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生物回授技术配合本体感受器增强训练,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方法 37例脑卒中患者选择上肢肌肉: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下肢肌肉:股四头肌、胫骨前肌、采用表面电极收集受试者视、听到的肌电信号,以表面肌电图运动单位电位(mup)的频谱为感受器训练的指标。结合相应的训练手法,使废用性肌肉的生理机能得以恢复。结果表面肌电频谱训练前后股四头肌、肱三头肌频率明显增高,分别为(P<0.001)、(P<0.05)。而肱二头肌、胫骨前肌运动单位电位振幅和频率有下降趋势;使用传统中医学与现代神经电生理技术的结合,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是有效的,是一项新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例1,男,37岁.右肱骨骨折伴伸腕伸指受限就诊,X线片示:右肱骨干骨折.患者受伤后即感伸腕伸指功能受限,入院后行钢板内固定术及神经探查术.伤后3周神经电生理检查(肌电图号070388):右侧桡神经运动传导测定,肘部刺激,食指固有伸肌记录,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未引出;Erb's点刺激,肱三头肌记录,桡神经潜伏期及波幅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3.
周焕河  张润岭  吴春富  贺斌  赵秋辉 《河北医药》2012,34(14):2196-2196
患者,男,31岁.因重度颅脑损伤致四肢痉挛性瘫痪2年于2008年6月入院.术前查体:T 37.1℃ P 82次/min,R 19次/min,BP 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发育正常,营养不良,被动体位,查体合作.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头面部皮肤感觉正常,颈部皮肤感觉减退,其他部位皮肤感觉基本消失,头面部肌肉无明显痉挛.四肢无自主活动,睡眠时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高,双膝关节不能伸直,稍刺激双下肢呈痉挛性屈曲,左下肢抽搐,屈肌群痉挛重,呈双膝关节屈曲,双踝关节跖屈,双足内翻,双足足趾背伸,双上肢痉挛性伸直.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未引出.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中应用上肢损伤洗方联合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上肢损伤洗方加减进行熏洗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上肢损伤洗方加减联合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身体的核心区核心肌群,指的是位于腹部前后环绕着身躯,负责保护脊椎稳定的重要肌肉群,腹横肌、骨盆底肌群以及下背肌这一区域。核心肌群分为两类:深层核心肌群又称为局部稳定肌群(local stabilizing muscles)包括多裂肌(深层)、腹横肌、腰大肌、腹内斜肌后部、横突间肌、棘间肌和回旋肌、横隔膜及骨盆底肌等,它们中有的直接与椎体连接,通过肌肉的收缩直接固定相邻  相似文献   

6.
自de Velderraman 1970年首次报告儿童臀肌挛缩症以来,先后有较多臀肌挛缩症临床、病理、病因及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报告。近年来国内外亦见到注射性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及股四头肌、手内在肌挛缩症报告。我院自2007年7月经住院和门诊共诊治罕见的注射性小腿三头肌挛缩症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评估了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劈肱三头肌入路及肱三头肌内外联合入路等三种入路的手术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以70例肱骨髁间C型骨折为对象,通过Mayo肘关节评分以及上肢-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评估此三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伴随骨折复杂程度的升高(由C1 ~C3),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的优良率基本维持不变;而伴随着骨折复杂程度的升高,劈肱三头肌入路及肱三头肌内外联合入路的优良率都呈现出下降.结论:与劈肱三头肌入路及肱三头肌内外联合入路比较,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ICU进行机械通气的24例患者,通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对机械通气期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及平均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皱厚度进行监测。结果机械通气患者通气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氮平衡增高(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可以合理补充营养、增加能量供给,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肌电图机电刺激阻止失神经肌肉萎缩的实验观察与临床应用山西省骨科研究所(030021)廖平川,韩梅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杨淑英,刘桂卿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梁炳生,裴连奎周围神经损伤后如何最大限度地阻止失神经支配肌肉的萎缩是保证功能恢复的重要前提之一,为此我们对电刺激治疗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索和临床观察,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实验部分:用大白鼠17只,体重190~250克,雌雄不分,0.1%硫贲妥钠麻醉后于双侧国窝向近端纵向切开皮肤2cm,肌间内找到坐骨神经,在胫神经与腓总神经分支处剪断,再向近端游离1cm剪断并取出体外关闭切口。术后24小时行左腓肠肌电刺激,一日2次,每次5分钟,刺激脉宽0.3ms,频率1Hz,强度15~20V,分别观察1天、5天、10天、15天后在麻醉条件下按同一标准取出腓肠肌,称其湿重、电兴奋阈值测试及双盲对照法病解,其中三只电镜分析。以上指标均行自体左右比较。二、临床部分:治疗臂丛神经损伤9例,男8例,女1例;年龄21~36岁间;撞、摔伤4例、砸、挤伤4例,绞伤1例;伤后距电疗时间最早20天,最晚6个月。肌电图常规查小指展肌、尺侧屈腕肌,拇短展肌、掌长肌,肢桡肌、肱三头肌、肱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0岁,因四肢乏力、麻木伴大小便失禁4天入我院神经内科。入院查体:体温36.8C,血压120/70mmHg,心肺与腹部查体无异常,神志清楚,言语正常,四肢肌肉无萎缩,肌力Ⅲ级,四肢肌张力减弱,颈部以下肢体痛温觉消失.触觉减退。双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及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消失。诊断:多发性硬化(原发进展型)。入院后先后两次激素冲击治疗,辅以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其间并发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多次使用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