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室和谐护患关系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输液,输液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护患纠纷。观察组病室环境、操作技术、健康教育、心理舒适、生理舒适和巡回检查等指标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输液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强化安全管理,杜绝差错事故发生,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缓和护患关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精细化护理模式应用到门诊患儿静脉输液防外渗中,有效减少液体外渗发生率。方法在我院门诊儿童输液室选静脉输液患儿147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7350例,对照组735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护理,研究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的静脉输液发生外渗的数据。结果对照组发生外渗为983例,研究组521例,外渗面积0.6 cm×2.0 cm~4.2 cm×5.5 cm。研究组发生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精细化护理能够减少门诊输液患儿的液体外渗发生率,并能有效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个体化护理减少儿科门诊输液护理投诉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抽选本院儿科门诊输液患儿80例进行观察,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期间,经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配合率、疼痛情况、家属满意度以及投诉、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配合率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其疼痛评分、家属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投诉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护理中在减少投诉方面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护理管理干预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20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根据护理管理干预实施的时间点,分为对照组(护理管理干预实施前)与观察组(护理管理干预实施后)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护患纠纷率、护患投诉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3%、5.0%、81.7%;观察组为3.3%、0%、96.7%,对比两组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干预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护患纠纷率,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门诊输液室发生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增强主动服务及优质服务意识,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沟通技巧,加强护理管理等。结果这些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及护患纠纷发生率降低,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论门诊输液过程涉及环节多,极易发生护患纠纷,从提高主动服务和优质服务出发,加强护理管理,注重护理安全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门诊输液室发生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沟通技巧、加强护理管理、以患者为中心等。结果这些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及护患纠纷发生率降低。结论门诊输液过程中涉及环节多,极易发生护患纠纷,转变护理理念,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加强护理管理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门诊儿童输液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17日~2017年3月2日输液患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开展优质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每组36例,对比两组输液患儿的依从性、家属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评分、一次性穿刺成功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评分、家属满意度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高;观察组护理人员热情评分、耐心解答评分、形象评分、就诊秩序管理评分、健康宣教评分、环境管理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液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与护患纠纷发生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门诊儿童输液患儿当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袁进 《中国医药指南》2009,7(22):155-157
目的为了有效地防范门诊输液的护理纠纷,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输液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方法对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护患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实施静脉输液操作的专项培训,加强人员管理及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护理差错事故及护患纠纷发生率降低,提高了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结论这次分析调查使我们找出存在于这些静脉输液的门诊患者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在静脉输液中患者产生不同的心理、生理反应时,护士必须深入了解患者的感受与需求,结合患者的经历、背景,有针对性地给予个体化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总结和分析门诊输液室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结果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原因,主要包括:护理管理不严格,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有效的沟通技能,静脉穿刺技术水平低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及价值观念提高,患儿家属不配合,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值等。结论规范工作流程及规章制度,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加强责任心,掌握沟通技巧,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水平及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准确及时提供服务是减少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护患沟通主要是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增进护患关系,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但是一些医护人员忽视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在门诊输液室中,没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关系,造成很多医疗纠纷。笔者结合自身实际经验,探讨门诊输液室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提出做好护患沟通,以减少护理纠纷的方法,提高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纠纷与不安全因素的原因,探讨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260万例患者中的护理纠纷与不安全因素的原因,同时给予相应的对策。结果门诊输液室的护患纠纷有18例,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占56.6%;护理操作生疏占27.8%;静脉穿刺失败占11.1%;病情观察不到位占5.6%。仔细分析之后积极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护理纠纷很快得到及时的化解以及有效的预防。结论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生护理纠纷,要认真分析原因,积极采取对策,提高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化解和预防护理纠纷,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收到好的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严华  江琦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233-234
目的探讨增加门诊输液的查对环节,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自制输液卡号牌运用于门诊输液室。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液卡号牌的运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诊患者输液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急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诊患者输液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能够显著改善医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患者分组输液对减轻注射室护患纠纷的意义。方法将2009年2月-2012年12月门诊注射室输液患者1890例平分为2组,2009年2月-2010年12月为A组,采用常规方法输液;2011年1月-2012年12月945例为B组,根据年龄<14岁或>14岁分开输液。对比不同年龄患者分组输液满意度。结果实施不同年龄患者分组输液后,B组患者满意度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患者按不同年输液,并根据护士所掌握的技术进行分配管理的方法,有效地减少了门诊注射室的护患纠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室中的效果及预防交叉感染的意义。方法:选取某院门诊抽血室2017年3月~2018年7月接诊5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防范措施掌握情况与安全防范认知度,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及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同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防范措施掌握情况、安全防范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及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80%、90.40%(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强患者风险防范意识,预防交叉感染,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实行量化管理,提高门诊输液室护士的工作效益,减少护患纠纷。方法根据护理工作量化标准和质量优化标准统计每月每人量化总分,与绩效工资挂勾。结果通过量化管理,护士的积极性及主动服务意识明显提高,患者的等候时间缩短,满意度提高。结论量化管理能促进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有效利用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主要针对护患沟通在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有效地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接纳的100例急诊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一般组进行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而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服务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护患沟通技巧,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评分以及焦虑因子评分,观察组为:(9.6±2.7)、(11.2±4.1),一般组为:(22.6±5.4)、(24.8±4.5),观察组均优于一般组(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在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观察组2例(15.35%),一般组13例(46.95%),观察组均优于一般组(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护理满意度,一般组为70.45%,而观察组为98.50%,观察组均优于一般组(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结论根据此次观察结果,可了解到护患沟通在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概率,对护理满意度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护患沟通在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2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护患沟通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总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门诊中应用护患沟通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就诊安全性,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黄磊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78-1579
目的:为提高输液室病人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矛盾的发生,营造和谐的氛围,从而有力地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针对在门诊急诊输液病人的个性特点和输液过程中的需求,对接受输液的300例病人实施新型护理服务.结果: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同时增强了护士工作主动性.结论:在输液室开展新型护理服务是提高输液室病人满意度,降低护患矛盾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服务态度,慎密的护患沟通流程是提高输液护理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输液患者200例,分为常规护理组(100例)与护患沟通组(10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患沟通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93.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6.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可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评价,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