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对消化内科无痛胃镜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320例需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给予无痛胃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操作时间、放弃检查人数、不良反应等情况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相较于普通胃镜来说具有更高的依从性,会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疼痛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患者实施无痛胃镜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收的胃镜检查患者80例纳为参研的对象,依照入院就诊的编号均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前者行常规胃镜检查;后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对两组诊治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操作时间以及疾病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检查操作时间短且检出率高,P0.05,各组间数据比较后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诊治消化内科患者时采取无痛胃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减少检查时间与不良反应,还可提高检出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在消化道疾病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接收的消化道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3600例患者,将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排序,1800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无痛胃镜检查,1800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胃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时间、成功几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查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检查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检查成功几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检查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在消化道疾病临床检查中应用效果确切,能够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检查成功的几率,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王晓芳   《中国医学工程》2013,(9):35-35,38
目的探讨和分析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胃镜诊断和治疗的120例患者,把1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胃镜诊断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无痛胃镜诊断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在疾病检查率、诊断前后患者的心率波动和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等。结果无痛胃镜组患者的疾病检查率明显高于常规的胃镜检查,而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波动、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则低于常规胃镜检查,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无痛胃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的应用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需进行胃肠镜检查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以前收治的患者设为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胃肠镜进行检查,将2015年后收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53例),采用无痛胃肠镜进行检查.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检查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检查操作时间、VAS评分、放弃检查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差异.结论 临床使用无痛胃肠镜进行检查时,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放弃检查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我院接收的胃镜检查患者90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普通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痛胃镜检查。对照两组患者检查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46.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检查期间HR、RR、SPO_2以及操作时间,观察组患者均具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比普通胃镜检查,无痛胃镜检查效果更理想,安全系数更高,更有助于维持患者稳定生命体征,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96例胃镜检查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胃镜检查及护理干预,研究组48例给予无痛胃镜检查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检查中HR、RR、SBP、DBP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于常规胃镜及其护理干预,无痛胃镜检查及其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在消化道疾病检查中的价值与安全性。方法:180例胃镜检查患者按个人意愿分为无痛胃镜检查组(芬太尼+丙泊酚静注,观察组)和普通胃镜检查组(对照组),每组各9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胃镜操作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的MAP、HR、SpO2明显低于对照组,胃镜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咳嗽、咽部不适、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有效,患者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评价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20例胃镜检查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无痛胃镜检查组(观察组)60例,普通胃镜检查组(对照组)60例,对两组患者检查中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检查时间、检查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检查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胃镜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波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检查中发生呛咳、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操作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在检查中咽部反射率明显比对照组低( P<0.05);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有效、无痛苦,患者乐于接受,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无痛胃镜在老年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2例老年胃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的41例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给予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痛胃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可知,无痛胃镜检查比常规胃镜检查发生并发症概率明显下降,且患者术后感受明显改善,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结论采用无痛胃镜方式给予老年患者进行检查,能够使得老年患者得到更为舒适和有效的检测,且这种检查在临床治疗上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痛超声胃镜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需行超声胃镜检查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无痛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超声胃镜检查,无痛组采用无痛超声胃镜检查。观察2组患者检查过程中呕吐及呛咳症状评分,比较检查并发症发生率及医生操作时间,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接受度和医生对图像满意度。结果:无痛组患者呕吐及呛咳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医生操作时间也显著缩短(P<0.01),患者满意度、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率和医生对图像质量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配备齐全、观察密切的前提下,无痛超声胃镜检查是安全可行的,且医患双方都可受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无痛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2006年2月~2016年1月行胃镜检查者资料,根据自愿选择检查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胃镜检查方式共计6810例.观察组共计31525例,采用无痛胃镜检查方式,对比两组胃癌检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87.69%),早期胃癌29例(检出率0.090%)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进展期胃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痛胃镜的早期胃癌检出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潢川县人民医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104例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给予对照组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给予观察组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胃镜置入时间、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镜置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动、恶心呕吐、心率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注射痛、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效果较好,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133-136
目的 观察无痛胃镜麻醉中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8 年1~12 月我院行无痛胃镜诊疗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使用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观察组则使用舒芬太尼+丙泊酚。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的生命体征变化及麻醉效果,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HR、MAP、SO2 等各项指标从T1~T3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各时段指标幅度波动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胃镜麻醉中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效果更佳,可缩短胃镜检查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5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常规胃镜检查患者8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平均入镜时间、平均心率、疼痛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平均入镜时间、平均心率、疼痛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安全可行,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和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李兴华  莫善 《微创医学》2012,7(6):636-638
目的比较无痛胃镜与常规胃镜检查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将拟行胃镜检查的272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无痛胃镜组)和B组(常规胃镜组)各136例,A组在静脉麻醉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B组在清醒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比较观察两组胃镜的检查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A组胃、十二指肠疾病检出率、检查成功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呛咳、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满意、较满意率高于B组(P<0.05)。结论常规胃镜诊疗经济、效果肯定,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要承受较大的痛苦;无痛胃镜诊疗安全、舒适、效果好,但价格较高,有一定的麻醉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安全、舒适、无痛苦、检查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优势的无痛胃镜诊疗技术,将是今后内镜诊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护理在电子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患者则给予针对性的电子胃镜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5.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1.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子胃镜护理在电子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12月本院门诊接收的120例行胃镜检查患者。根据进行检查的单双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镜检查及常规胃镜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无痛胃镜检查及无痛胃镜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HAMA评分)、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呛咳、流涎、躁动、流泪的发生率分别为18.3%、11.7%、8.3%、5.0%、8.3%,均低于对照组的43.3%、25.0%、21.7%、35.0%、31.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以无痛胃镜检查及无痛胃镜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中使用无痛胃肠镜,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消化内科疾病的患者88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的胃肠镜诊治,观察组患者给予无痛胃肠镜诊治,对两组患者的咽喉反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诊治操作时间及操作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诊治操作的过程中两组所花时间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中无一例出现咽喉反应,仅有1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对照组中有22例出现了咽喉反应,发生率为50.00%,6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观察组的咽喉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43例满意,满意度为97.73%,对照组中满意仅20例,满意度45.4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给予无痛胃肠镜检查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大大减少咽喉反射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罗桂金  雷平光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48-149,151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诊疗术在消化内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需进行胃肠镜操作诊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无痛胃肠镜诊疗术,先行麻醉镇痛,然后再给予胃肠镜治疗;而对照组则直接进行胃肠道检查治疗,观察两组操作的时间长度、患者的出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询问患者对操作过程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操作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出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痛胃肠镜技术治疗消化内科疾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显著且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安全舒适的诊疗方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