。结论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进行心理干预,可帮助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情绪和行为上的负性感受,培养个体正确和良好的应对方式,缓解工作中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