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为儿童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16型(CAl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可大规模暴发流行,CAl6感染所致疾病一般症状较轻,EV71易引起个别患儿合并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对儿童造成了极大威胁[1-2]。近年研究发现,S100B蛋白为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的又一血清学标  相似文献   

2.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其感染主要引起患者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个别患者可引起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自1998年EV71在中国台湾暴发以来,EV71病毒在亚洲的流行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症状的EV71病毒性疾病的暴发可能与毒株间的差异等因素有关[1].为了解EV71病毒的遗传和变异特征,本实验室对2009年在江苏手足口病流行地区分离到的一株EV71型病毒株(Jiangsu01,GenBank:FJ600325.1)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从分子水平为EV71病毒的流行以及所致疾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的感染主要引起儿童的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以手、脚和口腔粘膜疤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样瘫痪、致命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自从EV71病毒于1969年首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后[2],它在欧洲和亚洲国家已引起多次高死亡率的流行暴发[3-7].  相似文献   

4.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其主要病原体[1-2].EV71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3-4].自1974年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到EV71以来,EV71病毒曾在世界范围内多次引起暴发疫情,主要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和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多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5].近年来该病在国内流行,并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6].虽然其致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7],临床上尚无高效的预防EV71病毒感染的疫苗或药物,部分灭活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DNA疫苗等都在研制开发中[8].而合适的动物模型则是评价疫苗免疫及保护效果的重要平台.本文对EV71研究所用动物模型的建立、特点、研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HFMD)严重威胁着我国婴幼儿的健康,其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发病年龄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1口].可引起HFMD的肠道病毒有20余种,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危害最大.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通常是轻症的、自限性的,但是EV71感染也可以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20世纪以来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都曾爆发过大规模流行.本文就EV71感染的重症HFMD感染途径、临床特点、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最早是于1969 -1970年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婴儿粪便中分离得到[1],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EV71感染的流行,HFMD与EV71感染的关系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EV71与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引起的手足口病不同,其感染性强、致病率高,是目前除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外导致婴幼儿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体,感染后可导致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肺炎、疱疹性咽峡炎等,以上症状在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3%、11.1%、0.6%和1.2%[2].  相似文献   

7.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5岁以下的儿童感染后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无菌性脑炎、脑膜脑炎、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心肌炎和肺水肿等,这些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麻痹[2].至今,在全球许多国家发生了EV71感染的暴发,造成病例大量死亡[3-4].目前对于EV71感染既无有效的疫苗,也无明确有效的抗病毒药物[5-6].该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这些过程都可能成为抗病毒药物设计的靶点,按照作用的靶点不同将目前研究的抗EV71药物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菏泽市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明确2011年引起菏泽市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体型别及分布特征.方法 采集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或咽拭子样本,用Real-time 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EV)型、EV71型、CoxA16型的核酸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89例HFMD临床诊断病例样本检测,肠道病毒核酸阳性376例,检出率9...  相似文献   

9.
<正>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全球性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CoxA16)为主。轻者预后良好,重症多合并神经系统疾病。EBV(Epstein-Barr virus,EBV)和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广泛分布的病原体,均属疱疹病毒,儿童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容易感染EBV或CMV病原体,也可引发神经系统疾病[1-2]。研究收集了临床确诊的HFMD患儿,分别检测患儿  相似文献   

10.
<正>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主要发生在儿童的特点,极易造成暴发流行,严重威胁婴幼儿的生命健康,其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hievirus A 16,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泉州市近几年来手足口病病例逐年增多,据泉州市CDC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52.12/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