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梅斌 《医药导报》2001,20(7):429-430
目的:对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进行疗效对比。方法:将101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用氟桂利嗪5mg,bid;对照组50例,用尼莫地平30mg,tid。评价服药后头痛情况,并选取有效病例针对症状控制所需时间再次进行对比。结果: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有效率分别为82.4%和80.0%,治疗组用药后2周内头痛控制率40.5%,高于对照组15.0%,结论: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起效快,能迅速减轻症状,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5例偏头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均治疗12周后对比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04%优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4%与对照组4.17%相比,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偏头痛效果确切,可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抑制颅内血管收缩、减少脑血管痉挛保护脑神经元、升高血浆内β-内啡肽的水平、减少血小板凝聚并抑制血栓素A2、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等多途径减轻偏头痛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5例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氟桂利嗪每晚5mg口服,治疗2个月。对照组15例偏头痛患者仅采用氟桂利嗪治疗,每晚5mg口服,治疗2个月。比较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67%,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都没有出现很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服用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能够对偏头疼的治疗起到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梗死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梗死的脑梗死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口服养血清脑颗粒4g,每日3次。同时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晚1次;对照组40例,只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晚1次。两组患者均以口服肠溶阿司匹灵片作为基础治疗。进行双盲对照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不良反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的有效率(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对脑梗死头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氟桂利嗪组142例,尼莫地平组158例,氟桂利嗪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胶囊。记录治疗前后头痛发作的频率和强度、伴随症状的评分,并于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尼莫地平组经尼莫地平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5.57%,与氟桂利嗪组的93.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氟桂利嗪组有21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9%;尼莫地平组有12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9%,明显小于氟桂利嗪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尼莫地平的不良反应更少,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偏头痛病人174例,随机分为两组,5mg组88例,口服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晚睡前1次;10 mg组 86例,口服氟桂利嗪胶囊l0 mg,每晚睡前1次;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两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2%、94%(P>0.05),5mg组无不良反应病例,10 mg组有14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肯定,但剂量增加会导致不良反应,以选择口服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晚睡前 1次治疗更佳.  相似文献   

7.
盐酸氟西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3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盐酸氟西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方法将各型偏头痛患者7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应用盐酸氟西汀(百忧解)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对照组36例,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治疗6周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氟西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优于单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痛宁配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采用头痛宁配合氟桂利嗪治疗,头痛宁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氟桂利嗪每晚5mg口服,对照组52例仅采用氟桂利嗪每晚5mg口服,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对照组总有效率5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痛宁配合氟桂利嗪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血管痉挛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20例血管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组110例,两组均予氟桂利嗪5mg,2次/d,A组加服倍他司汀4mg,3次/d,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及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A组明星优于B组(P〈0.01)。结论氟桂利嗪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明显优于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偏头痛的临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3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A、B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A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A组总有效率93.33%;B组总有效率86.67%;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3.33%)比B组(86.67%)明显较高;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比B组(26.67%)较低。结论在治疗偏头痛时,氟桂利嗪的治疗效果略高于尼莫地平,其不良反应也比尼莫地平发生概率低很多,由此可见,氟桂利嗪对于偏头痛的治疗更加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波  梁景岳  林志能 《海峡药学》2012,(10):180-181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5~10mg,每晚睡前服;盐酸川芎嗪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g中缓慢滴注(2mL·min-1),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5~10mg,每晚唾前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5天。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2.5%,治愈率50%;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0%,治愈率25%;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氟桂利嗪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入组对象选自于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诊治的偏头痛患者,共75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38例,联合采用盐酸氟桂利嗪和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78.38%,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4.7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盐酸氟桂利嗪和尼莫地平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并且安全性高,是临床上治疗偏头痛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与对乙酰氨基酚合用治疗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将40例偏头痛患者给予每晚睡前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10mg,加用对乙酰氨基酚片250mg,3次/d,10d为1个疗程作为治疗观察组;与同期38例偏头痛患者单纯每晚睡前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10mg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5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只有68.42%。结论盐酸氟桂利嗪与对乙酰氨基酚合用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与对乙酰氨基酚合用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方法 对照组45例患者每晚睡前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10 mg,治疗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对乙酰氨基酚片250mg,1日3次,10天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8.9%.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与对乙酰氨基酚合用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探讨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4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QN)+甲磺酸培他司汀片(6mg,TID)联合口服;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培他司汀片(6mg,tid)单独口服。观察开始治疗3个月内头痛和眩晕发作的严重程度和发作的次数。结果治疗后3个月内,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头痛发和眩晕发作的程度和次数上均有有明显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性眩晕具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16.
乐脉颗粒并用氟桂利嗪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乐脉颗粒加氟桂利嗪对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诊断为颈性眩晕的病人 70例分为治疗组 35例 [男性 10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71a±s12a(5 3~ 85a) ],给予乐脉颗粒 3g ,po ,tid ,加氟桂利嗪 5mg ,po ,qd ;对照组 35例 [男性 8例 ,女性2 7例 ,年龄 70a± 7a(5 5~ 78a) ],单用氟桂利嗪 5mg ,po ,bid。 2组疗程均为 10wk。结果 :随访 3mo ,治疗组总有效率 97% ,对照组为 71% (P <0 .0 5 )。结论 :乐脉颗粒加氟桂利嗪治疗颈性眩晕较单用氟桂利嗪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宋丽娟 《中国药业》2013,(20):107-107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氟桂利嗪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有效率高,值得·】盏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证实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可有效减少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方法 :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 30例患者 ,在给予高压氧治疗的同时 ,每晚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10 mg,治疗 30 d,并随访 6 0 d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 2 d~ 6 0 d内迟发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所有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只要无抑郁病史 ,无巴金森氏病或其它锥体外系疾病症状者 ,可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以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后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108例脑梗死后头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36例。治疗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5 mg,同时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对照组1仅给氟桂利嗪胶囊5 mg,对照组2仅给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近期治愈率为58.4%,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近期治愈率分别为38.8%、30.7%,治疗组与两个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有效率为72.2%和55.6%,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胶囊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用治疗脑梗死后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廖金平  宋斌  张梁宇  李晨  施永周 《中国医药》2012,7(10):1230-1231
目的 探讨盐酸丁咯地尔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外伤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外伤性眩晕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静脉滴注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0.1g,1次/d;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7d.2组均同时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每晚1次.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8%(33/38)、66.7%(24/3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6,P<0.05).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外伤性眩晕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