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作者从1356例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102株弧菌科病原菌,分离率为7.5%,其中:弧菌属86株,分离率为6.3%,共10个菌种。气单胞菌属16株,分离率为1.2%,共3个菌种。均经生化反应和血清试验证实。结果表明:弧菌属和气单胞菌属是嘉兴地区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  相似文献   

2.
1977年4—10月,对我院门诊和住院的肠炎、腹泻、痢疾300名患者做了粪便培养(典型痢疾者未作),各及时接种于中国兰和SS培基。细菌鉴定按常规及微量法,分离得的痢疾杆菌均进行分型,因子血清为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分型标准按国际分类法。一、培养结果共分离出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107株,阳性率35.6%,痢疾杆菌73株,分离率24.3%,占肠道致病菌的首位。某些在过去被忽视的细菌,如沙雷氏菌,爱德华氏菌,假单胞菌,邻单胞菌等的总分离率与沙门氏菌比例接近。二、痢疾杆菌的分型及不凝集菌株由痢疾杆菌的分型结果可见1977年在我市流行的痢疾杆菌以辐氏2a,1b、2b型为主。宋内氏痢疾杆菌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简报     
肠道门诊腹泻病原菌调查1981年7~10月对我县125名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了肠寄生虫检查和病原菌分离。结果分离出致病菌的有35份标本36个菌株,阳性率达28%,其中志贺氏菌属22株,致病性大肠菌6株,沙门氏菌属4株,白色葡萄球菌2株,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各1株。在22株痢疾杆菌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广州市海珠区的海产品等食品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共86份进行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其中海产品51份,熟食5份,咸菜3份,腹泻病人粪便标本27份。方法按照《广东省卫生防疫病原微生物检验常规》和尿素酶试验进行检验。结果食品样品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5株,阳性率8.47%,按尤氏生化分型为I型2株,II、IV、V型各1株,病人粪便均未分离到此菌。结论尿素酶试验在致病学鉴定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肇庆市城区居民的主要腹泻病原菌,为建立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体系,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方法采集监测点腹泻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标本,分离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霍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结果314份标本共分离各类病原菌51株(16.24%),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最高,占总检出率的49.02%,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5.49%和15.69%,霍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未检出;女性患者病原菌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1);50.98%的患者年龄集中在21~40岁(P<0.001);检出的25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属其6个血清型,其中O3和O4血清型最为多见,分别占64.00%和20.00%。结论肇庆市城区居民主要腹泻病原菌为副溶血性弧菌O3血清型,患者主要为中青年。  相似文献   

6.
溶藻弧菌的生化特征与中毒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中期溶藻弧菌即被列为人类致病性弧菌(1),近10年国内不少地方不断从腹泻病人中分离出溶藻弧菌,金县急性腹泻病原学监测中溶藻弧菌占3.7%(2),但溶藻弧菌致爆发型食物中毒国内报道甚少,我县1992年10月发生一起集体性溶藻弧菌食物中毒(3),现将溶藻弧菌的生化反应特点及中毒表现报道如下:1生化特征:在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大力协助下,我们于同批食物样品中分离出两株溶藻弧菌。在氯化钠琼脂平板和S·S平板上该菌菌落为黄色,圆形、隆起、光滑、湿润,直径2~3mm,略带粘性。镜下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荚膜,无芽胞,小杆状…  相似文献   

7.
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Eschcrichia Coli简称EIEC)是引起人类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近十余年来研究认为EIEC具有侵入上皮细胞并在其中发育繁殖从而引起痢疾样腹泻。为探讨EIEC在我省流行情况,我们将214例腹泻患者粪便分离出1084株艾希氏大肠杆菌进行了EIEC的检测,经系统鉴定,共检出5株EIEC,在我省为首次发现,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被检菌株:1984年4月——1985年3月从某学院采集214例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1084株艾希氏大肠杆菌。2.标准菌株:EIEC标准株(44825-2)购于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普通大肠杆菌本所分离之菌株。3.诊断血清;EIEC诊断血清购自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SPEC、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分型血清系兰州生  相似文献   

8.
于1990年7月~10月间,从400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共检出致病菌158株。志贺氏菌感染73例占18.25%,仍为腹泻的第一位病原,弧菌科细菌感染48例占12%,其中副溶血弧菌感染15例占3.75%,余为其他病原。34株1990年分离的41株志贺氏菌MIC及MBC测定结果显示,三代喹喏酮类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极高,可作为治疗志贺氏痢疾的首选药物。而吡哌酸、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往年(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状况。方法 采集腹泻患者与健康人群粪便、外环境地面水、医院科室环境与住院人标本增菌后用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营养琼脂培养按常规方法分离鉴定 ,并将分离出的 36 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血清学和噬菌体分型。结果 血清学分型率 98.33% (35 1 / 36 0 ) ,噬菌体分型率 96 .1 9% (346 / 36 0 ) ,且主要血清型的噬菌体裂解符合率均在 82 %以上。结论 外环境地面水、医院科室环境分别是引起人群和医院感染该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84年7~10月收集了肠道门诊385人份腹泻标本进行了致腹泻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其中检查出致腹泻病原菌99株,阳性检出率为25.7%。99株致病菌中志贺氏菌为主,有83株,占83.8%;其次为空肠弯曲菌7株(7.1%),侵袭性大肠杆菌4株(4.0%);致病性大肠杆菌3株(3%);不凝集孤菌、沙门氏茵各1株(各1%)。志贺氏菌属中又以B 群占绝对优势(61.4%,51/83);其次为A 群(28.9%,24/83);其中以志贺氏Ⅰ型为多见(87.5%,21/24);D 群为7.2%(6/83);分离到2株C 群,分别为5型及9型。对分离出的51株B 群菌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其中以3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东莞部分地区引起感染性腹泻致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本地区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住院部和门急诊的5939份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 5939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369株,阳性分离率为6.2%,其中分离出志贺菌属118株(32.0%)、沙门菌属115株(31.2%),致病性大肠杆菌81株(21.9%)、弧菌属24株(6.5%)、单胞菌属19株(5.2%)、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2.7%)及耶氏菌属2株(0.5%).挑选11种抗菌药物进行体外敏感试验,各菌属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差异,对复方新诺明及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但对第三代头孢有较强的敏感性.结论 东莞地区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种类多,且耐药性不同,主要以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为主,应根据微生物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腹泻致病菌的种类。方法 本文收集夏季腹泻病人粪便248份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志贺氏菌属40株(14.08%),沙门氏菌属2株(0.70%)。弧菌属25株(8.81%)。气单胞菌属1株(0.35%)。结论 致腹泻病原菌以志贺氏菌为主,弧菌科细菌也不容忽视。它对提高肠道致病菌的阳性率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邢戈东 《淮海医药》2009,27(4):327-327
近年来对致病性弧菌的研究不时见诸报道,但对小肠耶尔森菌及类志贺假单胞菌等肠道致病菌的报道并不多见,笔者对SS琼脂上分离到的非大肠杆菌,用API系统进行鉴定,从而分离出多株非沙门志贺氏肠道致病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夏秋季引起腹泻的病人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应用6种培养基和19种生化鉴定管分离培养致病性弧菌,并对所鉴定的细菌用K-B法作了14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共检出187株致病性弧菌,总分离率为19.4%。其中检出弧菌属细菌138株,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气单胞菌属44株,以温和气单胞菌为主;类志贺邻单胞菌5株。药敏结果表明,青霉素类、头孢一代磺胺类等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喹诺酮类、头孢三代、氨曲南以及亚胺配能等抗生素抗菌活性较强。结论:应用多种培养基和生化鉴定管分离培养致病性弧菌可检出大多数弧菌科细菌。对由致病性弧菌引起的腹泻应首选环丙沙星和亚胺配能,氨曲南和头孢化淀可作为二线药物应用,但不应选用耐药率较高的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等种类的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海水中致病性弧菌分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国东南沿海海水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用海水采样器采集海水,经增菌培养和细菌分离,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160份海水中分离出弧菌科细菌339株,其中弧菌属295株(87.0%),气单胞菌属42株(12,4%),邻单胞菌属2株(0.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50株致病性弧菌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药物敏感率为100%,对头孢哌酮、复方磺胺甲略唑、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率为90.0%~98.7%,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的敏感率较差,仅为28.0%和30.0%。结论海水中致病性弧菌分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海洋弧菌所致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类志贺邻单胞菌是近年新发现的传染性腹泻的一种病原菌,国内已有报道从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26个O群。1988年我们从102份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4株类志贺邻单胞菌,并对其生化特性、毒力、血清学分型等进行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来源采自铁路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粪便102份标本。二、分离与鉴定每份标本均直接划线接种于S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肠毒素检测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36份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检测结果,分析致病性弧菌检出情况、非O_1群霍乱弧菌血清型构成情况、致病性弧菌产耐热肠毒素情况及产耐热肠毒素情况。结果①836份粪便中检出致病性弧菌72株(8.61%),其中包括非O_1群霍乱弧菌47株(65.28%)、溶藻弧菌11株(15.28%)、河弧菌11株(15.28%)、副溶血弧菌2株(2.78%)、弗尼斯弧菌1株(13.89%)。②采用VBO血清系统对47株非O_1群霍乱弧菌进行型别分析,其中可分型者31株,包括O_2 14株、O_5 3株、O_8 3株、O_9 8株、O_(18) 4株、O_(32) 4株、O_(51) 1株、O_(88) 1株。③非O_1群霍乱弧菌产耐热肠毒素20株,溶藻弧菌产耐热肠毒素11株,副溶血弧菌产耐热肠毒素2株,河弧菌产耐热肠毒素0株,弗尼斯弧菌产耐热肠毒素0株,合计33株(45.83%)。④非O_1群霍乱弧菌产类霍乱肠毒素29株,溶藻弧菌产类霍乱肠毒素0株,副溶血弧菌产类霍乱肠毒素0株,河弧菌产类霍乱肠毒素3株,弗尼斯弧菌产类霍乱肠毒素0株,合计32株(44.44%)。结论非O_1群霍乱弧菌是引起急性腹泻的主要致病性弧菌,其致病性可能与产耐热肠毒素及产耐热肠毒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010至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流行病学和腹泻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地区2010至2013年腹泻监测系统采集的1538例腹泻病例样本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538例腹泻病例样本分离出86株沙门菌株,共分为5种血清群、34种沙门菌型。其中优势血清群为 B 群(33.72%),山夫登堡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两种血清型检出率最高,分别占18.61%、8.14%。药敏试验显示耐药菌株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完全敏感外,对其余19种抗生素均产生一定耐药性,其中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水平最高(23.26%、22.09%)。26株菌为耐药菌株中,53.85%(14株)的耐药菌株同时对3种以上(含3种)抗生素耐药,38.46%(10株)的耐药菌株同时对4种以上(含4种)抗生素耐药,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血清型集中在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及奥雷宁堡沙门氏菌。结论本地区腹泻患者检出沙门菌属以山夫登堡沙门氏菌最高,肠炎沙门菌次之;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最高,同时各血清型沙门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及严重的多重耐药;应进一步加强对腹泻患者沙门菌感染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临床送检的各种细菌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54株铜绿假单胞茵,经系统鉴定后,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耐药性观察,结果表明54株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型以6、9型为主要流行株,占分离株的27.78%、24.08%。对10种抗生素敏感性较高的依次为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其敏感率为92.60%、74.08%、59.26%。  相似文献   

20.
河弧菌是近年新发现的引起腹泻的致病性弧菌,Furniss 1975年报道分离出此菌,国外对本菌研究起步较早,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取名为 EF-6菌群和 F 菌群,由于此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