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食管贲门癌术后胃瘫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到2004年7月我院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的6例胃瘫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贲门癌术后胃瘫发生原因复杂,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呕吐、胃液引流量增多,胃造影及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6例经保守治疗,2周~3月恢复胃动力。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胃瘫应坚持保守治疗为主,肠内营养是一种重要而简单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徐国泰  周莉岷 《临床荟萃》1998,13(4):158-158
食管和胃同时发生两种癌症者较少见。现将我院从1979年~1997年2月间经纤维内窥镜检查并取活检组织,病理确诊的1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和胃腺癌同时并存的病例,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贲门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大多在肿瘤根治性切除后,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而吻合口瘘是食管胃吻合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1992年1月~2002年12月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453例,未发生吻合口瘘。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防止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的有效方法,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1992年1月~2002年12月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并食管胃吻合术453例。男267例,女186例,年龄36~78岁,平均52.4岁,食管癌302例、贲门癌151例。行肿瘤根治切除后以手工缝合法行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颈部吻…  相似文献   

4.
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护理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是治疗食管癌的常用手术方法之一,其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1].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院胸外科实施胃代食管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治疗食管肿瘤168例,发生吻合口瘘9例,发生率为5.3%.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出血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对160例住院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出血患者通过抑郁自评量表,自拟情绪影响相关因素调查表及患者一般资料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住院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出血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89.9%,高于国内常模;患者的出血量、住院天数、性格、负性的观念、经济状况、社会支持是影响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出血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心理干预应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切除后多用胃食管吻合重建食管,但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4].为探讨食管癌切除器械吻合方法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以及反流发生的可能机制和临床意义,作者2005 年3 月至2012 年2 月对90 例食管癌切除用器械吻合患者术后进行食管测压、24h pH 监测,以及内镜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出血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对160例住院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出血患者通过抑郁自评量表,自拟情绪影响相关因素调查表及患者一般资料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住院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出血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89.9%,高于国内常模;患者的出血量、住院天数、性格、负性的观念、经济状况、社会支持是影响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出血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心理干预应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出血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对160例住院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出血患者通过抑郁自评量表,自拟情绪影响相关因素调查表及患者一般资料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住院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出血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89.9%,高于国内常模;患者的出血量、住院天数、性格、负性的观念、经济状况、社会支持是影响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出血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心理干预应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9.
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屡见报道,但发生胃底瘘却极少见,近年来我院遇到3例,均误诊为食管胃吻合口瘘。现将3例分析如下: 例1:男,51岁。因食管中下段癌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术后第6天出现高烧、寒战、气短等,胸腔闭式引流液中有少许食物残渣,诊断为食管胃吻合口瘘。即行二次开胸探查术,见食管胃吻合口愈合良好,胃底有一约2×1cm之瘘口,予以清创,缝合修补瘘口,反复冲洗后关胸。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正>在食管贲门癌手术治疗中,食管切除后胃代食管的手术方式应用最为普遍[1]。由于迷走神经的切除及胃的解剖特点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胃的排空功能,临床表现为进食后饱胀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营养状况差等。本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共施行214例食管贲门癌术,其中10例发生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经保守治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是严重的外科并发症。2001年1月~2004年11月,我科共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165例(手术切除162例,贲门癌3例手术探查);食管胃颈部吻合13例,胸内手工吻合7例,胸内器械吻合142例;其中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无吻合口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远端胃切除后食管癌是指因胃及十二指肠的任何病变而行胃大部切除后1年以上,在食管发生的恶性肿瘤,其外科治疗关键为如何重建消化道。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7例接受远端胃切除后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比较了食管残胃直接吻合与结肠代食管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同时发现的食管、胃重复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时发现的食管、胃重复癌的外科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198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同时发现的食管、胃重复癌10例,男7 例,女3例,平均年龄58.9岁.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成功完成同期食管次全切除并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结肠代食管重建消化道5例,食管癌切除并胃部分切除,残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4例,二期食管次全切除并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结肠代食管重建消化道1例.结果: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愈.切口感染1例,二期缝合后愈合.全组无死亡病例.随访8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37.5%、25%.结论:同时发现的食管、胃重复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取得与单纯的食管癌手术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3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因、肝功能,对临床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分级情况、血清白蛋白、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及白蛋白患者出血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影响食管胃静脉曲张肝硬化患者发生破裂出血的因素有许多,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注意临床保护措施,其中改善白蛋白对降低发生出血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86-01~2006-01对4457例食管贲门癌患者进行了食管胃器械吻合手术治疗,发生胃内大出血并再次手术治疗15例(发生率0.33%)。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远端胃切除后食管癌是指因胃及十二指肠的任何病变而行胃大部切除后1年以上,在食管发生的恶性肿瘤[1],其外科治疗关键为如何重建消化道.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7例接受远端胃切除后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比较了食管残胃直接吻合与结肠代食管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胃食管反流预见性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给予常规护理的260例脑卒中病人发生胃食管反流致吸入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并对实施预见性护理的262例脑卒中病人进行观察.[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脑卒中病人(P<0.05),平均住院时间也缩短8 d左右(P<0.01).[结论]脑卒中后实施胃食管反流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后胃食管反流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颜国慧  桑宝珍 《护理研究》2010,24(3):609-6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胃食管反流预见性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给予常规护理的260例脑卒中病人发生胃食管反流致吸入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并对实施预见性护理的262例脑卒中病人进行观察。[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脑卒中病人(P〈0.05),平均住院时间也缩短8d左右(P〈0.01)。[结论]脑卒中后实施胃食管反流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后胃食管反流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食管癌治疗中,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全胃代食管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患者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吻合瘘以及胸胃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数据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胃代食管术相比,管状胃代食管术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应用效果较佳,可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的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很多,吻合口的血运供应不足,也是造成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我院自1982年4月至1988年4月对41例食管下段癌、早期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采用保留胃左动脉的方法,行食管、胃重建术,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