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兴义市人民医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82例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酒精消毒、切口换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大黄、芒硝混合外敷治疗。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未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无1例用2次清创缝合手术,治愈率1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尽早发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给予外敷大黄、芒硝能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有效治愈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和做好预防措施。方法收集分析我院妇产科以往的30例腹部手术患者脂肪液化的情况资料。结果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实施抗感染和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跟妇女的肥胖、贫血、糖尿病、术前不使用抗生素、术后切口暴露太久等有关系。切口脂肪液化应及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减轻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加速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妇产科患者接受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现象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4月~2011年6月收治的55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患者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经科学治疗后,伤口愈合良好,均痊愈出院。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可能与体质肥胖,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自身愈合能力较差,术后咳嗽、剧烈运动、产妇胎膜早剥等因素有关。结论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切口脂肪液化的早期预防措施,进行早期干预,能够保证切口的快速安全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措施及其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2011年5月~2013年5月就诊的50例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的主要因素是肥胖、贫血以及糖尿病等,因此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肥胖患者妇产科腹部术后切口挤压15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妇产科腹部术后第2~3天伤口挤压对伤口愈合的作用。方法对肥胖患暑妇产科腹部术后第2~3天充分自深至浅挤压腹部切口使切口内的渗液溢出。结果对肥胖患者妇产科腹部术后伤口充分挤压能降低术后的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促进伤口的愈合。结论对肥胖患者妇产科腹部术后伤口充分挤压能降低术后的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促进伤口的愈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黄酒调敷腹部伤口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68例腹部手术随机分组,观察组34例术后第2天给予大黄、芒硝黄酒调敷促进切口愈合,对照组34例行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腹部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腹部伤口无脂肪液化及感染,全部早期愈合。对照组有5例发生脂肪液化,经挤压、排液处理,延期1~4d拆线。结论大黄、芒硝能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妇产科1065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发生脂肪液化25例,探讨与切口脂肪液化可能相关的因素。结果 25例脂肪液化患者经合理治疗后切口愈合良好,平均住院11.2 d。1例患者切口全部裂开,对症处理2周后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无异常。结论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可以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方案及效果,研究可提升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整体效果的方案。方法研究活动当中的实验组患者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接受诊治的32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同期选取32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为研究活动的对照组,分析与观察切口脂肪液化诱因的基础上,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引流治疗,同时观察其效果。结果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诱因涉及到使用电刀、肥胖、糖尿病、滞产、咳嗽以及贫血等。予以不同治疗以后,两组患者在感染率以及愈合率方面并未表现出差异(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切口的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建议以常规治疗+引流治疗为主要方案,对于控制脂肪液化情况的出现,加快切口整体愈合速率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外敷腹部伤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2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与治疗组(109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75%酒精消毒切口换药治疗,治疗组予大黄、芒硝外敷促进切口愈合,观察两组的腹部切口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最短3天,最长7天,平均(6±3.2)天,而对照组为7~12天,平均(13±7.5)天,治疗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外敷大黄、芒硝能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凌媚 《安徽医药》2011,15(2):213-214
目的分析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妇产科的36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采用积极治疗后36例患者中32例一期愈合,余4例二期愈合,病人切口均未发生感染。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肥胖病人脂肪含量过高、术者手术技巧、高频电刀的使用及合并症密切相关。提高手术操作水平,纠正患者全身异常情况,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4—2012年我院妇产科经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1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后。结果10例患者经治疗和针对性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能够使得切口的愈合更加迅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周丽英 《江西医药》2014,(3):234-236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手术时间均较同类手术延长,其中27例剖宫产患者手术时间延长20-40min,15例妇科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延长30-70min;42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在150-600ml,平均260ml,术中无大出血发生。33例切口渗液少,予每日换药挤压切口至渗液流出后用桶状微波照射伤口30min,1次/d,不置引流条,结果愈合时间9-15d,平均12d;9例切口有大量渗液、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的患者,在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基础上,使用二联抗生素静点(至少5d),结果8例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20d,平均15.5d;1例行Ⅱ期缝合,愈合时间22d。结论对有切口脂肪液可能的高危患者,应充分做好术评估,加强营养、控制血糖,慎用电刀,术中应充分冲洗,局部加压包扎,放置引流条。对已发生切口脂肪液化者,应加压包扎,局部应用微波照射;对切口全层裂开者可进行彻底清创,应用抗生素,勤换药,局部应用微波照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冰片、芒硝治疗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30例)脂肪液化之切口,用冰片和芒硝按比例混匀后外敷,1次/d。对照组(n=30例)应用普通换药及挤压方法,每日换药1次。结果试验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二次清创缝合术的几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外敷能促进脂肪液化伤口炎症渗出物吸收,加快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108例行开腹手术发生脂肪液化患者,根据脂肪液化程度将其分为A组44例、B组42例、C组22例,分别给予三组不同的治疗方法 ,并观察其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均于术后10~20 d愈合,腹部切口均未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对于妇产科腹部手术并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程度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对可能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两种方案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妇产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的换药与挤压的方法进行治疗,每天1次。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云南白药进行治疗,每天1次;治疗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切口的脂肪液化病情的消失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切口的脂肪液化消失的时间,切口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都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云南白药可有效缓解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现象,且比单用换药及挤压的方法联合应用时明显提高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早期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切口脂肪液化是妇科腹部手术后容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 ,使切口裂开 ,不易愈合。传统的方法是换药 ,使创面新鲜后再次缝合 ,愈合需 2~ 3周。早期发现 ,早期正确处理 ,可缩短治疗时间。我科使用周林频谱仪辅助照射切口联合伤口局部清洗治疗脂肪液化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3月在我科住院患者因腹部各种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 2 0例 ,年龄 2 4~5 2岁 ,平均 32 .8± 4 .6岁。其中剖宫产 12例 ,子宫切除术 5例 ,附件手术 3例。1.2 诊断标准 :术后 4~ 7天切口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17.
妇产科手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的处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李红刘亚平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常因皮下脂肪厚、抵抗力差,腹部手术后切口容易发生皮下出血、脂肪液化,并发感染等造成愈合不良,不但延长了住院时间,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我科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临床诊治。方法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60例,分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拆除部分缝线,清除坏死组织,内置庆大霉素盐水纱条引流,每日换药1~3次,直至伤口愈合,治疗过程中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抗生素;B组不拆除缝线,挤压伤口排除渗液,外用碘伏纱条覆盖切口,每日换药1~2次,同时每日用红外线灯照射伤口1~2次,每次20min,直至切口愈合,治疗过程中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结果B组切口愈合时间最短3天,最长7天,平均(6±3.2)天,而A组为7~19天,平均(13±7.5)天,B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A组(P<0.01)。所有病例切口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做好术前评估,积极预防;术后重视早期诊断与治疗,能有效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中药联合微波理疗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太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26-127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微波理疗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微波理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大黄、芒硝细末混匀外敷,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切口痊愈率及再次裂开率。结果:治疗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切口痊愈率及裂开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微波理疗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疗效较好,有助于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间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62例.结果 本组患者均于术后8-15 d愈合,本组55例一期愈合,7例二期愈合,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结论 医生在检创时要认真观察有无上述体征,要触诊.一旦发现,及时分开切口1-2 cm,充分引流是快速治愈切口脂肪液化的关键.术中避免用电凝代替电刀切开腹壁;减少对皮下脂肪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皮下不留线结;不留死腔;皮结松紧适度;渗出液较多时必须敞开伤口,通畅引流,抗生素预防感染,待见新鲜肉芽组织后行二期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