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X线和CT在外伤性胸腰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57例胸腰椎骨折均行X线和CT检查。结果57例74个椎体骨折中单椎体骨折43例,多椎体骨折14例。爆裂型骨折45个椎体,压缩型骨折21个椎体,骨折脱位型9个椎体。骨折发生于前柱10个椎体,前中柱22个椎体,前中后柱39个椎体,中后柱2个椎体,前后柱1个椎体。结论X线平片对外伤性胸腰椎骨折有一定的价值,但CT在显示椎体三柱结构,骨折线,小关节脱位,椎管狭窄程度,脊柱稳定性,判断脊髓损伤等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腰椎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62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X线及螺旋CT表现,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腰椎骨折中应用价值.结果 本组62例共计78个椎体骨折,其中单个椎体骨折者46例,多个椎体骨折者17例(2个椎体骨折例13,3个椎体骨折例2例).与手术诊断情况进行诊断符合情况分析发现X线平片诊断腰椎骨折31例,诊断符合率为61.29%(38/62);多层CT螺旋诊断腰椎骨折50例,诊断符合率达96.77%(60/62),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多层螺旋CT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55,P<0.05).结论 X线与CT诊断胸腰椎骨折各有优缺点,X线检查普及性较高,但是诊断准确性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非常清晰地显示骨折情况,为临床医师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手术的选择和术后随访、疗效以及预后评估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CT扫描与X线平片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78例胸腰椎骨折的X线平片与CT表现。结果 78例96节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单椎体骨折者64例,多椎体骨折者14例。以CT扫描为诊断标准,近30%X线平片将爆裂型骨折误诊为单纯压缩型骨折。结论 X线平片虽是脊柱损伤的基本检查手段,但部分病例X线平片较难区分单纯压缩型骨折和爆裂型骨折。CT检查能明确爆裂型骨折类型、判断脊柱失稳及椎管受累程度,对X线平片观察发现有压缩型骨折者应作常规CT扫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CT扫描与X线平片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78例胸腰椎骨折的X线平片与CT表现。结果 78例96节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单椎体骨折64例,多椎体骨折14例。以CF扫描为诊断标准,近30%X线平片将爆裂型骨折误诊为单纯压缩型骨折。结论X线平片虽是脊柱损伤的基本检查手段,但部分病例X线平片较难区分单纯压缩型骨折和爆裂型骨折。CT检查能明确爆裂型骨折类型、判断脊柱失稳及椎管受累程度,对X线平片观察发现有压缩型骨折应作常规CT扫描。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骨折X线平片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和评价X线平片、螺旋CT平扫、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作用及优势与不足。方法对42例经X线平片、螺旋CT平扫、三维和多平面重建确诊为胸腰椎骨折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平扫、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显示椎体、椎板、小关节骨折及椎管狭窄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X线平片、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显示椎体压缩、椎体后突成角畸形方面基本一致,但明显优于螺旋CT平扫。结论胸腰椎骨折影像诊断X线平片是基础,CT检查是主要手段,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是补充,三者结合可详尽反映椎体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像联合同机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CT)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价值。方法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进行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SPECT/CT诊断,分析SPECT/CT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价值。结果60例患者416个椎体,SPECT/CT诊断确诊175个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SPECT/CT诊断显示51个亚急性期骨折,85个急性期骨折,其中36个椎体形态压缩变扁,40个椎体形态楔形变,42个椎体形态双凹变;15个隐匿性骨折,37个陈旧愈合骨折。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诊断中,应用SPECT/CT图像融合可辅助诊断,结合其影像学特征可对骨折时间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渠县人民医院48例69节椎体骨折的CT扫描资料。讨论分类方法影像学表现及对骨折所致脊柱失稳评价的作用。结果:48例69节胸、腰椎骨折中,单椎体骨折34例,多椎体骨折14例,骨折好发部为T12-L2椎体(75%),以爆裂骨折(50.7%)和压缩骨折(34.7%)多见,骨折累及范围以前中柱(34节椎体)和前中后柱(28节椎体)多见,椎管狭窄率为58.33%。结论:CT扫描对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分类,椎管狭窄及脊柱失稳的估价,脊髓损伤的评价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98例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骨折节段、骨水泥用量、手术入路方式、术前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骨形成蛋白-2 (BMP-2)水平等资料,并根据术后4个月的骨折愈合情况将其分为延迟组和正常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相关危险因素,点二列相关分析各危险因素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相关性。结果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4个月,9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2例(12.24%),设为延迟组;骨折愈合86例(87.76%),设为正常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PDGF、BMP-2低水平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0.946~0.985、0.925~0.997,P<0.001、P=0.035)。点二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PDGF、BMP-2水平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hance骨折的临床特点、X线及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5月~2012年6月期间在佛山市中医院就诊的14例被诊断为Chance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患者的X线片、多层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图像进行评价,其影像学特征经协商取得一致性意见。结果骨折分布的范围从胸5至腰3,其中约86%(12例)发生于胸腰段(胸12~腰2平面),5例患者同时合并跟骨骨折、2例合并胸部损伤(包括肺挫伤、少量胸腔积液、肋骨骨折),2例患者存在强直性脊柱炎。正位X线片12例可见一侧或者双侧椎弓根不连续,6例可显示"椎体中空征"(棘突间隙增宽所致),侧位X线片可显示棘突间距离的增宽,2例X线片漏诊。全部病例在CT矢状位或冠状位重建均可显示横行穿过椎体或椎弓根的骨折线、折断分离,其中有5例可见椎体前上部的楔形压缩性骨折;横轴位9例可显示椎弓根逐渐模糊不清(被称为"椎弓根溶解征"),3例可显示"关节面裸露征"。结论 X线平片目前是诊断Chance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能够对骨折作出更准确的评估,这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骨缺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2年 3 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40 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骨缺损的患者 (设为发生组), 以及 54 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未发生骨缺损的患者 (设为未发生组) 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受伤原因、受伤部位、椎间盘是否受损、椎体前缘压缩程度、骨密度 T 值以及是否植骨等情况, 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骨缺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椎间盘受损、椎体前缘压缩程度≥50%、未进行植骨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 ( χ2 = 25.288、27.885、40.021, P 均<0.001), 骨密度 T 值明显小于未发生组 (t = 4.242, P<0.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椎间盘受损、椎体前缘压缩程度≥50%、骨密度 T 值较小以及未进行植骨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骨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95% CI 为 4.864 ~ 35.722、4.423 ~ 31.093、2.252 ~ 17.893、8.492 ~ 94.879, P均<0.001)。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骨缺损的发生与患者椎间盘受损情况、椎体前缘压缩程度、骨密度 T 值以及是否进行植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