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腺癌中钙粘蛋白(E-cad)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的特点,及其与小肠腺癌I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原发性小肠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E-cad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小肠腺癌和癌旁组织中E-cad甲基化率分别为38.9%(14/36)和8.3%(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肠腺癌和癌旁组织中E-cad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1.7%(15/36)和97.2%(3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蛋白缺失的21例标本中有12例发生甲基化,与蛋白缺失相关(P<0.01).E-cad甲基化率及蛋白表达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发生部位无关(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E-cad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可影响蛋白表达,与小肠腺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胃癌组织DNMT1表达及其与BNIP3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证实的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BNIP3基因甲基化状态,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NIP3基因及DNMT1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20例胃癌组织中有72例发生了BNIP3基因甲基化,甲基化阳性率为60.0%,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有5例发生了BNIP3甲基化,甲基化阳性率为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39,P0.01),胃癌组织中BNIP3基因甲基化状态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无相关性(P0.05),而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BNIP3蛋白的表达率为17.5%(21/120),显著低于其癌旁正常组织(80.0%,96/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09,P0.01),胃癌组织中DNMT1蛋白的表达率为75.0%(90/120),显著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5.8%,7/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95,P0.01)。胃癌组织中BNIP3蛋白与DNMT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542,P0.01)。结论 DNMT1高表达可能导致BNIP3蛋白表达减少,从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癌基因激活及抑癌基因缺失或失活是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可引起基因转录和翻译功能异常,细胞恶性增殖,最终导致肿瘤发生.我们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小肠腺癌组织、3例小肠腺瘤组织、14例癌旁组织及3例正常小肠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探讨P16基因在人小肠腺癌和小肠腺瘤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小肠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贲门腺癌患者癌组织RKIP基因甲基化和mRNA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2013年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贲门腺癌患者160例,采用以Taq Man探针为基础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贲门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RKIP基因甲基化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贲门腺癌患者癌组织RKIP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为68.1%(109/16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35.6%(57/160)(χ2=33.843,P=0.000)。不同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贲门腺癌患者RKIP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贲门腺癌患者癌组织RKIP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贲门腺癌患者癌组织RKIP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为48.1%,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71.9%(χ2=18.802,P0.01)。癌组织RKIP基因甲基化患者RKIP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低于癌组织RKIP基因非甲基化患者(χ2=6.410,P0.01)。结论 RKIP基因甲基化导致该基因mRAN表达缺失可能是贲门腺癌的发病机制之一,且RKIP基因的高甲基化与贲门腺癌患者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p16蛋白和PCNA在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小肠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36例小肠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6例正常小肠组织进行p16蛋白及PCNA的定位观察。结果①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为88.89%,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小肠组织中p16蛋白未见表达;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②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CNA阳性率为61.11%,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CNA阳性率为28.57%,二者比较P〈0.05;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相关(P〈0.05);③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优于PCNA的表达(P〈0.05)。结论①小肠腺癌中p16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其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有望作为小肠腺癌的免疫标志物;②PCNA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③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优于PCNA的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可早期诊断小肠腺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wwox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蛋白表达与肝细胞性肝癌的关系.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estry,IHC)法分别检测60例肝细胞性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wwox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wwox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41.67%(25/60)和8.33%(5/60)(P=0.000).WWOX蛋白在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35.00%(21/60)vs70.00%(42/60),P=0.001].wwox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与肝外转移、肿瘤直径、肿瘤细胞分化密切相关(P=0.007,0.014,0.011);WWOX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肿瘤细胞分化密切相关(P=0.018、0.023、0.001).wwox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显著负相关(γ=-0.408,P=0.001).结论:启动子区甲基化是wwox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wwox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在肝癌的进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MDM2与P14ARF在结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MDM2和P14ARF(alternative reading frame)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癌旁正常结肠组织,28例结肠腺瘤及42例结肠癌中二者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MDM2、P14ARF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瘤,结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1.4%和100%、82.14%、80.95%。MDM2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及腺瘤组织(P<0.05),P14ARF在结肠腺瘤和结肠腺癌中的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P<0.05)。MDM2和P14ARF在不同分化程度结肠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1.1%,24.0%,25.0%和88.9%、92.0%、37.5%。MDM2在不同分化程度结肠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P14ARF在低分化结肠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和中等分化的结肠癌(P<0.05)。结论 MDM2和P14ARF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异常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家族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甲基特异性PCR和逆转录PCR检测72例结直肠腺癌、33例腺瘤、18个变性隐窝灶(ACF)中sFRP基因甲基化及mRNA表达。结果正常大肠黏膜不存在sFRP基因甲基化。sFRP1、2、4、5甲基化率在腺癌中分别为93。1%、83。3%、36.1%和52.8%;在腺瘤中分别为87.9%、81.8%、24.2%和57.6%;ACF中分别为94.4%、77.8%、27.8%和55.6%。腺癌、腺瘤和ACF间sFRP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甲基化率均高于正常黏膜及癌旁正常组织(P〈0.05)。正常黏膜表达sFRPl~5基因mRNA。与正常黏膜相比,腺癌中sFRP1、2、4、5分别在90.3%、70.8%、26.4%和61.1%的样本中表达下调(P〈0.05);腺瘤中sFRP1、2、5分别在75.8%、45。5%和39。4%的样本中表达下调(P〈0.01)。腺癌中sFRP2、4、5表达下调较腺瘤更常见(P〈0.05)。sFRP3基因启动子不含CpG岛,仅极少数肿瘤标本(7/105)表达下调。肿瘤组织中sFRP基因表达下调与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相关(P〈0.05)。结论sFRP基因家族在ACF中已出现高频率甲基化,是结直肠肿瘤发生常见的早期事件,可能导致sFRP基因表达下调。sFRP1、2、5甲基化可能成为早期发现结直肠肿瘤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表观遗传改变与基因转录、表达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自身配对法收集肝癌的癌灶、癌周和远癌组织,以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IGF-Ⅱ基因启动子P3的甲基化状态,以逆转录巢式PCR分析IGF-Ⅱ mRNA转录水平,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肝组织IGF-Ⅱ表达、胞内分布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对数据采用x 2检验、等级相关等分析. 结果 IGF-Ⅱ基因P3启动子甲基化率在肝癌组织为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47.5%,x2 - 24.918,P<0.01)及远癌组织(100.0%,x2=80.000,P<0.01).肝癌组织IGF-Ⅱ mRNA扩增阳性率为10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2.5%,x2=24.918,P<0.01)和远癌组织(0,x2=80.000,P<0.01);肝癌组织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5.0%,x2=12.170,P< 0.01)和远癌组织(0,x2=56.170,P<0.01).癌组织IGF-Ⅱ过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浆膜浸润、瘤体大小和HBV感染相关.结论 基因表观遗传改变调控IGF-Ⅱ的转录和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ap1GAP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进行Rap1GAP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在69例检测样本中,有54例(78%)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肿瘤组织Rap1GAP蛋白表达较癌旁组织下调;Rap1GAP蛋白的下调与患者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T值密切相关(P=0.043).甲基化分析发现,54例Rap1GAP表达下调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46例出现甲基化(66.7%),15例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1例出现甲基化(6.67%),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69例癌旁正常组织未检测到甲基化.提示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改变可能是Rap1GAP蛋白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钙依赖黏附素(E-cad)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3例大肠腺癌组织(大肠癌组)及15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中β-cat、E-cad的表达。结果β-cat、E-cad的异常表达率大肠癌组(58.06%、70.97%)显著高于癌旁组(0%,0%,P0.01)。β-cat、E-cad的异常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70.00%、82.50%)高于无转移组(49.06%、62.26%,P0.05);低分化组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β-cat与E-cad呈正相关(r=0.561,P0.01)。β-cat与E-cad同时异常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56.00%)高于两者同时正常组(21.74%,P0.05)。结论大肠腺癌中E-cad、β-cat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监测这两项指标,对大肠腺癌的预后评估和临床指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甲基化改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胃癌组织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1).胃癌组织中该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p16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是胃癌发生发展中的频繁事件,在胃癌的发生中具有肿瘤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Runx3、iNOS蛋白表达、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素-生物素法(SP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中Runx3、iNOS蛋白表达;用快速尿素酶诊断法和Warthin-Starry染色法检测胃癌患者及对照组HP感染状况;用Kaplan-Meier限乘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胃癌组织Runx3蛋白表达率(43.02%,37/86)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89.53%,77/86)和正常对照组织(100%,20/20)(P<0.01);胃癌组织iNOS蛋白表达率(72.09%,62/86)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16.28%,14/86)和正常对照组织(10%,2/20) (P<0.01).胃癌组织Runx3、iNOS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P<0.05)、浸润深度(P<0.05)及淋巴结转移(P<0.05)等显著相关.HP感染的胃癌组织Runx3蛋白表达率较未感染的胃癌组织低(P<0.01);HP感染的胃癌组织iNOS蛋白表达率较未感染的胃癌组织高(P<0.01).胃癌组织Runx3、iNOS蛋白表达显著负相关(r=-0.349,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发现Runx3蛋白表达与生存相关(P<0.01);iNOS蛋白表达与生存无关(P>0.05).结论 胃癌Runx3、iNOS蛋白与肿瘤进展和转移有关,HP感染影响Runx3、iNOS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unx3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 TMPRSS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16例胰腺癌和配对癌旁组织TMPRSS4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1例胰腺癌标本、26例配对癌旁组织、4例正常胰腺组织TMPRSS4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胰腺癌组织TMPRSS4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9.09±7.01比1.27±0.72;1.223±0.125比0.667 ±0.106,P值均<0.01),胰腺癌组织TMPRSS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2% (41/6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8% (1/26)的阳性表达率(P<0.01).正常胰腺组织未见TMPRSS4蛋白表达.胰腺癌TMPRSS4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值均<0.05).结论 胰腺癌组织高表达TMPRSS4,其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肠腺癌组织中Ezrin及CD44-V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rin及CD44 -V6蛋白在80例结肠腺癌和20例癌旁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Ezrin及CD44-V6蛋白在癌旁肠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 、25.0%,而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分别为83.75% 、82.5%,Ezrin及CD44-V6蛋白在癌旁肠组织组与结肠腺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zrin及CD44-V6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有关(P<0.01);Ezrin及CD44-V6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Ezrin及CD44-V6蛋白同时阳性表达组中,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5%显著高于两者均为阴性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率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zrin及CD44-V6蛋白过表达可能与结肠癌患者的侵袭及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Ezrin及CD44-V6蛋白有助于预测结肠腺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6.
甲基转移酶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肿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CpG岛高甲基化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甲基特异性PCR检测20例正常大肠黏膜、27例散发性结直肠腺瘤和62例散发性结直肠腺癌组织DNA中MGMT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GM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均未显示甲基化条带,分别有40.7%(11/27)的腺瘤组织和43.5%(27/62)的腺癌组织存在MGMT基因启动子CpG岛高甲基化。正常大肠黏膜胞核和胞质表达MGMT蛋白,22.2%(6/27)的腺瘤和45.2%(28/62)的腺癌MGMT蛋白表达缺失,其差异有显著性(P=0.041)。6例MGMT表达缺失的腺瘤中5例存在甲基化(P=0.027),28例表达缺失的腺癌中24例存在甲基化(P<0.001)。结论结直肠肿瘤中存在高频率MGMT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缺失,腺癌中蛋白表达缺失比腺瘤中更常见。MGMT蛋白表达缺失与MGMT基因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有关。MGMT基因表型遗传性失活可能在结直肠肿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表明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密切相关。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但目前关于胃癌组织中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DNMT1表达关系的研究少见。目的:探讨MGMT基因甲基化、DNMT1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60例胃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RT-PCR、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MGMT、DNMT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5.0%对13.3%,P0.001)。胃癌组织中MGMT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41.7%对93.3%,P0.001),而DNMT1 mRNA阳性率明显升高(76.7%对18.3%,P0.001)。MGMT mRNA阴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较阳性表达者升高(57.1%对28.0%,P0.05)。胃癌组织中MGMT蛋白表达与DNMT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95,P0.01)。结论:MGMT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和DNMT1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DNMT1可能调控MGMT基因的甲基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中Cdc4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其mRNA表达改变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测定mRNA表达,甲基化特异PCR方法检测DNA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在20例癌组织中,有16例表达阳性,占80%,20例癌旁组织中有13例表达,占65%,其中癌组织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有10例,占50%,癌旁组织表达量高于癌组织的有5例,占25%。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该基因启动子区见甲基化条带,未见非甲基化条带。结论Cdc42基因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均表现为高甲基化状态,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中Cdc42基因mRNA表达增强可能与该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没有直接关系,另存在其他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检测78例大肠腺癌、42例大肠腺瘤和20例距肿瘤边缘5 cm的癌旁黏膜组织中HIF-1α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HIF-1α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62.8%)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织(38.1%)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15%);E-cadherin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48.7%)明显低于大肠腺瘤组织(76.2%)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100%)。HIF-1α和E-cadherin蛋白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异常均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 HIF-1α和E-cadherin蛋白在大肠腺癌的发生及癌组织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p14ARF基因甲基化及蛋白表达在直肠癌中的作用,探讨p14ARF基因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MSP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30例直肠癌组织、腺瘤组织、正常黏膜组织p14ARF基因甲基化情况.采用RT-PCR方法(半定量逆转录PCR)检测P14ARF基因在大肠癌组织、腺瘤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p14ARF蛋白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然后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p14ARF基因在30例直肠癌组织、腺瘤组织、直肠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量分别为0.283±0.011,0.721±0.023,0.958±0.015.直肠癌组织中P14AR基因表达低于腺瘤组织(P<0.05),明显低于直肠正常黏膜组织(P<0.01),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4ARF蛋白在30例直肠癌组织、腺瘤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20.0%、56.7%、76.7%.p14ARF蛋白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直肠腺瘤(P<0.05),明显高于直肠癌组织(P<0.01):p14ARF甲基化在30例直肠癌组织、腺瘤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46.6%、20.0%、0.0%.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4ARF基因甲基化与直肠癌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p14ARF甲基化可能参与了直肠腺瘤-腺癌的演变过程,可能是直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p14ARF甲基化状态可作为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